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名人故事:挑战权威的董辅礽
董辅礽1927年7月26日生于浙江宁波。1946年考入武汉大学,大学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1949年武汉和平解放,他在迎接解放的万人群众大会上代表武汉学生会致辞。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留校任教。1953年开始在苏联留学,1957年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留苏期间,他的才华给前去访问的孙冶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1957年毕业回国后孙冶方几经周折将他调到自己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即以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来他成为了这个研究所的终身名誉所长。
关于董辅礽的学术成就,在董辅礽逝世后,他的旧同事和朋友几经斟酌,作出了这样的描述:
"董辅礽教授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挑战所有制理论禁区,提出了所有制改革问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他深入地研究了经济运行机制与所有制的关系,提出"不改革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不会成功",确立了所有制改革的地位的理论;他透彻地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通向市场经济,提出了改革所有制的依据的理论。在这个创新的所有制改革理论体系中,还包含了其他相关观点,比如:单一的公有制只能成为计划经济的微观基础,因此必须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公有制,让多种公有制和市场机制能够兼容;社会主义经济是多种公有制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的混合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从功能分类改革国有企业,"有退有进";还有对包括证券、期货在内的资本市场建设方面的观点等,都是围绕他的所有制改革理论贯通展开的。这些理论,当今几乎都成为政府的文件语言,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要提出它,却需要有超常的理论勇气。另外,董辅礽联系市场化改革,还提出了一整套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比如:要转变经济发展战略、要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的非农产业来改变二元经济、要超梯度发展,加快西部开发等一系发展理论。"
他们称董辅礽为"一代经济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