李灿:从农村娃到世界著名科学家


  在中国中青年科学家中,提起李灿可谓大名鼎鼎:

  作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紫外拉曼光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他率领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催化领域前沿课题,并当选为国际催化理事会副主席,成为第一个在该国际组织中担任如此高职务的中国科学家;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敢于直言,在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提案。

  从农村娃到共和国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李灿1960年出生在甘肃省永昌县朱王堡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7年生活在贫困乡村的李灿,看到上大学希望后决心学医,想日后做一名医生,为当地饱受缺医少药之苦的乡亲们服务。当时离考试时间很近了,李灿立即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但由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他只能白天干活,晚上复习。结果高考时他的分数没有达到医科大学录取的分数线,最终因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服从分配,被“张掖师专”化学系录取。

  李灿深知这一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分外珍惜。每天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外,下课后还抓紧一切时间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而后开始博览群书,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上学第二年他又开始自修研究生课程。勤奋刻苦的学习,使李灿各门功课成绩在班级里都名列前茅,而且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快他在同期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备受老师青睐,还没有毕业,学校便决定让他留校任教。

  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后,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厚的知识储备,使李灿讲起课来既生动,又充满趣味性,深受学生们喜爱,也备受领导器重。1982年,执教两年后,他即被学校送到陕西师范大学进修。进修期间,李灿一如既往的发奋苦读,努力学习,不久喜爱阅读的他,在《化学通报》上看到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催化科学奠基人之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大煜先生的一篇“原子簇与催化和表面科学”的文章,读后李灿对催化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即决定报考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1983年,李灿以优异成绩敲开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大门,这家国家级科研单位经过全面考核、慎重研究,破格录取了仅师专毕业的李灿,从此李灿步入了共和国科研队伍。

  不断进取,硕果累累声名远播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重要科研单位,这里人才济济,院士众多,有很多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大家,李灿考入这里,犹如进入了神圣的科研殿堂,一到大连,他顾不得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品味大海的浪漫,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即便节假日也不肯休息,晚上挑灯夜读更成了家常便饭,就这样,读完硕士研究生后,他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催化基础研究是李灿的主攻方向,读博士期间,世界催化界著名科学家、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西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访问时,对李灿研究中的钻研精神和许多见解很赞赏,于是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李灿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强化培养奖学金,成为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远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

  在日本期间,李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学习到午夜12点以后,系统研究了汽车尾气消除催化剂的重要组分稀土氧化铈的表面化学和催化性能,研究结果先后8次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他的这些论文,后来成为研究尾气催化剂的基础性文献。大西教授对李灿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李灿是我带过的三十几个博士生中最优秀的几个之一”,并在李灿一年学习时间将满时,积极推荐他去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做博士后。但此时国内的研究工作正等着李灿,于是他毅然谢绝了大西教授的好意,学习一结束立即回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中。

  由于读博期间研究成果令人瞩目,1989年,李灿刚回国不久便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设立的“青年科学基金”5万元的资助资金,支持他在当时国际催化界的前沿课题——甲烷氧化活化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是李灿获得的第一个独立科研项目,5万元资金对他既是鼓励,也是雪中送炭,使他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搞研究。解除了研究经费问题的李灿,积极投入到研究中,紧紧抓住表面氧物种及其甲烷活化这一关键性科学问题,经过3年的努力,通过同位素示踪和高低温原位光谱技术,观测到了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及其结构畸变现象,连续在多家国际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这一研究成果迅速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后来这一成果获得了1993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他个人则获得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成为国内催化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此后,李灿的科研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利用拉曼光谱研究催化剂,是催化科学发展的基础——催化剂原位表征研究的重要方向,世界催化界都很关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李灿知难而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题,终于于1998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和材料研究的紫外拉曼光谱仪。随后,他将这一新技术应用于催化研究中,在催化剂表面积碳、分子筛合成、杂原子分子筛以及氧化物物相等几个方面相继取得进展。其中关于鉴定杂原子分子筛中骨架过渡金属杂原子的工作受到国际催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鉴定杂原子最为可靠的一种方法。李灿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获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还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在紫外拉曼光谱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李灿根据国际催化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又及时开拓了几个重要研究方向,相继在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反应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01年,他又选定了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这一催化界世界性难题,当时很多亲友劝他:“这项研究风险太大,不管怎么说,你现在在国内外催化界也算小有名气,一旦失败必将影响你的声誉,你可要慎重啊!“李灿知道亲友们都是一片好心,但他说:“搞科研随时都会面临失败,但我认为挑战一个世界性难题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只要我勇于挑战,即使失败了也值得,起码可以为同行们积累一些经验教训。”正因为有了这种不计个人名利,攻坚不畏难的精神,经过10余年的努力,李灿率领他的科研团队终于于2012年取得重大进展,揭示了提高光催化作用的本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等多家权威世界性专业刊物大篇幅报道了李灿的研究成果。

评论问答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

故事之一:简朴生活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

爱因斯坦和牛顿是物理学家中最耀眼的两位,通过下面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下他们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岁毕业于着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

1911年是侯德榜刚入清华学堂的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因为入学成绩特优,他只需要在清华学一年就可以去美国留学)。入学之前,他在符离集(出烧鸡的地方)铁路上工作了三年,1910年考上的清华,1911年去的。没办法,他家穷,侯家世代务农,他爷爷出于为未来的期望,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富清华..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看到这句话,我们总有一种莫名的心动。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或许这样一种场景离你非常遥远:道路边、田埂间、大桥下,常有人因吃不饱饭昏厥晕倒,甚至死于饥饿;草皮树根均可入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把饭蒸两次,饭量就会增加一半;冬夜睡觉时因没饭吃手..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着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凡是学习好的都可以去报考;特别是听说那里不..

如今,在农村创业越来越看好,农村规模养羊也是一大发家致富的道路●以毛为主转向以肉为主目前,肉羊饲养热正在我国迅速扩展。国际养羊的重点由毛用向肉用转变和国际市场价格的调节,使我国养羊业的重点也发生的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以毛用为中心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以肉羊生产为主,同时,羊肉本身营养价值决定和..

本内容由黄公望发布在农村创业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李灿:从农村娃到世界著名科学家是一篇由黄公望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农村创业故事内容历史,支持黄公望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4213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