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成语有教无类
【拼音】yǒu jio w li
【成语故事典故】有教无类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关于有教无类有一个跟孔子相关的典故。类是指类别,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收到教育。
孔夫子周游列国,刚刚到了鲁国边境关卡,发现鲁国士兵对来往行人收取过路费,每过一次都要重新收费。很有爱国观念的孔子皱了皱眉头,突然又想起囊中羞涩,摸了摸口袋,发现不够自己和学生一干人等的过路费。子贡就拿出自己的钱让所有人过了关。
学生宰予(字子我)就跟孔子说:老师,早就跟您提过,应该提高学费。您看,他们住你的,吃你的,相当于您对他们有补贴。如果降低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便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励和补助,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子我接着说:就好像这个关卡,我觉得也应该提高过路费。您看,关卡国家建设起来要资金的,行人进进出出,还要修缮,所以即使收费国家还是有补贴的。可是穷人一个月只用进出不超过三次,而富人一个月可能进出三十次,国家的补贴实际上补给了富人。正如您提高学费一样,过路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孔子大怒,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子我回说:我这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而正是因为孔子跟自我的这番对话,才有了以下一番道理。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从此,有教无类的说法,在中国流传了下来,也为中国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为古代教育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的文化教育开始了部分皇族、商人、农民、奴隶都可以学,中国的文化才越来越普及了开来。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释义】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用法】作主语、定语、宾语;指教育
【成语例句】
◎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