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胆识过人又惊恐不安的枭雄曹操


新版电视剧《三国》甫一开播,编剧朱苏进告诉记者:在写《三国》的时候首先我会忠实于原着,然后选择了六大命脉人物,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不许失败的,第一个就是曹操。曹操在我狭窄的阅历看来,他携带的人生的营养、性格、财富是非常之超群的。他几乎具有所有的英雄品质,就是政治家的品质,也具有非常多的阴谋家的品质,就是流氓家的品质,而且非常随意。在众诸侯争天下的时候,曹操给我的感觉是在玩天下,他不当皇上但是养皇上,他爱女人但爱的都是别人的女人。他看到一个好将军好谋士就抱怨自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诸如此类,所以曹操是一个非常之精彩的难得的人物。

  依照《三国演义》的原始资源,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有哪个人能站在所有和新事物的交织处?站在历史大潮的浪峰上?可以介入到所有力量当中去?只有曹操。他处在当时的命脉上,黄巾起义那一段没什么意思,从刺董开始就展开了一段很戏剧化的场景。然后是十八路诸侯,袁绍、袁术之争,诸侯之间的争斗,没有哪个人的位置能恰好像章鱼一样把触角伸到各种力量中去,除了曹操。所以以曹操为主线来写剧本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从故事关系人物关系上的判断来看,曹操最合适。

  我们也可以把《三国演义》看成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因为它留下的空间是非常多的,因为那时的话本是和我们今天的观念完全不一样的,何况那时候有个基本观念叫王道政同。在王道政同的时候,很多价值观,包括美和丑都可能会被取舍,非常值得庆幸的是,小说里依然保留了大量的人物的光辉,这是小说最珍贵的地方。所以,曹操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历经千万年都不会凋谢的人,太有个性了。我觉得是在我的阅历当中,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一个人,就他个人而言,性格如此丰富,深度,刁钻,智慧,大气,阴毒,残暴曹操能把那么多截然相反的东西像冰炭同炉一样全部熔铸在他自己的内心甚至基因里头。所以《三国》只是准确地把握了曹操的一根脉,就是治世能臣,国之奸雄,当然这还是从价值观上说的,曹操远比这个描述要丰富得多。

  不管是宋明时期流行的话本还是最终成书的小说,曹操这个人物一直被当成反面角色,即所谓奸雄。按照中国人传统观念上的分合标准,曹操是天下四分五裂时期可成就霸业的枭雄,但不是统一天下的最终成功者。在这一点,他不如司马家族。

  中国行政学院张志和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小说《三国演义》版本演变,在他看来,曹操这个人物整体上并不是个成功人物,他认为,如果曹操在早期成就霸业,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胆略。曹操的胆略在三国时期是第一位的,智慧也有,但他的智慧不是最高的。曹操算成功么?也都是失败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讲?结局不好。他在前面,成功是最大的,在三国里面,第一,得的地盘最大,第二,他后来也算传至子孙了,但是没有实现天下的统一。曹操出身很不好,从小过继给宦官当儿子,但是在朝中有权有势,东汉晚期是十常侍宦官掌权,所以在朝里曹操长大后,很年轻就当了洛阳北部尉,属于太子党、衙内一类。开头他也不是个坏人,他在号召十七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还是热血青年,敢想敢干,包括刺杀董卓。实际上《三国演义》把他丑化了,杀吕伯奢一家的时候,他对陈宫说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可让天下人负我,这话是昏话啊,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会说这话么,这是后来加上的。他刺董不成,跑到山东,得了青州兵之后,就成事了。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这些事情都是胆略。没有过人的胆略,绝不可以成事。

  张志和认为,曹操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会用人,他用人方式和刘备、孙权都不同,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么多人怎么用是有学问和技巧的。张志和分析说:曹操曾下过招贤令,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我就用你,不需要全才;只要你有才,品德不好,我也用你。今天我们要讲德才兼备才行,如果你有才无德或才过于德都是不可以用的,一个人有才而没有忠心是最可怕的,但曹操都用了。这些人怎么使用呢?曹操高就高在这里,他使用的方法是权谋分离,我有这么多谋士,先别给我讲你是好人坏人,只要你是谋士,我就养着你,给你个官职,所以你看《三国演义》,一遇到大事,曹操就开会,征求谋士们意见,这事儿怎么办呢,大家都说怎么办,这叫集思广益。等征求完意见了,你这个办法好,我就用你这个办法。我用你这个办法,但这个事不让你办,我另外派我的亲信去办,或者我自己去办,一打一个准,都赢了。这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权谋分离,所以这一条曹操是做得最好的,刘备和孙权都不如他,所以事情往往能办成功。他甚至连敌人他都敢用,用许攸就是个例子。甚至到赤壁之战的时候,连庞统的主意他也听,所以上当一回就不得了,赤壁之战,83万大军就一把火烧掉了。到临终曹操又做了一件错事,重用了司马懿,把司马懿作为托孤重臣,那么曹氏的天下就完了,这是曹操最根本的失策。

