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
蛛丝马迹 zhū sī mǎ j
解释: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出处: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用法:蛛丝马迹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反义词: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成语例子: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的解释全是说,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
从事理来说,蛛丝是很不明显的,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也应该是很不明显的,可是,马是个庞然大物,在没有水泥路、柏油路的古代,马留下的蹄印与痕迹应该是很明显的。蜘蛛的丝与高头大马的迹,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很难相提并论的。
从结构来说,很明显,这一成语中蛛丝与马迹是并列的结构关系,蛛丝就是蛛的丝,是偏正关系,那么,马迹也应该是马留下的痕迹,也是偏正关系了。蛛丝这种东西与马留下的痕迹,相去极远,蛛丝马迹并列在一起就很勉强了。
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蛛丝马迹又可以写成了蛛丝虫迹,可见,这马应该是一种虫,而不是高头大马的马。那么这留下马迹的马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老厨房中,经常可以看到高处挂着蜘蛛网,这自然就是蛛丝了。而也是在老厨房中,还有一种经常出没的小虫子,叫灶马。这灶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条不很明显的痕迹,这就是马迹。灶马爬过的痕迹与蜘蛛网经常在一起出现,两者又都不很明显。所以说,蛛丝马迹的马应该是灶马的马。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可见,灶马又可简称为马。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成语词典》说蛛丝马迹的马,指灶马,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这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