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寓言故事《自我的重建》


        治愈人心最好的药方就是让人变得有志向,生命有信仰,这样什么病都会好。而培养志向就是学会从生命的视角来看自我

  生活的道场
  生活本就是哲学,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却习惯了日用而不知。

  所谓心理学是西方传过来的概念,而中国人讲的则是“性情”。回过头来看,生活的道场给了每个人很深刻的体验,所以我们学习生活的语言很重要。譬如: 《易经》上有一副卦叫“咸卦”,中国还有一座咸阳城,一个“咸”字,下面多个“心”就是感动的“感”字,而把“心”拿走就只剩下咸味,可以说是一笔道破。 此外,咸字还有“都,兼而有之”的意思,意味着阳光普渡,所有人相亲相爱,兼而美之。这种沐浴在阳光底下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情感中一种很重要的氛围。
  “高兴”的“兴”字,在生活里的运用也是妙不可言。生命中本就有一种兴,这种兴起的感觉叫原创,或者叫作灵感,来自生命中碰撞的各种火花,这种感觉很精彩。
  再比如古人玩的“手卷”画,也很有趣。当你在慢慢展画的时候,你首先会看到一个小天地,就像是每一个小小的我在慢慢地、一点点地扩大,整个生命随着时 间在流动,随着空间在发生。突然间你看到了一个人物,或者一座山水一个字,然后你发觉整个中国的世界就这样流动和变化开来。所以人有时候不必经过千山万 水,不必走过时代的大风大雨,当手卷慢慢展开的时候,那些春夏秋冬的生命秩序就会在每个人的心里出现。
  清朝有个画家叫王恽,他说了一句话我好喜欢。他说:“我要画元代人的笔墨、宋朝人的丘壑、唐朝人的神韵。”三句话把几个朝代都概括了。这其中就有着中 国人的格局观。拥有格局的画家方可以画出大山大水的气象。而每一笔笔墨的点点滴滴,就如同人生活里的一步一脚印,象征着生活中做的每件事。正如佛教最后一 个核心落在事上,而不是人上。如果是一种管人的思维,那就不太好管,越管人越变刁民,最后变成控制,以致造成了今天的中国人极没有创造力,这是管人的悲 哀,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唯有培养新一代人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的想法,他们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情感,否则一生都可惜了。
  寻找生命的真情至性
  中国人的心理,也即中国人的情感世界,这个“情”绝对不是普通的情绪而已,也不是一个压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命的真情至性。

  回顾中国的四大名著,无一不与“情”相关。整本《红楼梦》描述的是木石之情,而不是金玉良缘。而《西游记》也讲了四个字:脱胎换骨,是一种生命的成 长。《三国演义》刻画的则是当面临时代大变局时,出将入相的英雄、圣贤那种坦荡荡的“德”情。而《水浒》里更是集中体现了梁山好汉的忠孝和情义。追根溯 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语言中充满着人对于生命的真情至性。
  天地万物的循环往复,变化十分有趣。古人把这一变化的规律总结为二十四节气。每个人都应该去看四季的山河,这样才能体味哪怕“秋水文章不染尘”,到了 冬天却也要变化。生命一旦有了时间和季节的概念,人心里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春种秋收、四季轮回,所有的故事都会变成时间。
  而人在知道时间、节气以后,也要知道年龄的意义,去体会生命成长的每一个不同阶段。比如我属马,今年六十岁。我欢喜地看着一切的发生,不知道明天会怎 样,对未来也有惶恐,但生命中最浪漫的不就是这种怯生生的感觉吗?人的一生,不论是求职工作,还是娶妻嫁夫,哪一件事是志在必得?唯有面对美好的事物又爱 又怕又想要,那才叫浪漫。所以,生命的恐惧是浪漫的必要元素,恐惧本身并不可怕。
  所谓“五十知天命”,就是当人某一天蓦然回首,看到且知道了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命运,适合走什么路,这有多好。所有50岁以前的经历都是 人生的准备,犯错也不要太苛求自己。每个人努力做到最好却常常做不好,这是人之常情。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包括一个时代、一个国家 都是如此。所以五十知天命的人至此开始知道自己大概的方向,那你就有了自己的定向,就知道要把握的故事,要把握的人和物,就不会浪费余下的生命了。
  倘若50岁是从过去看,那么60岁之所以叫耳顺,就是让人学会懂得听别人心里的痛苦。此时的人同感同态,最有同理心,与他人的距离也拉近了,于是就能 沟通了。耳顺之年让我看到了对未来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我会顺着去接受它,就像投球接球,这种心情就会转变成为美好的经验。所以年龄的神秘特别有意 思。佛教说人生难得,如今的心理学讲的都是病态和悲剧,从压力大、失眠、恐慌症,到忧郁症、躁郁症到精神分裂,都是一连串的悲剧。但是世界本不该只是让人 们用病态的眼光去看的,换一种视角,哪怕得了癌症,清楚这是造化发生,于是痛苦就缓解了许多。就好像明天造化让我当鸡,我早上就好好打鸣,好好享受它、面 对它,这才是豁达的人生观,是中国人的心理学。