  朱苏进也认为,曹操的成功来自权谋:曹操的权谋是超常的,而且非常之善辨,他第一认清了天下大势,就是三国鼎立之势已成。他制定了比较正确的,包括他长达很多年的政治军事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有利位置,居高临下,挑动无所不和,伺机夺取天下。三国鼎立形成后曹操用很长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操练兵马,壮大国力,当然也包括强化他自己的权威。曹操实际上是随时都可以做皇上的,那句话说得很精彩:如果没有我曹操,天下不知几人称王称帝。他是一个超级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称帝。从争天下的角度讲,我们不好给他下断论,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战略,一种权谋。

  管理学专家、《水煮三国》《管理三国志》等诸多管理学著作作者成君忆对曹操这个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讲三国,但其实不理解曹操为什么会成功,很多人会找一些想当然的原因,事实上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基础上,很多都不靠谱。何况他是不是一个成功者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办法去认同。比如曹操一生,用今天话说就是处于抑郁症的状态,头痛也是抑郁症的状况。这样一个人在并不快乐幸福的状况中度过了所有的时光,他算是成功者吗?这也值得怀疑。不是所有人在三国时都能当军阀的,有哪些人在做军阀?第一个就是高官子弟,像曹操、袁绍这样的人,草民哪有机会做军阀?诸葛亮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靠摆地摊起家的。理解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很困难,一个人真正懂得人生的时候,懂得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才能去了解另外一个人。人性中有普适性规律,你自己找到了这种普适性规律就可以去理解另一个人。曹操这个人跟现在很多纨絝子弟一样,从小没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的童年被耽误了,他的父亲也是个高官,就像我们很多现在的老板自己赚钱去了不管孩子,这个孩子一方面物质上非常富足,一方面心灵上非常孤独,非常扭曲,这种痛苦在曹操早年表现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起步时候,所谓从小开始狡猾,实际上是缺少智慧或者道德的启蒙。比方说他不懂得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不懂得做一个好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出于本能,他会利用他的狡诈去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他从小爱好兵法,这个立场一开始就有问题。人很简单,你手中有把枪的话,你会干什么?换句话说,手中有把鲜花的时候你又会干什么?一个人的爱好立场就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从小爱好兵法这个立场,就决定了曹操未来的走向。曹操的一生都是在惊恐不安的状态中度过的,我们叫与天斗与人斗中度过的,这对他来说是不幸的,对别人也是不幸的。很多企业家为什么要赚了一千万还要赚到一个亿,原因就在心里深处有个严重的不安全感。乱世坚定了曹操的信念,人心是这么叵测,世道是这么险恶,他觉得为人处世的那套谋略是对的。这跟今天很多人崇拜曹操是一个意思世道是如此险恶,所以我们应该学曹操。今天之所以三国题材这么热,是有很多原因的。

  成君忆认为,现在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像曹操那样外面看起来非常风光,其实里面是千疮百孔。他身边始终有很多人在算计他,包括睡觉都没法相信周围的人,他的处境非常艰难。曹操为后代留下的隐患也是非常多的,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都有托孤,临死前对自己的后代不放心,托孤给他的重臣,包括司马懿恰好就是信誓旦旦辅佐幼主却发动高平陵政变。到两晋结束的时候,曹操的后代已经不见了。曹操没有后代留下来,从现在的历史资料看是没有的,所以曹操的一生不算成功的一生。他把摊子铺得很大但不快乐,后代也不好。

