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女人,玩转水立方
人生中,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让生命顺势而长,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运气。
王敏的人生,可以用A+作为定语和前缀。作为建筑设计师,她设计了水立方;作为公司老板,她的工作室两年之内便蜚声圈内;作为女人,她有可爱的女儿、志同道合的丈夫。
她像技艺高超的舞者,在多种角色间切换,游刃有余。
理性魅惑:相遇中国与西方
王敏出生在中关村,是地道的北京大妞。报考大学时,对生命有着强烈兴趣的她想考植物、生物或医学类,可又害怕解剖、尸体和血。正好一个亲戚家的哥哥在清华大学,哥哥说:“那上清华建筑系吧,平时就背个画板,到处写生,挺悠闲快乐的,适合女孩子。”就这样,王敏报了建筑系。
人生第一步无需选择,第二个“无需选择”中却深深打上了理性的烙印。
1996年,王敏结婚了,随后丈夫赴美留学。为了追随丈夫,王敏通过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专业的考试,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此举让许多人不解。连清华大学的导师也建议:“读重复的专业,效用有多大,还值得商榷。”王敏自有一套说辞:“虽然专业相同,但彼此教育的立足点、侧重点肯定不一样,我希望用三年的时间,系统地了解中国与西方的建筑学教育。”
很快,教育模式的差异显现出来了。国内教育注重理性,注重如何将建筑图画好,上课时老师给每个人的作品点评,如果图画得不好,事后的讲解再精彩也没用。
美国却完全反了过来,很多学生只靠说,就能拿到A+的成绩。建筑系的学生必须在一个公共区域演讲设计作品,用建筑草图和语言表达思想。因为不适应,第一次演讲,王敏闹了一大笑话,精准的建筑图与拙笨的语言形成强烈对比,引来一片哄笑。事后,美国导师严肃地对她说:“一个建筑师,要面对那么多业主,要让他们认同想法,只有一张图远远不够,还需要用头脑分析和产生灵感,并用语言让他们理解。两者兼顾,方才能成大师。”
留学第一课让王敏深受触动,接踵而来的却是新鲜和乐趣。设计过程中,老师还会让学生动手去做很多东西。这对在国内从未动过手的王敏来说,挑战无疑更大。
第一次用陶艺做房子时,房子怎么也立不起来,东倒西歪不成型。王敏很沮丧,导师却笑眯眯地说:“非常好,你一直静下心来做,也许有一天你还会成为陶艺大师呢。”这话让王敏意外又高兴,所有的不快烟消云散。
迥异的双面教育,给了王敏困难以及克服困难带来的快乐。留学的日子,她每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真正感到受教育的快乐。基础扎实的收获是,几年后,当水立方的项目摆在她面前时,她没有丝毫畏惧。直到如今,这段看似重复的学习过程,依然被她视为最值得的事情:“国内的教育给了我扎实的基本功,国外给予的是思维和方法,彼此互补,所以那以后我不再害怕碰到难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我总会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勇敢魅惑:书写个性与传奇
从明尼苏达大学毕业后,王敏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日子风生水起,甜美怡人。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得到消息的那一刻,王敏骄傲地对老板说:“这对中国的建筑师将是件好事!”只是,她没有想过,这个“好事”会给她带来巨大改变。
2002年底,王敏回国休产假。此时,奥运游泳馆的设计竞标正掀起热潮,朋友劝她参与。王敏摇头:“我不是特别喜欢设计大型公共建筑,不喜欢技术和工程,更不喜欢技术超越美学。”
朋友们热心顿减时,她又突然180度大转弯。原来,奥体中心明确表示,游泳馆建成后,还将为普通民众服务30年。这句看似冠冕堂皇的话像钉子一样,楔进王敏心里,她改变了主意:“这是真正的奥运精神,所以,我有责任为人们留下些什么。”
一直淡然的王敏以百分之两百的精力,投入竞标。2003年7月29日,她参与的“水立方”竞标成功,她马上飞回多伦多辞去工作,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回国了。
艰苦而卓越的人生历程,铺展开来。单“水立方”外型的确定,王敏就承受了极大压力。水立方的设计联合体除了中方设计团队,还包括澳大利亚的两家设计公司,其中还有2000年悉尼奥运会游泳馆设计者之一安德鲁·佛罗斯特。安德鲁拿出的方案是一个大波浪,并在其他澳方团队的支持下,被确定为执行方案。
这样的结果让王敏等人非常不安,她和另外两名中方队员倾力合作,连夜赶出一个长方体的方案,并在一天深夜打电话给安德鲁,请他过来重新研究。安德鲁不理解不接受:为什么是方形?为什么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对原定方案作如此重大的修改?
随后一周,团队的气氛紧张到濒临破裂。关键时刻,王敏站出来,与澳方的主设计师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并连夜赶出一个讲稿,仔细阐明“方”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的深意,以及水立方在地理位置上与鸟巢及南端北顶娘娘庙的呼应关系。
第二天,当王敏红着眼睛将讲稿摊在桌上,澳方主设计师看后,赞叹地竖了竖大拇指……一道难过的坎,在王敏的努力下终于艰难迈过。
5年之后,水立方如愿耸立。这是奥运主要建筑中唯一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作品,而王敏,是这些设计师中唯一的女性。如此荣耀,让王敏昔日的老板赞叹之余,也颇为她担心。2008年1月,老板来中国,在王敏陪同下参观完水立方后,他很担忧地问:“你做完了这个还做什么呢?”言下之意,盛极之后,将再难有突破。王敏灿烂一笑:“还有大把大把小的房子可以做得非常好啊。”
果真,水立方之后,王敏成了“小房子”专家。
2008年初,她成立了A+工作室,专做设计。2008年7月18日,她的“水立方设计师时尚文化作品设计交流会”如期召开,水分子结构变成精美的项坠,跳水塔幻化成姹紫嫣红的万花筒,水立方成为蓝色的镇纸灯……庞大的水立方变得小巧了,成为建筑语言与时尚用品完美结合的典范。水立方合作伙伴看着她,不禁赞叹:“实在漂亮,居然能将大房子变成这么小巧可爱的东西!”
与此同时,王敏也玩“大房子”。她接下了北京万科总部,及合肥中环艺术馆的设计任务。2010年8月,中环艺术馆主馆完成,这座樱花掩映中的“漂起来的房子”,成了合肥市的新地标、新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