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放
1993年5月12日 (农历闰3月廿1),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放。
1993年5月12日,再现7000年前我国南方史前文明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镇开馆。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它是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应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河姆渡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经过两次局部发掘,共出土骨、石、木、陶等各种文物7000余件,还发现大量栽培稻谷和木建筑遗址。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多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起源地。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木构水井;世界上最早的木制水上交通工具;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丰富的陶器,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摆在博物馆的摆设柜里,它的出土,令人类使用生漆的历史1下子提早到7000年之前。河姆渡人在艺术世界里一样也创造了光辉的成绩,河姆渡的惊人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1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致使了对中国史前史的修正,和对华北、华东两种文化共存的承认。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位于遗址西北侧,是1991年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兴修的,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馆舍共有6幢建筑,品字形布局,根据博物馆功能要求,分为展厅、库房、业务行政用房3个部份,单体间有走廊相通,体现有分有合,离而不散、聚零为整,浑然1体的建筑格局。博物馆大门正上方,悬挂着1块长6.5米、高1.8米的匾额,******题写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8个大字金光闪闪。
建筑情势设计上,根据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长券、短檐、高床的特点,依托456根桩基,构筑成高于地面的排挤层,坡层顶面上5⑺组交错构件,意味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序厅屋顶情势似1只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信仰,建筑构件中最长的梁长34米,重80多吨,仿古而不泥古,气势雄伟。建筑色采方面,屋面选用咖啡色陶制波形瓦,外墙用无光无油陶土毛面砖,给人古朴、粗野的感觉,但室内装潢则是铝合金门窗、喷塑墙面、大理石、磨石子地坪,在乳白色筒状吸顶灯的照耀下,有1种浪漫情调,显示设计者的原始建筑风采和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独特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