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同拜花堂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害臊男性的旧事。】

  清朝时候, 河南汝阳县孙岭村有家姓孙的, 伴侣二人三十多岁才得一子, 取名得娃。这家几代人都是单传, 有了得娃这根独苗苗, 孙家伴侣自然当成宝贝疙瘩。

  得娃从小就跟隔河陈店街的陈秀英订了娃娃媒。他在陈店街私塾里读书, 知道和陈家这层关系后, 很不美意思, 见了岳父家的人总觉着脸上发热, 上学放学只走背街, 不走大街。

  有一年夏季, 下了大雨。得娃放学来到河畔一看, 河水上涨, 没法过河。他正愁着回不了家, 陈秀英来了。得娃红着脸问:你来干啥?陈秀英把带的蓑衣披在他身上, 说:河水上涨,知道你回不去家, 俺来接你哩。得娃说啥也不去。陈秀英说:今儿个父母走亲戚去了, 怕谁呢。又不是小孩子了, 脸皮还这样薄。得娃只好跟她去了。

  大雨连下三天, 河水退不下去。得娃的岳父岳母走亲戚回不来, 他也走不了, 就跟陈秀英住一起了。陈秀英给他做了件新衣裳, 让他换上, 把脱下的脏衣裳洗了洗。

  天晴得娃回家, 临走忘了拿换下的衣裳。一进门爹问: 这几天住哪儿啦?娘问: 你身上的衣裳哪儿来的?得娃不敢说,爹娘只是追问。他想着自己干了丑事, 没脸见人, 半夜偷偷离家跑了。

  再说陈秀英怀了孕, 来到孙家哭着诉说了缘由, 并带来了得娃的衣裳作为凭据。孙家没措施, 只得收下这个没有拜堂的媳妇。后来, 陈秀英生下个男孩儿。孙家伴侣整日盼着得娃回来,没盼来儿子, 盼到个孙子, 就给孙子取名叫盼儿。

  盼儿十二岁时, 爷爷不幸下世。一家老小两个寡妇, 守着这棵独苗, 日子实在惆怅。奶奶日夜落泪, 哭瞎了双眼。这一年,汝阳遭旱灾, 颗粒不收, 村上人变卖家当, 到九高山下的酒后街去买粮。孙家哩, 女性脚小跑不了路, 盼儿年幼力薄, 谁去呢?

  陈秀英看着瞎眼婆婆和年幼的儿子, 左右为难, 伤心流泪。盼儿说:娘, 让我去买粮吧。我和村里的叔伯一道去, 能行!陈秀英思来想去没有另外措施, 只好让他和村上人一道买粮去了。

  酒后街粮行掌柜见来个十来岁的孩子买粮, 就问: 你爹咋不来?盼儿最怕别人问他爹, 红着脸不答。一同来的人对掌柜说:他没生下来时, 爹就跑了。家里没有汉子, 他娘只好让他来了。掌柜的一听怪稀奇:你爹咋跑了?一同来的人把咋来咋去一说, 掌柜坐不住了, 接过盼儿银钱, 给称了粮, 又悄悄地把银钱装进粮袋里, 叮嘱说:孩子, 你没气力, 也拿不多, 这点儿粮吃完了再来。并叮嘱同来的人路上多关照这孩子。

  本来这粮行的掌柜不是别人, 正是盼儿的生身父亲得娃。

  他从家里跑出来, 就到酒后街一家商号里当相公。手里有了钱,他就自己开起了粮行。他离家十二年了, 长相变了, 穿戴也阔绰, 村里人见了他也没认出来。

  盼儿买粮到家, 把粮行掌柜的话给奶奶和娘一学, 婆媳俩都很感激。收拾粮食时, 又发现银钱人家也没要, 婆婆流着眼泪说:秀英, 该咱劫后余生, 赶上好人啦! 下一回让盼儿再去买粮 , 叫他认那掌柜的当个干爸吧?陈秀英点头承诺了。盼儿第二趟到酒后街买粮, 就认掌柜的当了干爸。

  转眼又过了六年, 盼儿十八岁, 要搬亲了。陈秀英要盼儿去把干爸请来。盼儿去请干爸, 得娃说啥也不承诺。盼儿跪在地上说:你不去, 我就跪在你眼前不起来!得娃没措施, 只好随盼儿回到家里。得娃一进门, 陈秀英忙搀着瞎眼婆婆来见恩人。

  得娃坐在那边, 头不敢抬, 话也不敢说。陈秀英看他那拘束劲儿, 觉着希奇, 顶真一看, 不由一愣: 是他? 就存心盘查起这个干亲家来:他干爸, 咱干亲这些年了, 还不知道你家里情形哩。二老可健在? 他干妈有几个孩子?得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急得直冒汗。陈秀英心里明镜似的, 见他还没有相认的意思, 止不住擦一把泪说:他干爸, 看来你也有难言之苦哇! 可知道俺比你更苦, 嫁了个没良知的男性, 还没拜堂俺就给他生养儿子, 侍奉双亲。可他一去不转头! 婆婆为他哭瞎双眼, 公爹为他一病身亡。他生不养死不葬, 你说, 他还算个人吗?陈秀英说到痛处, 连哭带骂起来。得娃屁股上像扎了蒺藜, 再也坐不住了, 赶快起身告别:大嫂, 我, 我店里还很忙, 得趁早回去。孩子搬亲,我来贺个喜, 这就走啦!说着掏出一个元宝, 往桌上一放, 出了屋门。陈秀英急忙拦住, 转头喊:盼儿, 扶你奶出来送客!