  对于当今那些痛苦的成功人士,成君忆分析说:从根源上可能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今天的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一样,缺少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体系。我们的教育是个大拼盘,我们在里面几乎只能学到工具,教育里面丧失了一种功能,就是道德的启蒙或者智慧的启蒙。我们今天对道德是不理解的,更多是看做公关手段、行为规则或者对人的束缚。道德不是这个意思,它和智慧同在,和自由同在。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心灵是很自由的。因为这样我们言行、思想很多时候语无伦次,早上一个说法,晚上又一个说法,比如我们说到人权、道德、与人为善,我们就想到华盛顿、中国古代仁人志士,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我们想到谁很残暴的时候,也觉得不应该,但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就变了,比方说到曹操或者成吉思汗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们是大英雄,他们的残暴是有道理的,我们又觉得弱肉强食也好,适者生存也好,变成了天经地义的法则。我们的思想和言论是如此自相矛盾,导致我们从小就是分裂的,找不到那种完整性、一致性。这延续到我们长大参与社会生活的时候,其中一部分人就会比较严重。普通人无所谓,清洁工默默无闻没人会注意他,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很渺小的时候,他所谓的冲突充其量就是自己内心的,和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很小的。一个名人、政客、企业家和社会生活的冲突则几乎是方方面面,你会发现他要维系他的成功,会牵扯到许多方面的人和事,要维系这些人和事他就非常痛苦,一年下来说不了几句真话。他们的状况相对比普通人病症严重得多,比如他们比其他人更自尊,这里掩藏着自卑,他都希望周围的人崇拜他,但实际上他只是普通人,巨大的落差是让他们不平衡的原因。当整个社会倾向于娱乐化的时候,娱乐化本身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娱乐意味着痛苦,越痛苦越需要娱乐,很多人会选择娱乐至死。很多事实被忽略之后,就找不到解决方案。

评论问答

三国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观沧海》,千古传唱。相传他写这首诗的前后,还有一段故事呢。那天,曹操东巡来到秦皇岛的碣石边,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情特别舒畅,顿时诗情大发,挥笔写下了名篇《观沧海》。写完后,他抚须大笑,特别满意自己的神来之笔。乘着雅兴,他沿着海岸东游..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音bó)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名士叫许劭(音shào),善于品评人物。曹操年青时候,去请他评论。许劭说:“你这个人呀,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要是在乱世,你会成为奸雄。”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

智勇双全,一身皆胆;贤明恃重,忠肝义胆;功齐关张,甘列其后;蜀军支柱,常胜将军。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自幼刚正雄壮,喜好练武,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筋。青少年时期喜武但不逞强,有勇但不斗勇。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帐下为将,但因此二人皆非仁德之明主,遂改投刘备,与刘备..

必羽,字云长,本字永生,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他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五虎大将之首。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时英雄辈出,也冤案多多。发生在号称仁慈之主刘备身上的一桩饱食人肉宴的大案可说是千古奇冤,令人惊叹的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夫子以平铺直叙的笔法描写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号称仁慈之主的刘备与其谋士孙乾饱食人肉宴后,得知真情,不但不对死者之死抱以丝毫同情态度,惩罚凶手,反而禀明丞相..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曹操之墓为何与其儿媳墓连在一起呢?这中间另有些故事呢。本来,曹操在攻打袁绍之前,早已据说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为父亲,怎能夺儿子之美呢?再说,曹操和袁绍同辈,若娶其儿媳为妻,岂不贻笑于全国!虽然甄氏被儿子娶走,但做父亲的仍是历历在目。曹操与甄氏的关系还真有些微妙,至于二人是否有..

曹操开始起兵,确是为了讨伐奸臣董卓,匡复汉朝;其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的名义铲除袁绍以次的大小军阀,化割据为统一,我们也很难说他完全不对。甚至,在他战败于赤壁乌林之时,我们也可以说他努力于统一并没有错。所错的不是原则,而是技术:低估了刘备的能力与孙权的态度。就关羽之被害而..

曹操的脸谱是长眉细眼奸白脸,鼻子旁边还各有三把小刀。这个人奸诈得很,心眼小,肚肠子窄,皮笑肉不笑,杀人不见血。有人称他是满面春风笑里刀,一点也不假。有一次,曹操大宴群臣,叫当时的一个名士祢衡击鼓助兴,祢衡对曹操恨透了,当着众大臣的面,光着膀子击鼓,把曹操骂得个臭要死,吓得文武大臣..

历史上华佗被杀,其实不冤?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难产,司马懿和父亲司马防请名医华佗来救治,华佗给张春华喝下麻沸散,之后实施了剖腹产外科手术,母子平安。在剧中,华佗与司马防不仅是世交,而且共同谋除曹操,华佗还在衣带诏上签了字。此时司空曹操也为头风所折磨,派人来司马府上,命华佗紧急去司空..

本内容由费祎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三国演义里胆识过人又惊恐不安的枭雄曹操是一篇由费祎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费祎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190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