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遗址被发掘出来
在59年前的今天,1961年12月11日(农历1961年11月4日),唐朝长安城遗址被发掘出来。
1961年12月,1千多年前的我国1座百万人口大都市遗址被发掘出来了。这个大都市就是著名的唐朝京都长安。
这座城市的范围包括当今西安市的城区和近郊。唐末兵乱,它被损坏得很利害,终究成为废墟。解放之前,曾有很多学者试图发掘这座唐城的遗址,因苦于条件限制,没有成功。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门的唐城发掘队,开始了范围较大的发掘工作。经过4年多的辛苦劳动,现在遗址的概貌已显现出来。从已发掘的城市布局、宫殿、街道、坊里的遗址,可以想见当时这座城市中千门万户、车水马龙的盛况。
发掘勘测的结果证明:唐朝长安城的周围有710多里,比今天的西安旧城(即明清时期的西安城址)大5倍以上。全城分3部份,最外是外郭城,中间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外郭城垣上有102个城门,目前已发掘出8座城门的基址。许多纵横的街道把全城除宫城和皇城之外的所有地区整齐地划分为1百零8个长方形的坊里。
在已发掘出来的西市北京大学街遗址两旁,发现了密集的建筑基址。这里,许多墙基紧密相连,每两座房屋之间大都有砖砌的下水道,直通街旁的水沟,还有炉灶和水井的遗址,和唐朝的砖瓦、陶磁器皿的碎片和石刻的牛、狮子、佛像等饰物的残件。
考古发掘队把大明宫当作发掘的重点。现在他们已把大明宫的范围和散布状态勘察清楚,掘出了5座城门和城墙,两处大型宫殿麟德殿和含元殿,和宫内楼台亭阁、池塘水渠等许多建筑的遗址。全部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约有105平方里,比北京的故宫要大两倍多。麟德殿是大明宫内最大殿堂之1,建造在夯土筑成的台基之上。殿堂柱础有1百多个,可见范围之宏大。考古工作者在大明宫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精细的花砖和建筑用的石质雕刻品。大明宫的建筑说明当时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已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