  “五我”与“五好”
  每个人的上台下台都是一种缘起缘灭,是看自己最好的机会。

  每个人都想了解“吾”的本性和内在,想知道“我是谁”。从佛教的角度,参禅参的就是“我是谁”,通过修炼,把原来的思绪像剥洋葱一样剥开,里面的自我就灵光乍现地呈现出来了,但那其实只是“吾”这个字最初级的释放。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理性主义把因果推成了一条死的直线,最后的终极一定是上帝。但是经验主义则认为因与果是开放的,比如佛教讲究因缘 果报,因为“缘”会变,所以果是未知的。人要了解自己,需要结合自已所在的所有关系来看待自我,具体可以分为五个视角(图1)。
  第一个是自我。佛教云:打破我执。我爱执,我爱我的,简单讲就是追求第一人称。自己去了解我自己,这是重要的。很多人都说自己的人生悲剧来源于童年, 甚至有人说童年跟父亲关系不好,所以事业就失败。但这一因果逻辑关系是必然吗?人心真有这么脆弱吗?自己好虽是要肯定的方向,但每个人所经历的坎坷,所有 的碰撞其实不都是让你去了解自己的机会和最好的道场么?中国古代把儒、道、释结合得最好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时所说的那一句“不如归 去”,每每读来,总是让人感叹陶渊明的可爱。

  
  而在整个庄子的世界中,就用一句话“无上我”实现了超我。他说的是要回到赤子之心,要回到所谓如“婴儿之未孩”,而孔子讲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也都是这层意思。哪怕在“文 革”时代,人面对的是极度痛苦,但如果能觉得有另外一个生命跟不朽的信心出现,他的生命就有温暖。所以中国人不怕经过任何时代的忧患,自古以来这些人也都 是这样走出来的。
其次,说两个人好,就是“你与我”的关系,它代表着一种亲密的关系,比如父子、母子、夫妻……此时,对方怎么看你就很重要。
  其三,三个人好,指的是“群众与我”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所谓领导,在面对所有的决策、众多的人口、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时,你怎么带领大家往前走?就像 摩西当年带着以色列人到达迦南地的时候,最后只剩下了几个人,很不容易,最后为了这群人他甚至违反了上帝的界定,这其中就有一个人群怎么看“我”的关系。
  其四,从生命的视角看“我”,有一种像小树苗冒起来的兴奋,那叫志向,就像孔子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今天很多人为什么感到痛苦?因为每天都在一些细枝末 节的事情里纠结,永远无解,哪怕吃药打针,改变不了对于生命和自我的认识,人的内心永远像个炸弹。但是一旦学会用生命的视角来看“我”的问题,就会变得简 单。其中,最好的药方就是让人变得有志向,生命有信仰,这样什么病都会好。志向就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我”。
  最后,从死亡之处来看“我”。一个人,更重要的不是看他怎么开始,关键要看他怎么结束。每个人的上台下台都是一种缘起缘灭,是一个看自己最好的机会。 此外,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死,能否打得开?我们常常关注圣人的出生,却很少描写其如何死亡。比如,孔子结束于“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说“天地星辰就是我的 棺钵”,而老子更是出了函谷关就不见了踪影,人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消失的,可这叫死得漂亮。
  上述“五个我”,第一个好是自己好;第二个好是两人关系的好;第三个好是群众如何评价;而生得好指的是志向;死得好则是知道时间和时机。这“五好”反映了中国人完整的思维系统。

