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
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魁隗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天下共主,年代早于黄帝,炎帝部落从少典氏及有蟜氏派生出来。
炎帝的传说与五德终始说及图谶相关。现今包括汉族、羌族、京族、苗族、契丹等各民族皆以炎帝为先祖。学者许倬云认为,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融合,后裔形成上古华夏部落。
记载
据传世文献,炎帝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前525年,郯子访问鲁国时,举出古代帝王,将炎帝列在黄帝之后,共工氏之前。以炎帝为火师,以火来作为官名。前486年,赵鞅占卜时,卜师史墨称炎帝为火师,姜姓为其后裔。此记载中,炎帝为火师。
据《国语》所载黄帝与炎帝的传说,古代少典氏与有蟜氏通婚,生下黄帝与炎帝兄弟二人,分别居住在姬水与姜水两地,因此,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成为不同部族。韦昭注,将黄帝、炎帝二帝用师以相济也解释为消灭,代表黄帝与炎帝之间发生战争,黄帝消灭炎帝。《吕氏春秋》记载黄帝与炎帝之间曾发生战争。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妻为赤水之子听訞,其后代有祝融、共工与后土等。后土又生下夸父,也是炎帝后代。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海边戏水而意外淹死,变身为鸟禽精卫。其孙灵恝,生下互人,能上下至天界,建立互人之国。其孙伯陵,生下鼓、延、殳,之后开始制作乐器。
据传世文献所载,对炎帝的祭祀出现于秦国。据汉代《礼记》,炎帝为夏季祭祀的先帝,与祝融及灶神同时祭祀。《淮南子》认为炎帝发明了火,因此被后世视为灶神。
在《史记》出现神农氏的记载,神农氏不是一个单一人物,而是一个延续氏族,曾经统治天下。在黄帝时,神农氏势力衰弱,被黄帝所属的轩辕氏取代。在同段记载中,黄帝曾与炎帝在阪泉之战作战,随后又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作战,因此击败神农氏族。东汉《潜夫论》记载,神农为一个头衔,神龙之子魁隗氏,被称为炎帝与赤帝,取得神农氏封号,取代伏羲氏成为天下共主。
在东汉的文献,己将炎帝等同于神农氏。
《大越史记》记载,炎帝之后貉龙君为百越始祖。
炎帝传记
距今四千年以上生于华阳,长于姜水。相传,炎帝和黄帝曾有姻亲关系,为神农之后。据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部落在中原地区发展,而当时在今山东省地区,居住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南方一带。
据说因炎帝部落屡次被封王,而造成黄帝部落不满被炎帝部落统治,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记载下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面对着统领熊、罴、貔、貅、?、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炎帝部落分成三派,一派以刑天为首,继续反抗黄帝,另一派以炎帝为首,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代炎帝而为天子,另一派以夸父为首,因既不愿臣服,也不愿继续反抗,遂往东边逃走(可能往东后被黄帝派出的应龙击杀,然后被包装成夸父逐日渴死的传说)。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双方势同水火,蚩尤带领着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最后蚩尤被打败。炎黄子孙一词是中国学者对汉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生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炎帝是农神,始教天下播种五谷,尝遍五谷,这是炎帝与神农氏渊源;炎帝又是火神、灶神,始教人民摩擦生火而热食,用火来铸造金属器具,因此炎帝的后代有祝融这样的火神。
据《山海经北山经》,白嘴赤足的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所变。据《路史后纪四》,蚩尤也是炎帝后裔,并驱逐炎帝及其后裔榆罔,并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不死战神形象的巨人刑天,是炎帝的部属。
世系
《吕氏春秋览》记载,神农传17世。炎帝八世之说,始见于汉代谶纬《春秋命历序》。
自神农后有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共八代炎帝。
《山海经广注》:炎帝(厘)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噐。炎居即炎帝居,节并同节茎。
《山东通志 卷八》:炎帝始制耒耜敎民稼穑故曰神农,初都于陈徙都曲阜,在位一百四十年。传帝临魁、帝承、帝明、帝宜、帝来、帝里、帝榆罔凡八传。按《通鉴外纪》炎帝八世,《帝王世纪》帝承在帝临之上,《路史》分临魁为二人(帝临、帝魁),又帝柱、帝庆甲、帝节、帝茎、帝克、帝戏、帝器、帝祝融共十六帝。今依外纪又按帝里或作帝哀亦作帝居,末帝榆罔汉书作参卢。
现代推论
炎帝的传说目前最早的传世文献记载是在战国时代,或是汉朝。他与五德终始说及图谶相关。
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神农氏存在了五百年。神农氏是一个氏族,为中国传说历史中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由神农开创。其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在炎黄两大部落融合之前,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已有数千年以上的历史。《史记》云: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在黄帝时代,神农氏部落已经衰落)。神农和神农氏最后一代炎帝为两人,炎帝为神农后裔,但大部分的文献对此并不细分,比较倾向视为同一人,或同为南方部落势力的代表性领袖。
根据传说,神农氏部落有五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用木材制造耒耜(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地。
第二,发明农业,种植粮食作物。
第三,从前人们没有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时才开始制造出来。
第四,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尝百草是为了知道百草的药性,进而发展用草药治病的技术,神农也因此贡献伟大的生命。
第五,发明纺织,抽出麻丝,利用轮纺织布,发明养蚕的嫘祖便是神农氏的后代。
神农氏族部落后期的杰出首领炎帝和黄帝两部落融合以后逐渐形成华夏部族,因而炎帝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神农为三皇之一,炎帝也被列为五帝之一。
炎帝相传姓姜(有说因为生于姜水),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羊加女合二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征)。炎帝是汉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1894年,拉克伯里(法语:Terrien de Lacouperie)在其着作《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sation from 2300 B.C.to 200 A.D),主张黄帝与炎帝皆来自两河流域,经昆仑山进入中国中原地区,炎帝原为巴比伦国王。这个说法得到章太炎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杨伯峻,认为神农氏之名,首见于《易经》〈系辞〉,为战国时代的传说,在西周时尚未出现。
学者雷欣翰认为,先秦文献中的炎帝与神农记载是分开的,至西汉末期,出现炎帝即神农氏的说法,他认为神农氏即炎帝的说法首见于班固《汉书》引述刘歆的说法。至晋朝后,才确立神农氏即为炎帝的说法。
美国学者许靖华认为,在公元前六千多年的气候变冷,使原居于叶尼塞河流域的汉族先民南下,击败了原居于中国东南方的苗族与傜族先民,据有中国中原地区,因此形成了黄帝击败蚩尤的传说。炎帝代表了最早居于中国东南的苗族与傜族部落。而基因研究指出,原始人类由东亚南部,于4万至2万年前间北上至黄河中上游,成为汉藏人先祖。
学者张政烺认为,神农氏的姓氏,包括连山氏,列山氏与魁隗氏等,都是古代民间筮书古名,经过传说而被转化成神农氏的姓氏来源。
炎帝后裔
鲜卑宇文部以炎帝为其先祖。据《辽史》,与宇文部同源的契丹,同样以炎帝为其先祖。
据越南《大越史记全书》等古代史书记载,越南最早的君主鸿庞氏,为炎帝之后,因此越南自古皆以炎帝为其始祖。
争议
*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将炎帝与蚩尤视为同一人。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
* 学者杨善群认为刘歆篡史将神农氏与炎帝烈山氏合并为一人。
* 学者段宝林认为郦道元合并黄帝对炎帝的阪泉之战与黄帝对蚩尤的涿鹿之战为同一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