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工作最风光时,他却放弃50万年薪回乡种菜
通过高考走出大山,又放弃大厂50万年薪,回乡种菜。现在,他的办公室是深绿的远山,同事是饱满扎实的土豆、翠绿的蔬菜……
“2010年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堪称变局之年,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热钱”开始潮水般涌入移动互联网……这是新时代开启时应有的模样。”这是林军在《沸腾新十年》写的开篇。
移动互联网的开启,消除了信息闭塞,拉近了城乡的距离,大量年轻人涌入北上广深,在大城市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这一年,37岁的张金成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年薪50万,离开上海回到故土当个“放牛娃”。
在此后的10多年里,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发展,创造了大量造富神话。赶上这波互联网红利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大厂也成为无数年轻人实现人生进阶的“理想国”。
直到疫情出现,叠加互联网增长红利消失,让大厂光环逐渐褪去。当下,降本增效、组织变革成为许多大厂战略性收缩的抉择。
许多原本憧憬在大厂“终老”的打工人被重新甩到了社会,怀揣着大厂梦的年轻人发现门槛在收紧。
另一条平行线上,10多年前离开大厂,错过红利期的张金成,经历了负债百万,卖房还债,这两年在家乡的事业也开始有了起色。
在“沸腾新十年”接近尾声时,我们记录下张金成“炒掉”大厂,回乡创业的故事,希望在新的技术变革出现前,给当下在徘徊、迷茫的打工人一些借鉴、一些思考、一点希望。
两次鞭炮声
“山猫,西安交大IT硕士,典型理工男,11年前辞职回乡创业,带村里人致富,帮城里人吃好。”这是“大山猫原生态农产品”抖音号的自我介绍。
我们联系到张金成时,他在去往浙江出差的火车上。最近,山猫抖音号一天涨粉接近3万,张金成心情也不错。张金成说:“我们在做的,可能是引发一个小型社会变革的事情。”
张金成的老家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不便,属于湖北经济不发达地区
张金成出生的堰塘村距离省会武汉600公里,距离他后来工作的上海有1400多公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堰塘村没有水泥路,没有电,只有老一辈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石阶路,甚至连柴火都是过年才舍得用。
山村里保持中国人传统习俗,逢村里大事,会放鞭炮来热闹庆祝一下。
张金成是村里为数不多经历两次被鞭炮“祝贺”的主角,心境却大不同。
第一次是1992年,张金成以全县前五名的成绩考上了哈工大,通过高考走出了大山。那时,他是全村人的骄傲。上学那天,全村人敲锣打鼓放鞭炮,一起送出几里路。
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后张金成被分配到航天部工作。
十分体面的“铁饭碗”满足不了张金成的不安分的心。1998年,他从体制内辞职,南下深圳进了一家外企。三年后,张金成再次踏上求学之路,到西安交大读研。
2004年,这一年是中国互联网的超级大年。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12月,整整一年内有11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获得上市机会。互联网行业开始“沸腾”。
这一年张金成研究生毕业,他进入中兴工作,那时的中兴和华为还在一个量级上。2005年,中兴确定MTO战略,开始大力开拓国外运营商市场。张金成在中兴正是负责国际市场的技术营销,他可以算得上较早的一批“大厂打工人”。
那几年,对于这个山里走出来的“放牛娃”来说,极大地丰富了阅历。他走过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也外派非洲到过尼日利亚、刚果、埃及、喀麦隆、几内亚。
张金成告诉我们:“那个时候我们收入是可以的,日子过得蛮舒服。”年薪50万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收入。2008年,张金成在上海买了房,安了家。
“城里什么都好,就是吃不好。”这些年,张金成在非洲吃过芒果,在深圳买过海鲜,在上海出入高档餐厅,却唯独怀念小时候的自家种的青菜味儿。
每当到菜市场看到那些整齐大颗的大棚菜、四五个月催熟的猪肉,张金成都格外想念家乡。
“如果我有一个方案,能让大家吃的东西能回到我们小时候那个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原生态时代就好了。”这样一个声音在张金成脑海里不断回响。
