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张三不伺候李四


伺候张三不伺候李四

  北京城西九十里,有个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财主。张财主家大业大,光在北京城里开的绸缎店就有好几家。张财主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成了家,跟张财主在京城照顾买卖。家中只剩下张三。张三都十八九岁了.还没娶媳妇,张财主就张罗着找人说媒,可一连说了十几个,张三都相不中。按说,张财主家有万贯,可以满北京城挑美人儿,可无论长得多俊的,就是不中张三的意。眼看他都二十多了,亲事还没个着落,家里人也就不管他了。

  张三自个儿也不在意,接长不短地上北京去帮着爸爸和哥哥照顾照顾买卖。张三心地善,好交朋友,经常周济穷人,就是叫花子向他借钱他也借给。

  一天,张三要从北京回家,天还没亮就动身了。他刚出门,一个叫花子就拦住了他,要借钱。张三说:“你到柜上拿去吧,用多少拿多少,都记在我身上。”叫花子说不敢去,张三就掉转马头,到店上取了银子,送给叫花子。张三上马刚走不远,又碰见一个穷人拦住了他,跟他借钱,张三又二次回店里,取了银子。等他骑马出城时,已经是后半晌了。

  张三出了城,打马如飞,直奔张家庄。才走出四十来里,天就黑了。张三正走着,忽听见不远处有哭声。张三勒住马,走近一看,月亮地里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在哭哪。这姑娘穿白戴孝,哭得实在可怜。张三为人心善,就上前打听。女子哭着说:“俺们一家三口从南京逃荒到这里。谁想到爹娘得了重病,双双而亡,留下我一个女子,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可怎么活呀?”说完,又哭了起来。

  张三一摸,兜里也没钱了,就说:“天这么晚了,你先跟我上我家吧。明儿个,我再给你想办法,好不好?”姑娘一听,赶紧地道谢。

  张三一看这姑娘,长得太俊了。张三拉过马,让姑娘骑上。姑娘说:“你呢?”张三说:“我走着。”那姑娘骑上。

  姑娘说:“我骑马,你走着,那哪儿行了!”张三一想:离家还有二十多里哪,得走到啥时候?就先把姑娘扶上马,自己才骑上。

  张三带着姑娘回到家,叫开门。两个嫂子一看,还以为是兄弟媳妇呢!就说:“你成家咋不和家里说一声?”张三红着脸把道上的事一说,俩嫂子又埋怨他多管闲事。二嫂子为人精灵,她眼珠一转说:“她长得这么俊,今晚上就让她在你屋里睡吧,也省得俺们又烧炕。”

  张共一听。忙说:“那可使不得。”硬让嫂子又烧了一间炕,把那姑娘安排在那间屋。

  第二天,吃完饭,姑娘见过老太太,也不张罗走,一连过了好几天。姑娘成天跟老太太呆在一起,老太太很喜欢这个姑娘,就认这姑娘做了干女儿,这姑娘叫胡妹。

  从那以后,胡妹就成天伺候着老太太。说也怪,老太太刚想抽烟,胡妹就把烟装好了,老太太刚想喝水,胡妹早就把水晾好了,不冷不热的。老太太别提多高兴了。

  快过年了。胡妹说:“您看我整天呆着,您有针线活没有?”老太太说:“也该做几件衣裳了。咱家有的是绸子缎子,可就是谁也不会缝。不知你能不能做?”胡妹说:“我试试看。”家人送来一匹绸子,胡妹也没量老太太的身材,就做了起来,不到半天,就做好了。老太太一试,不大不小的,你说那针脚儿,没挑的。俩嫂子听说这事儿,也连连夸奖。胡妹也给她俩一人缝了一件,俩嫂子十分高兴。

  一天夜里,二嫂把胡妹叫到自己屋里,说:“我们老三都二十多了,也没成亲。看来你们有缘分,干脆,你就给我当兄弟媳妇吧。”胡妹说:“你们是大户人家,应该找个门当户对的,我长得丑八怪似的,那哪儿行?”二嫂子左说右说,胡妹才算点头。第二天,两嫂子又和张三商量,没费事儿,张三就答应了。他赶忙派人上北京,把张财主和俩哥哥接回来。那爷两看胡妹长得天仙似的,也很高兴,马上就给他们办了喜事儿。

  张三和胡妹成了亲以后,就整天守在胡妹身边,寸步不离。一晃就是三年,胡妹生了个大胖小子。

  一天,张三说:“我得上北京的铺子去看看。”胡妹说:“我也得走,你朝东,我朝南。”张三说:“上南边干什么?”胡妹说:“我该回家了。”张三哪舍得让她走,苦苦央求着。胡妹说:“好吧,我再住一夜,明天我一定得走。”

