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下诏求言为何失败


顺治帝登基时才五岁多一点,是个小孩子,大权操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后来顺治帝述忆当时情景说:昔皇考上宾,朕方六岁,正在幼冲。当时诸王大臣,同心推戴,嗣绍丕基。及定鼎京师,奄有四海,于时睿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国家之事,朕既不预,亦未有向朕详陈者。(《清世祖实录》,卷88)1650年(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去世,接着顺治帝亲政,又经过一年多的政坛风云,这位15岁的少年天子才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力。

  顺治帝主政后,面临着各种尖锐的矛盾。为此,他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下诏求言。顺治十年四月十七日(1653年5月13日)的上谕说:今年三春不雨,入夏亢旱,农民失业,朕甚忧之。意朕躬有缺失欤?祀享有不诚、诏令有不信、政事有未当欤?抑大小臣工怀偏私,重贿赂,不肯实心为国,旷废职业,以致膏泽不下逮欤?抑当言不言,不当言而言,沽名钓誉,持禄养交,无济于实事欤?抑民间疾苦无所控诉,地方各官不以实上闻欤?著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抒所见,凡有关朕躬及天下大利大害、应兴应革者,悉心条奏,毋含糊两可,毋借端影射。若所言合理,切中过失,朕不惮改。(《清世祖实录》,卷74)这道上谕,言词不可谓不恳切,期望不可谓不殷迫。在以后的几年里,类似的上谕还发过好几次。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共同应对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应该说是一个很高明的举措。

  但是,事实并没有如顺治帝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下诏求言遭到了群臣的冷遇,效果很不理想。这一点,顺治帝曾多次谈及。如顺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1657年11月21日),他召集三品以上官员,面谕说:朕年来屡饰科道各官,据实陈奏,以广言路。乃不抒诚建议,或报私仇,或受嘱托,或以琐细之事渎陈塞责。虽巧饰言词,而于国家政治有何裨补?(《清世祖实录》,卷112)顺治十七年六月九日(1660年7月15日)又颁旨说:顷因亢旱为灾,朕省豹引咎,宣谕求言。原欲大小臣工,于朕躬阙失及关系国计民生利害者,指实陈奏,以图兴革。近见入告章疏,多摭拾浮泛修饰繁词,开列款数,沽名塞责,不惟无裨治理,反使虚文愈增,稽误正务。其于朕躬阙失,并内外满汉大小臣工结党循私,贪赃坏法,以及豪右侵渔、商市强霸,一切蠹政害民之事,未见确有指陈,殊负朕省澳咨询实意。(《清世祖实录》,卷136)此事对这位皇帝影响甚深,可以说是终生未能释怀。一直到他即将结束其24岁年轻生命的时候,他还在《遗诏》中专门写了这样一段话:人之行事,孰能无过。在朕日御万几,岂能一无违错,惟肯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工缄默,不肯尽言,是朕之罪一也。(《清世祖实录》,卷144)或者说这份《遗诏》是别人代拟的,不一定代表顺治帝的思想。但无论如何,把这件事情特意郑重其事地写入《遗诏》,表明顺治皇帝下诏求言的失败,则是确凿无疑的。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作深入的探究,看看下诏求言所以落得个失败的缘由,我们会发现,根本原因不在别处,正是在大力倡导此事的顺治皇帝本人身上。下诏求言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按照顺治帝自己的说法,叫作居心未净。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就是出发点不对,动机不纯。顺治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1660年7月2日)的一个上谕说: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豹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有实益。且十二、十三年间,时有过举,经言官指陈,有即加处分者,有优容宽宥,而此心介介尚未全释者。事有错误,犹可改图,居心未净,政事之流弊必多。(《清世祖实录》,卷136)原来,皇帝的引咎省豹诏谕,是做做表面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虚邀名誉,说穿了不过是一种政治作秀。所以对有些批评皇帝过失的话,或者即加处分,有的即使优容宽宥,心里却介介尚未全释。我们并不惊异顺治帝会有这种心态,因为这对于握有最高独断权力的封建君主来说,抱有这样的想法是毫不为怪的;使我们略感惊异的倒是如此坦率的自白,应该说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求言既然不过是一种政治作秀,必定难以收到切实的效果,则是确定无疑的。