2010年,在移动互联网元年时,年轻人们挤破头往北上广深“漂”,张金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辞去高薪告别大厂,将妻子留在上海,自己独自回老家去创业。
张金成的理想是将原生态农产品送上城市人的餐桌,同时也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这一折腾,就是7年,这7年里,张金成面对最多的是质疑和不解。
2017年9月1日,第一车原生态蔬菜发往上海,像当年上大学一样,村里又放起了鞭炮欢送。
面对未知的未来,张金成心里更多是忐忑。他说:“当时放鞭炮的只有几家农户,大多数人是来看笑话的。”
即使折腾了7年,村里很多人还是不相信张金成的农业模式。送出第一车蔬菜时,张金成看着围观的乡亲们,默默想:“走着瞧吧。”
一条朋友圈
不是为了做新农人,不是为了做一个小农场,而是要形成一个小产业。
这些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张金成离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2017年10月11日,张金成的合伙人彭顺章发布一条朋友圈,图片中是张金成和彭顺章望着深绿远山的背影,文案是:“归来吧归来吧,在外漂泊的游子,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新活力。”
2012年,张金成独自骑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车下乡收货,把大山里的土鸡、土猪肉卖到大城市。他和彭顺章,正是在那个时候相遇。
“我们农村出生的80后,对农村味道的记忆是很深刻的。”同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彭顺章在“赶集网”上发现了张金成发布的帖子,2块6卖一个土鸡蛋,他觉得这个事情很新鲜:“能把恩施的蛋和肉弄到上海来,确实是个好事情。”
彭顺章说,他也算过一笔账:“如果是我做这个事情,是一定要亏本的。从恩施将鸡蛋带到上海成本非常高,一个鸡蛋最起码成本也要3块多。”
知音难觅,知己难寻。买了张金成的农产品之后,俩人便约在上海一个超市的咖啡店里聊了两三个小时。
这一面之缘让彭顺章印象深刻。在之后的五六年里,两人并没有联系。彭顺章在上海经营着自己的进口牛肉和预制菜的实体店。张金成则辗转于恩施和上海两地之间,摸索着自己的农产品模式。
或许是缘分使然,2016年,彭顺章通过大山猫淘宝店找到了张金成的微信,为了支持张金成的业务,付了1万多块成为了大山猫第一批会员。
大山猫的模式是城市端实行签约制,客户成为会员,交一年会费,在这一年里都可以吃到来自深山的纯天然农产品。根据不同需求,会费在8500元至15500元之间。
在农户端,大山猫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年薪制”合同,农户需要按规定交售蔬菜、猪肉、土鸡蛋等,并保证禁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生猪、土鸡饲料100%自产,且生猪熟食喂养。最低年薪8万元,多劳多得。
彭顺章成为客户后,自然而然关注着张金成的这份事业。张金成每次来回3000多公里路的独自跑货,亲自把控的每一次运输,彭顺章都看在眼里。
“你一个人不行啊 我来帮帮你吧。”都是农村里走出来,又都对小时候原生态的味道魂牵梦绕,就像伯牙遇到子期,彭顺章主动提出“帮帮忙”。
当时张金成只拿到了50万投资,只有包括彭顺章在内的6个客户。光是摸索大山猫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跑顺恩施和上海之间的物流,两人就花了4年多的时间,这四年多里,上海的客户维持在50人左右。
直至去年,张金成才开始正式发展市场,今年合作社跑上了正轨,有四五个司机负责运输,综合农户有31户,养殖农户有70多户,稳定客户达到了300多人。
从帮帮忙到成为合伙人,彭顺章关掉了自己的实体店,全力和张金成一起做大山猫农产品,不仅是为了赚钱,彭顺章更看重这件事背后的意义。
“乡亲们困守金山盼望出路,大山猫独辟蹊径定圆梦想”,2019年春节,葩坪村的龙进堂一家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彭顺章说:“这个农户原先在当地是种辣椒的,大概有五六十亩地,起早贪黑每年收入只有两三万,遇上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还要赔钱。”很多农户加入到大山猫的模式中后,收入直接翻了十几番。
德不孤,必有邻。
“大山猫”带领乡亲们搞生态农业增收致富,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你们这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哪像做生意的样子嘛,给你们建栋办公楼吧!”