  又过了一夜,第二天,任凭张三咋留,胡妹不答应。最后,胡妹看张三实在可怜,就说:“往后,你要实在想我,就到胡仙堂去找我。”张三间:“胡仙堂在哪儿?”胡妹说:“你一直往南走,找到李四店,就能找到胡仙堂。”胡妹说完与张三洒泪而别。

  胡妹走后,张三就在家呆着,拉扯着孩子,一晃又是三年,张三实在忍不住了,就跟嫂子说:“我得去找胡妹。”一家人见拦也拦不住,就给准备了两匹快马,带了很多金子。第二天一早,张三就上路上。

  张三一直向南走,夜宿晓行,马不停蹄,一连走了半年,所带的金子都花光了,也没打听到李四店。张三把马卖了,换了一头毛驴。又走了一个多月,卖马的钱也花光了,也没找到李四店,一打听,已经出来几千里了。张三没办法,又把毛驴卖了。最后,卖驴的钱也花光了。他就一路讨着吃。

  这天,张三来到一座城。刚进城,就看见有个店主在招揽客人:“各位客官,是住店,是吃饭,请到李四店。小店格外方便,今儿的价钱便宜一半。”张三一听,十分高兴,忙问:“这就是李四店了?”店主答道:“对呀。”张三就在这店里住下了。就在这天晚上,张三就病倒了,浑身滚烫滚烫的,一个多月还卧床不起。

  等张三的病好些了,李四就问张三:“你从哪儿来?上哪儿去?”张三就把来意说了。李四说:“我劝你还早点回去。”张三一听就哭了,说:“我就是死,也要见我媳妇一面。”李四一看,没法劝,就说:“你今儿早点歇着。明早儿我啥时叫你,你啥时走。”

  这天夜里,张三怎么也睡不着,一合眼,就看见胡妹。睡不到一个时辰,他就间:“掌柜的,天亮了没有?”李四说:“还不到三更呢。”刚躺下,张三又问。一连问了好几遍。后来,李四干脆不理他了。天快亮了,张三才睡着。

  第二天一早,李四把张三送上了路。李四拿出根火捅条,说:“前边不远就是海。到了海边,你把捅条插在那儿,就朝前走,可不许回头看。”张三把这些都一一记在心里。

  张三又朝前走了几十里,到了海边,只见黑浪涛天。张三一看,发毛了。有心不去。可又不死心。他把捅条插在沙滩上,就朝海里走。说也怪,脚下老是沙子,海水也溅不到他的身上,很快就到了海中间了。张三一想:我到底看看走出多远了。他回头看去,这一回头不要紧,脚下的沙土一点儿也没有了,黑浪铺天盖地向他砸来,他被浪卷走了。

  当张三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座玉石桥上,桥头上站着胡妹。他站起身,朝胡妹跑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胡妹擦着泪说:“你既然来了,什么事就都得听我的。到了家,你一句话也别说,干万别下炕。”张三跟着胡妹朝前走去。

  转过山弯。前边有三间瓦房。进了屋,胡妹把张三请上坑。二人正说着话,就听见外边呼呼的风响。胡妹说:“我爹回来了。”刚说完,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走了进来。老头儿见到生人,就过来说话。张三一看岳父回来了,就要下炕,胡妹赶忙一把把他推到炕角。

  老头儿上了炕,胡妹端上酒菜,几个人就吃饭。老头儿连着要给张三斟酒,张三刚要说话,胡妹又拉了他一把,张三赶快把嘴闭上了。

  吃完饭,老头儿又驾风走了。胡妹抱着张三大哭起来。胡妹告诉他:“我是个狐女,只因看你太善良了,才变成姑娘,跟你过三年。现在,你找来了,这儿的东西你就随便拿吧。一会儿,我送你过海,你能再找个好媳妇的。”说完,又哭了。张三也哭得像泪人一样,他非要 胡妹跟他回去。要么他就不走。胡妹说:“你千万不能在这儿。刚才我没让你动,就怕你一说话,让我爹认出来,把你吃了。这样吧,我这儿有个小毛驴,它是稀世之宝,你要什么,他就能给你什么。”胡妹拿出一个三寸多长的小毛驴。

  胡妹说:“你骑它回家吧。”张三说:“这么点儿小驴,我怎么骑呀?”