  第二,正由于出发点存在问题,所以顺治帝对于群臣的意见和建议,并不认真对待,往往束之高阁,置之不理。顺治十七年六月一日(1660年7月7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朱之弼上疏说:顺治十二年下诏求言,内外千百疏,部复未见施行。臣请此次应诏章疏,倘有事关大利大害、宜因宜革者,祈皇上俯赐裁决。(《清世祖实录》,卷136)一方面指责群臣虚文塞责,一方面对群臣的章疏视若无睹,不理不睬,岂不是叶公好龙,大臣们哪里还会有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第三,更加重要的,是顺治帝自食其言,在求言的时候,要求大家有官守者,必尽其职;有言责者,必尽其言,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若所言合理,切中过失,朕不惮改,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蒂于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在前引的谕旨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顺治帝自己的自白。我们还可以举一个具体的实例。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655年3月5日),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因为水旱相继,检讨政治得失,在奏折中历数多尔衮开国时的种种功劳,认为对他削爵藉产,毁灭过甚,其中不无冤抑,提出赐之昭雪,复其爵号。多尔衮曾经是顺治皇帝的最大政治威胁,也可以说是他的头号政敌。要对多尔衮平反,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于是,他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斟酌密议具奏。大臣们揣摩上意,给彭长庚定了个阳应求言,阴图构乱,违天悖上,紊乱朝纲,煽惑国家,情罪甚大的吓人罪名,本拟斩立决,看在系奉旨条奏之时,从宽免死,给了个流徙宁古塔地方的处分。这决不是孤立的个案。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永吉就上奏说:夫官居言路,敷奏固其职掌,即百职诸司,感事忧时,岂无一得之见,况求之使言,谁不能言,而直言者甚少,何哉?揆厥所由,皆生于不敢。而其所以不敢之故,不过因祸福利害横于前,诛殛放流迫于后尔。(《清世祖实录》,卷112)有一个叫李森先的御史,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皇上孜孜图治,求言之诏屡下,而两月以来,大小臣工,犹然迟回观望,不肯进言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遂相率以言为戒尔。(《清世祖实录》,卷117)你想,上书言事必须随时冒着诛殛放流的风险,官员们怎么能不以言为戒呢?

  可见,要想真正广开言路,让大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首先必须有一个真诚的态度,不是做表面文章,一味虚邀名誉;还必须认真听取和采纳合理的意见,做到择善而从;更需要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听得进逆耳之言,特别是要真正做到言者无罪,而不能以言治罪。但是,对于一个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帝王来说,要做到这几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顺治皇帝下诏求言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了。

评论问答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

武昌中南路、徐东、青山沿港路、江岸利济北路、汉阳钟家村等绿豆饼店前,同样的排队现象令人惊讶。这是近年来继“掉渣烧饼”、“公婆饼”排队风之后,江城再次刮起小吃排队风。不过,经调查发现,这排队的背后,竟有不少猫腻。顾客多系跟风购买通过走访多家绿豆饼店。发现店面都不大,约20平方米。在中..

每一个中国电子商务创业者所经历的艰辛过程和无法预料的惨烈结果。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会发生在玛萨玛索身上,这个专注于男装领域的B2C企业曾是中国垂直电商的榜样,创业4年同比年增长率曾高达300%,共接受来自红杉资本、北极光的两轮融资,额度总计达数千万美元。北极光在第二轮融资中甚至说,除了玛..

30人,两年,造出一个广东,一个曾连续26年高居中国GDP榜首的省份。他们是中国商业史上最闪亮的30位企业领袖。在经济下行、前路迷茫的时候。[任正非商业独白]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 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 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没他的那一时刻,母亲用力把他拉上堤坡。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50..

励志小故事:失败的旁边就是希望失败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希望。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联军准备两年之久的“霸王行动”终于拉开了序幕,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开始了。盟军海陆空三军如潮水般冲向诺曼底地区。经过一昼夜惊心动魄的激战,盟军部队终于抢滩成功,德军节节败退。第二天,广播里播出了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发表的一份讲话:“我们已经胜利登..

飞行航母1933年,两艘飞艇——美国海军的“阿克伦”号(ZRs-4)和“梅肯”号(ZRs-5)遇到了大气湍流而坠毁。“阿克伦”号在新泽西州海岸外遇上了猛烈的风暴,艇身破碎,坠入大西洋。“梅肯”号是空中航空母舰,失事时还载有4架寇蒂斯的F9C-2“雀鹰”侦察机。沙皇战车“沙皇战车”也被称为“蝙蝠战车”,是..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

被称作“智囊”的战国秦孝公庶子樗里疾,也是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期,樗里疾多次提出精彩的提议。可是樗里疾的身份分明是皇室之人,虽然只是一个庶出,但是对王位就没有丝毫的威胁吗?为什么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都如此重用樗里疾呢?樗里疾是他的姓名,但是他的名只有单单一个疾..

本内容由嬴政发布在皇帝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顺治下诏求言为何失败是一篇由嬴政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皇帝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嬴政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706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