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关于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清明节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喜欢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缅怀祖先,弘扬孝道亲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上大致是固定的,而清明节期比较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统习俗
1.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祭祀春天的节日,清明节的习俗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春天的节日,春天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春天的节日祭祀祖先的庄严神圣的祭祀节日。
2. 戴柳插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代。据说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中,而到唐代以后,折柳成为清明扫墓祭祖的肃穆仪式,由于人们视柳为鬼怖木,故有插柳于墙或戴柳于首以避邪的习俗。
3. 植树造林
清明前后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扫墓祭祖之后,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同时也进行植树造林。所以清明节也有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习俗。
4.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还有赶庙会的风俗。
5. 蹴鞠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扁黄帝本纪》中,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竞赛规则。
二、传承发展
1. 传承价值
清明节的传承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风俗上,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上。
2. 传承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精神家园,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