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五帝之一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尧,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勋,起初被封于陶,后迁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诞日为上元节。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以其年龄最大的儿子挚继承帝位,为帝挚。尧好学而能干,十三岁时就受命辅佐帝挚。帝挚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于是各部族首领纷纷背离帝挚,而归附于尧。帝挚也自觉不如尧之圣明,终于在继位九年以后,将帝位禅让于尧。
相传尧继帝位时二十一岁(一说十六岁),以唐县(今河北唐县)为都城,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他性格仁慈,十分聪明,年轻有为,当上天下共主,也不因而骄横傲慢。他勤于政事,未敢休息。礼仪简单,生活俭朴,绝不浪费百姓的一分一毫。例如他只吃用陶簋盛的粗饭淡汤,只求能饱。
尧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诈。他设置谏鼓,让普通人都能对国事发表意见。他树立谤木,鼓励百姓批评自己的过失。他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尧无微不至地关心百姓,轻徭薄赋,因此百姓都十分拥戴他。他又大力提倡道德与和顺,使天下百姓能融洽相处,使天下万国和谐一致。
帝尧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历法,授民农时。分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住四方,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万物生灵,以通报气候变化,使百姓能及时下种和收获。
发生洪水
帝尧年老以后,到处都出现洪水泛滥,影响百姓生活,于是问四岳谁可以治好洪水。四岳说:鲧可以。帝尧说:鲧违背教命,败坏宗族,不行。四岳说:看法不同啊!让他试试,不成功再说。帝尧听从了四岳的意见,让鲧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还没有成功。
禅让
帝尧与四岳讨论继承人问题。帝尧说: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您几位中间有谁能承天命、继帝位呢?四岳齐声回答:我等鄙陋无德,不能辱没神圣的帝位。帝尧说:那么,把近亲贵戚和隐匿民间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荐上来吧!大家一致推举道:有个民间的鳏夫,叫虞舜。帝尧说:噢,我听说过。这个人究竟怎样?四岳说:他是一个瞎子的儿子。父亲固执,母亲放肆,弟弟傲慢,他却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于出乱子。帝尧说:那就让他试试吧!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来观察他的德性。舜让二妃回妫汭(河名,今山西)家中,去侍奉公婆,尽行妇道。帝尧很满意,又让九个儿子跟随舜,来观察他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帝尧派舜负责协调民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人伦关系,取得成绩,连帝尧的九个儿子也受到教育,变得更加淳厚谨敬。帝尧又派舜轮流到几个官府任职。舜都尽职尽责,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规。帝尧又派舜接待四方朝见的部族酋长和使者,舜态度严谨和睦,处事得当,使者都很敬仰中朝。帝尧派舜到山林川泽中去,在暴风雷雨交加中,舜都没有迷路。尧觉得,权力传给舜,天下人会受益,却不利于丹朱;如果将权力传给丹朱,就会使丹朱得益,而不利于天下人。他想:我总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只对一个人有好处!于是他召见舜,说:你谋划事情详尽周到,言论意见都获得了实效,试用三年了,你就登上帝位吧!舜假意推辞道:我的德行不够,总觉得还不能稳妥地担当大任。最后舜接受了尧的禅让,登上共主之位。
也有部分古籍记载,帝尧受舜的挑唆,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行,不能将天下交给他。舜让人在尧的面前举荐自己,让尧觉得舜很圣明,终于尧决定将权力交给舜。
另外,尧曾计划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尧又要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也没有接受。
尧让位后,继续关注国事,经常巡视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禅位二十八年以后,尧以一百一十八岁(有说一百一十六或一百一十七岁)的高龄逝世,安葬于济阴城阳(今山东邮城县南)。百姓们听到尧逝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如丧父母。在此后的三年中,人们自动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以表达对尧的哀思。三年丧期结束,舜提出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以南的荒野。人们都不服丹朱的号令,还是向舜朝觐,百姓照样讴歌舜的盛德。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重新回到国都,再一次共主之位。
后妃
女皇,出自散宜氏,根据《世本》她是丹朱的母亲。《世本》:尧娶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宋忠:女皇是生丹朱。《帝系》《汉书》同。
女莹,根据《帝王世纪》她是丹朱的母亲。《帝王世纪》:女莹生丹朱。《汉书》亦云女莹。
子女
娥皇,尧的女儿,嫁给舜。
女英,尧的女儿,嫁给舜。
丹朱,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欠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之子。
还有九个儿子,名字不详。
其他传说
《竹书纪年》中记载,舜将尧放逐到平阳囚禁,先立丹朱为帝,后夺取帝位。
关于舜胁迫尧父子让位,在古代并非只有竹书纪年孤证,战国时期的荀子、韩非子亦先后有类似说法。《荀子正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而《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成书时代约略同期的《山海经海内西经》更称呼丹朱为帝(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间接否定了尧直接禅位予舜的观点。因此后来的《汲冢琐语》依据《竹书纪年》,而对此提出了疑问: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从现实面来说,即使尧认为丹朱不肖(《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而有让国的个人想法,但仍须面对整个家族利益集团的反对,因为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个举动会涉及到急遽的权利与资源重分配,必然产生新旧团体间的纷争。也因此即使是舜受禅观点,亦有三苗不服,舜于是发动战争解决的记载。无论如何,在西汉后独尊儒术、采纳单一史观的发展下,有关舜逼尧的说法逐渐隐没,而不为人所重视。
据传说,尧因命羿杀十日,夏人联合有仍氏、有虞氏复仇,灭戈,灭过,杀浇,尧王城成为一片废墟。
道教认为天官大帝为尧,与地官大帝(舜)、水官大帝(禹),合称三官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