  老太太出来了, 秀英搀住说: 娘, 他干爸要走, 留不住。他是咱家的救命恩人, 来, 咱全家给他磕个响头吧!得娃一听慌了, 一把抱住老娘, 扑通跪倒在地, 哭着喊: 娘! 我是得娃呀!老太太打个愣怔, 抱住儿子的头, 放声大哭起来, 哭着哭着她忽地扬起巴掌,啪给得娃一个耳光, 就骂:你个畜生! 为啥回家还不认亲?得娃说: 娘, 我做了错事, 害了全家, 咋有脸见人哪! 只当盼儿没我这个爹, 放我走吧!秀英说:你走俺也走,又没跟你拜堂, 何苦受这个罪!盼儿 扑通跪在得娃眼前说:爹, 儿生来没有爹, 可不能让儿再没了娘啊!

  邻居们听见孙家又吵又闹, 过来一看, 才知道得娃回来了。他们听了秀英和秀英婆婆的诉说, 都劝得娃不要走。族里一个老人说:这样吧, 盼儿攀亲的喜期就到了。那天, 叫得娃和盼儿娘的亲事补办一下, 来个双喜临门。咋样?众人都说: 对! 让他们父子同拜花堂!

评论问答

一朋友今天在空间里转载一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早教、素质教育、似乎从我们80后这一代就开始提了,家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但现在有多少家庭,有多少父母,又有多少学校里的老师能真正做到所谓的“素质教育”。这个关于父亲和儿子的故事里,我看到的是智慧,也看到人生的哲理,还有一些励志的..

小儿子跟人打架很勇敢。一次,儿子问爸爸小时候是不是也喜欢跟人打架,爸爸说:“不敢。”儿子说:“为什么?”爸爸说:“打不过人家呗。”儿子说:“那你怎么不喊我去?”

老父的孤独是儿子心中的痛1996年冬天,是巩汉林生命中最悲痛最黑暗的时光。这年12月,他的母亲肺部癌细胞扩散到全身,住进了沈阳市人民医院,而他刚从沈阳曲艺团调入北京中国广播说唱团,正处于事业冲刺阶段,陪伴母亲的时间少之又少。尽管他要求院方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也未能挽救母亲的生命。..

和亲,在历史上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词语。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和亲的媒介,就是帝王家的公主们。这样,就产生了无数血和泪的故事。金尊玉贵的..

在光绪十二年的一个晴朗日子里,郊外的一对父子,身着破旧的衣裳,面对着荒芜的田野,一贫如洗的他们正在挖草根、采集野菜。他们常年生活在贫困之中,对于他们来说,吃野菜..

朱温是后梁太祖五代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一说起他,就会想起这几个词:流氓、扒灰、暴虐、荒淫……甚至有人称他是史上第一流氓皇帝。可是这样荒唐的男人,背后却有一个几乎完美的女人——元贞皇后张惠。朱温是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朱温还未成年时,父亲便去世了,朱母只好带..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让李唐皇室子孙纷纷效仿。自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以后,唐朝的宫廷政变就此起彼伏。李家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之事成了家常便饭。唐睿宗李旦生活在帝王之家,耳闻目睹了太多兄弟父子相杀的事情。唐高..

据说当年“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下了一条命令,不准伤害我皇叔朱棣。当年朱允炆上台削藩,那可真是气势汹汹。朱允炆本来想找朱棣下手,无奈朱棣实力太强,不敢贸然动手。于是他选了与朱棣关系最亲近的周王朱肃,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周王发配到了云南。然后是代王朱贵,有人说他行事残暴,于是朱允炆下..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些千古名句说得都是王昭君,由于古代文人经常以绝世美女自比,王昭君也在他们下有了悲剧色彩,更有很多读书少的家伙脑补出了匈奴大军逼近长安、汉朝皇帝才不得不送出王昭君的剧情。这口锅汉宣帝、汉元帝父子二..

淮阴侯韩信被杀死后,刘邦对他的后人怎么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后人易姓而居。能忍受胯下之辱的男人,身经百战却没有学会“鸟尽弓藏”。刘邦成就大业,论功行赏,封了很多异姓诸侯王。这一切也成为刘邦日夜焦虑之事,他活着亦有诸侯王蠢蠢欲动,如果他死了,还有哪个诸侯会听他儿子的,为了刘..

本内容由朱鸡石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父子同拜花堂是一篇由朱鸡石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朱鸡石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977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