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名人故事:侯德榜
1911年是侯德榜刚入清华学堂的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因为入学成绩特优,他只需要在清华学一年就可以去美国留学)。入学之前,他在符离集(出烧鸡的地方)铁路上工作了三年,1910年考上的清华,1911年去的。没办法,他家穷,侯家世代务农,他爷爷出于为未来的期望,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富清华、穷北大”那时候清华学堂的人还是比较看不起这个比较穷而且大一点的插班生的,别人可是在这个英文授课的学校里学了好多年了(清华学堂学制十年,第十年正常毕业就可以直接留学美国)。在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后,再没有看不起他了。就在这次考试上,他拿了十个满分。1913年,他去了MIT学化学。
侯德榜对中国化工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制碱法,他几乎搭起了整个三酸两碱的底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他作为中国人聪明和勤劳的一方面。
侯德榜组织了一个精干的技术班子赴美国考察采购和学习。在此期间,他们购到了制酸设备,以中国人特有的忍耐力,通过软磨硬泡的办法,学到了制酸的关键技术。还在购买硫酸设备时,“顺便”在该厂索要到与制酸无关的硫酸铵生产工艺图。然后掉过头,从另一厂家以废钢的价格买下一套硫酸铵生产设备。这一点,美国人的评价比较权威“他们太精明了”。设备运回中国,安装又没有大型设备,买设备只用一次显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侯德榜带人自己设计了一套。后来四个厂,硫酸、硝酸、硫酸铵、合成氨全部一次开车成功。
不幸的是,不久,日本人就来了。日本人被打回去了,造成的破坏却一时半会恢复不了。首先要国民政府出面讨要被抢走的工厂设备,KMT嫌麻烦、拖着不办。侯德榜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造舆论;交涉好了,运回设备的时候,美国人要把日本人换上的零件卸下来,侯德榜说“强盗抢走的是一辆好汽车,还回来至少是能开的汽车,不能把强盗用坏而更换的零件再卸走呀”;争回来了,美国人要在日本口岸交割,侯德榜不同意,强盗抢走的东西要还就要还到家里来;对日本赔偿的工厂,要求“这些赔偿来的东西是八年抗战的成果,我们不能宽大到这种地步,留给他们作为报复的资本。即使是破铜烂铁,只要回到了中国,就是我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