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因为瓜分世界殖民地不均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是全球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战争国分为两大军事军营,一方为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另一方为德、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
19世纪70年代初,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列强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战争危机不断出现。
作为后起的德意志帝国,要求与英帝国重新瓜分世界,并开始与奥匈帝国组成同盟。作为老牌帝国主义的英帝国,为维护自身在全球的大国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已经感受到了德意志帝国带来的危胁,有必要抑制德意志帝国的扩张。
同时,为了对付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也为了孤立法国,1879年10月,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缔结了秘密军事条约《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企图依靠德国,对抗法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同德、奥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果一个缔约国受到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攻击,其他缔约国应该予以支援。三国同盟的建立,表明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而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意大利根本没有与德、奥两国组成同一战线,到1917年,反复无常的意大利倒戈到了协约国一方,应验了铁血首相俾斯麦的预言)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3年,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帝国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到19世纪90年代,在欧洲已初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帝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协约规定: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尼日尔、暹罗(泰国)、马达加斯加(马尔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
德奥两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威胁着俄国的利益,三B铁路一旦筑成,德国将成为土耳其和黑海海峡的主人,俄国出入海峡将受到德国的限制。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以后,俄国在财政上更加依赖英法。英俄两国的矛盾也因俄国力量的减弱和英德矛盾的激化而缓和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英俄都感到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协约规定:把伊朗分为三部分,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中部划为缓冲区;俄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的附属国。《英俄协约》还涉及中国的领土西藏,规定双方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英俄两个帝国主义都垂涎西藏,但都无力压倒对方,只得妥协。
《英俄协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军事同盟义务,甚至还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但实际上也是为了加强掠夺殖民地和准备帝国主义战争而签订的。
在《俄法协约》和《英法协约》的基础上,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国际关系日益紧张,局部战争接连发生。巴尔干半岛局势日趋紧张,后来奥匈王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直接成为战争导火索。最终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