  胡妹说了声:“长!”毛驴立时就长到三尺多长。张三骑上驴,和胡妹洒泪而别,毛驴驮上他腾空奔向李四店。

  李四一看张三平安地回来了,也很高兴,就摆上酒席招待张二。酒席间,李四问:“你是咋回来的?”张三掏出小毛驴放在桌子上,说:“多亏了这玩艺。”李四问:“这玩艺有啥用?”

  张三说:“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喂,小驴,你给我吐两个元宝。”活刚说完,小驴就吐出两个大元宝。张三说:“我在这儿住了一个多月,这就算店钱吧。”李四说:“不用,不用。”他嘴里说不要,手却伸了过去。

  李四见张三得了宝贝毛驴,就想把驴弄到手。他把最干净的店房腾了出来,让张三住上,又让自己的三个闺女轮着伺候着张三。

  一天,李四跟张三说:“你一个人过多孤单,我有三个闺女,最大的二十,最小的十八,都给了你吧。”张三说:“使不得,使不得。”李四说;“怎么使不得?”硬要把三个闺女都嫁给张三。张三怎么推也不行,他看二姑娘长得很像胡妹,就说:“我只要您的二姑娘。”

  拜过天地,李四说:“既然我是你丈人,我说话你就该听,你把毛驴借给我几天。”张三说:“明天我还带着媳妇回家呢!”“明儿我送你们走,认认门,再瞧瞧亲家。回来的时候,我就把毛驴骑回来。”第二天一早,张三掏出小毛驴,说了声“长”,小驴又长到三尺长,张三又说了声“长”,毛驴长了六尺多长。几个人骑上驴,就腾空飞了起来。

  不到半天,他们回到了张家庄。两个嫂子一看,三兄弟把媳妇带回来了,很是高兴。又过了几天,李四说:“我得回店里看看啦。”张三,挽留不住,就把小驴给了李四,李四骑着驴才飞了一小会儿,毛驴突然落了下来。李四心想:怎么这么快就到家了?他睁眼一看。哪儿是家呀!分明是一片荒滩野地。李四下了驴,正不知咋办好,毛驴冲着他说:“李四,你贪心太重了。我伺候的是张三,不伺候你李四。”小毛驴说完了一纵身就没影儿了。

  李四被困在这荒草滩上,怎么也走不出去,没几天,就饿死了。

评论问答

明朝天启年间,商州乡下有一个姓张的老夫。一天,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人是凭本领用饭的,现在你们都已长大成人,应该到外面去学一样本领,未来才好筹办家业。三个儿子齐声答:爹爹说的是哩,但不知让我们何日起程上路呢?今日是八月十五,你们正好上路。三年后的今天,你们都得学一样本领回来,学不到..

一个妇人给马添草着呢,哭着说:“人家有娃娃呢,我咋没个娃娃。”马说话了;“喂,那你不要哭了,我给你养个娃娃。你把衣衫脱去,爬在马槽里。”“啊?真格吗?”“真格。”她就照马说的做了。十个月之后,果然生下一个娃娃。娃娃长大了,送到学里念书,起名叫张三。同学堂里的娃娃们骂他:“马日的,..

清朝末年,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的亲近大太监,在外界声誉并不完全正面。有人甚至声称他是大清衰落的一部分原因。然而,慈禧之所以偏爱李莲英,显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奉承。毕..

武则天都七老八十了,为何要找面首入宫伺候?(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武则天连皇帝都当了,养几个面首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武则天作为一国之君,养几个面首,其实相当于其他皇帝养几个妃子,因为她是女皇帝,所以他的嫔妃叫做面首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借这个机会今天..

清朝后宫有什么秘闻吗清朝妃嫔不如想象美貌清代后宫秘史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眼帘时,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实事并非如此,清宫选秀女,绝非选美。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

在清朝末年的紫禁城,慈禧太后身边前前后后有三大太监围绕,这三人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有一席之地,他们分别是: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在这三人中,前两位跟慈禧太后的关系最深,民间传闻和野史记载中各种传说满天飞。在中国民间一直传闻,安李二人其实是假太监,是慈禧老佛爷的“面首”。安德海..

末代太监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生活在古代的人。老人名叫孙耀庭,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太监,伺候过末代帝后,见证了王朝如何覆灭,也见证了新中国如何走向辉煌。他曾经活得毫无人权和尊严,为了保命,每次夜晚伺候嫔妃时,总要在鞋中放一个苍耳。这不禁让人好奇,小小的苍耳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呢?命运开..

本内容由褚渊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伺候张三不伺候李四是一篇由褚渊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褚渊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660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