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冤死
李恪的母亲的身价那绝对是不一般!李恪出生於公元619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隋的天下不复存在,江山从此不再姓他外公家的杨,而改姓爷爷家的李了。他的父亲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杨妃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之女。
《贞观长歌》聂远饰演的李恪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
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
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
有时身份背景就像人的另外一张脸,左右着人的命运。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及9位嫔妃一共为他生下14个儿子,若说起这些皇子母亲的身份地位,李恪的母亲的身价那绝对是不一般!
李恪出生於公元619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隋的天下不复存在,江山从此不再姓他外公家的杨,而改姓爷爷家的李了。他的父亲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杨妃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之女。
说来有点可笑,杨妃怎么就嫁给一个抢了她杨家天下的乱臣贼子呢?这个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有一种说法是当年作为贵族的李家起兵反叛,先后杀了杨妃的父兄,夺了杨家的天下。而她作为俘虏,作为一种战利品,也作为李唐与前朝朝臣关系修好的工具,被赏赐给秦王做妃子。这位杨妃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两位王子,一个吴王李恪,另一个是蜀王李愔。
《新唐书》中记载:(恪)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正因为母亲这样的皇族身份,作为儿子的李恪在太宗皇帝的儿子之中的威望自然不可同世而语了。
作为皇子的李恪不仅身份地位尊贵,而且文韬武略兼备,性格刚毅坚强。《旧唐书》中说他善骑射,有文武才,难怪唐太宗经常说李恪是最像自己的儿子;《资治通鉴》中也说,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而毛泽东在《新唐书》的读书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李恪英物,李治朽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恪在太宗14个儿子之中是何其优秀了!
可就算李恪再优秀,他永远也无法改变他的血缘--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在那个唯血统论的社会里,他的身上有永远摆脱不了的隋朝阴影,大唐朝堂之上的官员有李唐的功臣,也有隋朝的叛臣。李恪的血统只会让朝臣们忌惮,所以李恪敏感的身份,注定了他只能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
这虽然不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却是历史的选择--试问哪个帝国能容忍一个有着前朝血统的王子成为储君呢?哪怕他是最优秀的!哪怕他融合了两代王朝的血统!哪怕他拥有最像唐太宗的文韬武略!因为这位隋唐之子走上皇位,只能再次揭开隋唐之间的旧疤新怨。
血缘的关系已经基本上把李恪排除在了皇位候选人之外,那些功臣们还打出了另一张王牌--按照隋唐之前的封建礼制,君王立太子,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立嫡不立庶。大臣褚遂良曾上疏: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虽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废掉了太子李建成,还迫使李渊禅位於他,但他毕竟是李渊的嫡子啊!
所以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只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兄弟三人。就算李恪再优秀,也改变不了血缘的背景,更挣脱不了庶出的身份,所以他注定只能望着皇位郁闷了。
另外,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掌握着唐朝的政治大权,他怎么会为了一个身份背景如此复杂的人而让自己外甥的皇位旁落呢?所以李恪注定与皇位无缘!
被谋反从天而降
李恪的悲剧命运似乎从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虽然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可没有一个拥有像李世民那样的才干。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选来选去,最终矬子里面拔大个儿,选定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唐太宗也曾一度后悔,甚至想废掉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得知后,坚决表示反对。太宗很不高兴地质问说: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才反对?
这一句尖锐的话基本戳穿了长孙无忌的私心,一般人肯定吓得慌了。可长孙无忌是见过大世面的,他面不改色,振振有词地丢给李世民两个无可辩驳的理由:一、李治性情仁厚,最适合当一个守成之君;二、储君是国家根本,哪能轻言废立,一再更换?太宗想想也有道理,只好放弃李恪,继续保持现状。
这些复杂的背景,注定了长孙无忌和吴王李恪不可能和平相处,长期共存。长孙无忌清楚地意识到日后李恪必是他的心腹大患,一旦有机会,他必须让李恪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高宗李治即位后,虽然表面上天下太平,可他因欠缺能力而导致的无为而治,让李恪这种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的宗室亲王显得有些突兀。
长孙无忌很担心,要是李恪哪天一激动振臂一呼,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应者云集。这江山姓什么可就不一定了!所以,长孙无忌必须防患於未然,无论在公在私,他都必须把吴王李恪除掉!
就在长孙无忌苦思不得李恪的小辫子时,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公元653年,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谋反的事东窗事发,有些卑鄙的长孙无忌终於借此结束了李恪的性命,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当时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专横霸道,还曾与玄奘的高徒辩机私通。私通之事被人揭发后,辩机和尚被执行了腰斩。唐高宗继位后,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联络了一些与高宗关系不和谐的一些大臣打算发动政变,以夺取政权。可惜保密工作不合格,还没等他们动手,谋反的计划就被泄露,一干人等都被抓进了监狱。
房遗爱一到案,长孙无忌就对他软硬兼施,还暗示房遗爱,只要一口咬住吴王李恪,便可免房遗爱的大罪。这房遗爱不只贪生怕死,而且也不是什么有道德的人。他把心一横,指认李恪参与了这起谋反案!
李恪也真是冤枉,老实地在家里坐着,大祸也能掉到他的脑袋上。一觉醒来,他便从堂堂的皇亲国戚变成了谋反同党,不仅成为阶下之囚,还是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李恪怎么解释,别人根本不会相信,也可以说不敢、不能相信了!李恪最终成为长孙无忌砧板上的鱼肉了!
公元654年二月初二,李恪的生命定格在34岁--他在长安自尽了!他的自尽让他又多了一个封号--史上最悲情的皇子。李恪临刑时大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李恪被冤杀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
勇气改变一切
李恪死了,充满悲情地死了!从表面上看他的死在於他无法改变的隋朝血统和非嫡出的身份,可从深层次上看,他的死是因为当时李唐江山外戚势力的过度膨胀,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中嫡尊庶卑的观念。
从史料上看,吴王李恪是个文武全才,而且在百官和百姓中很有威望,唐太宗也很喜欢这个儿子,但是他始终没有勇气像他父亲一样积蓄力量发动政变。这可能和李恪生在宫中长在宫中有关系,他没有像李世民那样经历过腥风血雨,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更没有结交李世民身边那样一群天下英雄,成就一番大事--李恪太嫩了!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无法理解血统与嫡庶的陈腐观念,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理解。在这个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其实有些事也让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人们常说的官二代、富二代等。但要让自己立於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勇气打破一切常规,挑战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
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勇气,也许我们就不会像李恪一样,空有一番能力却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