  读书与疗愈
  《千字文》把每一个字都变成一首诗,就像每个人的人生,每一个字都是一只蝴蝶。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死亡的概念,有的只是时间。《易经》通篇只有四个字:生生不息。充满了创造力。在中国的节气中,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 水。春天有一个内在的行动力量,所以一到春天,万物就开始生长。此时的人可以读《庄子》,老庄是春天的经典,读完之后豁然开朗,心胸开阔。到了夏天,每个 人都要面对人群,走向人群,拥抱人群,人要变得丰富,此时读“四书五经”就会让人产生责任感和使命心。秋天的经典是《孙子兵法》和《鬼谷子》,一个是理 论,一个是应用。秋天要寻求的是开花结果,它不一定要作战。《孙子兵法》告诉人们面对冲突、面对挫折的方法。冬天的经典就是儒、释、道,当 “我执”很重的时候,念念《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有助于放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五个好”呢?
  首先,中国人的第一本人生哲学书是《三字经》,其中包罗万象,但基本上它给人阐释的是一个生命的哲学,谈的是如何一个人好。
  其次,《弟子规》的“规”不是规定,而是指孩子在家庭中与其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行为言语的应对进退。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人的“礼”绝对不是伟大的规范,而是来自生活里举手投足之间的这种应对进退。
  第三,中国是由“百家姓”组成的,每个人的成长渠道都是家,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族里找到或成为成长的骄傲,这是一种基于亲密关系的传承,寄托了每个人成长心理的过程、他的心态以及家族的理想。
  第四,要想志向好,当须读《唐诗三百首》,因为中国在文史哲领域最具有人格魅力特质、活得最有尊严的只有在唐朝。那个时代孕育了中国人理想人格的特质,虽然经历了大苦难,可也创造了生命最庄严的时刻,对人的自信是高度肯定的。
  最后,要想死得好,重在心态,现代人的恐惧,所有的贪婪、贪嗔都来自内心的恐惧。恐惧的感觉常常造成了一切心理问题的开端。而中国古人从来不讲灵魂二 字,我们把鬼叫祖先。这时候的经典是《千字文》。《千字文》把中国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一首诗,它可以写成楷书,写成行书,也可以写成草书、隶书,就像每个人 的人生,每一个字都是一只蝴蝶。所以,中国人的一生,最后留下来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文字,也即历史给我们重要的承载,就像“四书五经”全部都是 由中国文字所构成的中国文化,而这个文化就是民族的灵魂。

评论问答

在职场中的“懒马型员工”可以说是比喻那些干活偷懒、不创造价值的员工。也许他们还在偷偷笑,感觉自己占到了便宜,其实不然,当老板觉得你可有可无,你被踢开的日子就不远了。对于职场人来说适者生存是在正常不过的道理,尤其是针对“懒马型员工”来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懒马效应”这则寓言,“懒马..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原意: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谋远虑,才不至于害了自己。管理寓言故事寓意:一个哈佛经理,当储备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识方面要有过人..

有一根非常绚丽耀眼的羽毛,生长在大鹏鸟的翅膀上。有一天,亮丽的羽毛意气风发地对其他羽毛说“大鹏鸟展翅飞翔时看起来如此壮观伟岸,还不都是因为有我参与。”又过了一段日子,它说:“我觉得大鹏鸟已经成为我人生沉重的负担,要不是大鹏鸟硕大无比的躯体重重地压着我,我一定可以飞得更远更高。”说..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看到樵夫,赶紧向他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既虽然说没有看到,手却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 可是猎人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不知感恩,..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背,驴看到自己背的东西和骡子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子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负一样重的货物。 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

管理寓言:狼路过一处田地,看到地里有许多大麦。虽然黄澄澄的招人喜爱,但狼不吃大麦,只好走开了。刚走不远,就遇见一匹马,他把马领到田里,告诉马这些大麦他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马留着,因为喜欢听马吃草时牙齿发出的美妙声音。马回答说:“喂,朋友,你若能以大麦为食料,你就未必喜欢听我吃草的..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飞来吃,而且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管理寓言故事原意:美食往往成为许多灾祸的原因。寓言寓..

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美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 有一天,亚福罗迪特想试探猫在变成人形后性格有没有改变,就在房间里放进一只老鼠。这时,猫忘记自己已经是人,就从床..

有三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它们根本喝不到油。它们想出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不如自己痛快地喝个饱。夹在中间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是..

心灵物语在与人合作之前,你就要有与人分享成果的准备。像驴一样勤奋,工作却原地踏步;像驴一样劳累,得到的却是皮鞭,这是很多职场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其实,摆脱驴的命运,变身职场千里马得到赏识并重用,并不是没有可能。读读下面的寓言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寓言故事启示:你是否只..

本内容由荆浩发布在管理寓言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管理寓言故事《自我的重建》是一篇由荆浩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管理寓言内容历史,支持荆浩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573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