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字长卿(前五三五前四七○年),齐国(今山东省广饶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
孙子自幼喜欢阅读兵法书籍,且读后有许多心得。这都是他的贵族家庭给他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年的孙子就已经阅读了古老的军事典籍《军政》;熟悉了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再加上他生于战乱的春秋时代,从小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实例。大量的客观的军事学的学习和薰陶,使孙子对战争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为他日后从事军事理论著述和战争实践,打下了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孙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了解他的人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赞誉他上知黄帝谋,下晓管仲略,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军事家。然而,在孙武即将踏上仕途大展雄才的时候,齐国的政治状况令他大失所望。
孙武来到吴国后,在吴都郊外巧遇并结识了从楚来吴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西元前五二二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借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政局也处于动荡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西元前五一五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近女色。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积蓄粮食,构筑城垣,训练军队,举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因而深得民心。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以便向长江中游扩展,灭楚称雄。
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看到阖闾即位后富国强兵的举措,十分欣慰。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完成了十三篇《孙子兵法》的著述他决定,将此兵书作为觐见阖闾的见面礼。
这十三篇兵法都论述了什么内容呢?
第一篇是《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第二篇是《作战篇》,论述了速战速胜的重要性;第三篇是《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第四篇是《开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五篇《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第六篇《虚实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第七篇《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第八篇《九变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第九篇《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还论述了军队在各种不同的地形、特殊的地形的处置方法;第十篇《地形篇》,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以及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第十一篇《九地篇》,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明确提出了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篇《火攻篇》,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的问题;第十三篇《间篇》,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
十三篇《兵法》,各有侧重,见解精到,分析透彻,波澜起伏。大作完成,时机已到,孙武经伍子胥反复推荐后,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
孙武带着刚刚写就的《兵法》觐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赞。他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兵法》说的头头是道,是否真能够实用呢?怎样才能证明他是言行一致的人呢?吴王便对孙武说:你的《兵法》,我已经逐篇拜读,实是受益匪浅。我想知道实行起来的效果,可否小规模地演练一下,让我们见识见识?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先生打算用什么样的人去演练?孙武答:随君王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不论高低贵贱,也不论是男是女,都可以。吴王想看看孙武的真才实学,便派宫女来参加演练。
吴王下令将宫中美女一百多人集中到皇家的演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孙武向宫女们宣布纪律,又在训练场上设置行刑的刀斧刑具,又再三申明军纪,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分派巳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元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当场杀掉了两位队长,继任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憣然醒悟,向孙武道歉,认错,遂拜孙武为将军。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前五一二年到前五O六年,孙武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几次大胜强大的楚国,最后逼得楚王迁都。从此楚国在各国的地位、声望就开始走下坡路,而吴国则越来越强大。夫差继任吴王后,吴国要战胜的第二个对象是越国。孙武和伍子胥、吴王夫差共同指挥,在西元前四九四年大败越王勾践于会稽山,勾践只得向吴国屈辱求和。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开始向北方中原地区挺进。到前四八五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三年后,吴国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吴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争得了盟主的地位。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谏言: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诛勾践,以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藉口,逼其自尽,甚至将伍子胥的屍体装在皮袋里,抛至江中,不予安葬。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的现象在一些寡恩少义的君主那里还是有市场的。对伍子胥如此悲惨的结局十分寒心,对夫差也彻底失去信心。于是便悄然离去,息隐深山。离开喧嚣的尘世,回归清新的自然。孙武再次伏案笔耕。他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实践经验,再次修订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臻完善。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帅,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孙子兵法》最著名。这短短的十三篇五千余字的《孙子兵法》,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理论及深刻哲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八世纪传入日本,十八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二十九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孙武对世界军事理论建设和发展最卓著的贡献。
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家与军事理论家对《孙子兵法》一直十分推崇。这本书不但对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管理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圣经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