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


【注音】fēn bēng l xī

  【成语故事典故】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相近词】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坚不可摧

  【成语造句】

  ◎我感到,我的家族现在的分崩离析,比二十年前形式上的分裂更为深刻。

  ◎这一切皆肇源于后现代主义的"自我"的分崩离析。

  ◎在这之前,所谓"海外民运",早已日薄西山、分崩离析、七零八落。

评论问答
本内容由熊心发布在成语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分崩离析是一篇由熊心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成语故事内容历史,支持熊心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4125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