城市,还是农村?
“可能过几年,整个恩施地区的农民都在种菜、养猪,然后可能到时候北京、上海、深圳到处都是我的客户吧。”张金成这样对我们憧憬着未来。
从最开始没人支持,到如今渐有起色,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支撑张金成一路走来的是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
2012年,为了辅助自己的合作社经营,张金成开过一家原生态餐厅,但由于开餐馆经验不足,仅仅1年时间就关门了。那一次他损失惨重,欠下100多万,无奈之下,他只好卖掉上海的房来还债,自己带着妻子在上海重新租房住。
当时,张金成的妻子劝他回头:“亏了不要紧,亏了从头再来。但是你已经亏了就说明这个事情不能做了,你回头行不行?只要你回头,什么都好说。”
张金成却偏偏不认这个理。他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前面搞砸了,知道哪里做错了,我现在才能找到路。”
调整状态,再次出发。他将摩托车换成小卡车,并决心自己种菜。这个在大企业里坐空调房的IT男,戴上草帽挑着水,一步一个脚印踩在家乡的泥土里。在农田里设置一个个对照组,列好详细的excel表格记录每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数据,仔仔细细,从源头上把控品质。
2017年5月8日,张金成发表一条朋友圈:“应该能搞定,加油!”配图是他办公桌上的一沓书,其中有《从零开始学网页程序设计》《网页制作从入门到精通》《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与案例分析》等等。
从公众号下单程序、客户群运营到抖音拍摄、剪辑运营张金成全部亲自操刀,“我们几乎所有事情都是DIY,因为不想花钱,也没钱花。”
时间会证明每一份努力都是值得的。当时,张金成为数不多的客户们都给出了极高的反馈,而他的妻子也逐渐意识到张金成所做的事情的意义。
2018年的10月11日,张金成的妻子发了一条朋友圈:“几年前千方百计阻挠张先生搞农业,希望他考虑家庭生计问题;几年后实践验证他的选择是对的,现在的他给了我最好的生活体验。谢谢张先生的坚持,让生活变得如此的踏实,人也更接地气,从容许多。”
走过了不少弯路,经历了各种磨难,张金成的生意也开始迎来了曙光。今年开始开拓市场后,用户增加到了300多人,支撑张金成信心的是这些用户的反馈:“那是非常好,评价好到很多人都不信。”
回望过去,张金成从没后悔过十几年前逆着潮流回到家乡的决定:“我知道我这个事情很难做啊,但做成就是个大事。”
现在,北上广深的吸引力逐渐被新一线城市所分散,而对于非新一线的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甚至是一部分的县城,都已经成长为国内经济不可或缺的增长点。
最近两年,“返乡潮”不断被提及。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形势严峻,让不少年轻人将“回家乡”列入未来发展选项。
作为“过来人”,张金成觉得,是否选择一线城市需要对自己有一个评估,如果确实有能力,也有决心,可以去尝试一下;但如果能力有限,资源有限,不一定非要往一线城市跑。
选择在城市里打拼,还是回去建设家乡?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题。
张金成抖音上最火的一条视频是他梳理的“一个山区放牛娃的30年人生路。”
有人为他点赞:“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大哥好样的!”也有人有些惋惜:“虽然很成功,但感觉还是屈才了”。
其中,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真的就是读书的最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