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都喜欢进谏,诸葛亮为什么却很少对刘备进行劝谏?


帝王做出了决定,臣子们认为不对,进行规劝,这叫做进谏。
三国时期,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但到了刘备这儿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诸葛亮很少对刘备进行劝谏。
那么,这个例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从两人来说,这是少有的心灵契合。
也就是说,两人大部分看法基本一致,有些事可能是刘备先说,诸葛亮无异议,有些事诸葛亮先说,刘备拍板支持,不会有矛盾出现。
比方说当阳兵败,诸葛亮说应该赶紧向孙权求救,刘备不可能没有顾虑,但诸葛亮说出来了,刘备马上就派他去了。
刘备调诸葛亮入川也是如此,诸葛亮接到命令,带着兵马就走,这就是默契。
从刘备方面来说,应该是只要诸葛亮在身边,肯定是有事儿先商量。
一旦商量好了再做决定,就不再会有分歧。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彭羕,诸葛亮并没有反对对他的任命,但却提醒刘备要防备他。
这事儿是怎么对刘备说的呢?
秘密对刘备说的,刘备也没有声张,悄悄地观察了彭羕的行为,这才发现了问题。
有事提前说,比方说刘封问题。这就带来了刘禅当太子问题,让诸葛亮当师傅,诸葛亮说刘禅有长进,刘备也高兴。
对于有些事情来说,无关大局诸葛亮尽量不说。而一旦诸葛亮说了,刘备一般采纳,不会拨回去。
比如说庞统的任命。庞统这个人很有才,被称作是“南州士之冠冕”,刘备任职荆州牧期间,庞统以荆州牧从事的身份担任耒阳县令。
不过,庞统不是一个处理具体事务的好官,一个县也治理不好,就被刘备免了。
鲁肃对刘备说,庞统不是治理一个县的人才,他的才能在于宏观规划,应该让他担任治中或者是别驾之类的官职。
刘备是个什么态度不知道,反正诸葛亮说了以后,刘备就和庞统交谈了一番。
经过交谈,刘备非常器重庞统,从此把他当做诸葛亮第二来对待他。
再比如说法正的事情。刘备打下成都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
法正一朝权在手,立刻飞扬跋扈,利用权力报私仇,对于一顿饭,一句话这样的小事也不放过。
有些人看不过去了,说让诸葛亮建议刘备,对法正稍微地抑制一下。
诸葛亮不但没有去劝阻,反而对这个人说,这是刘备在荆州长期受压抑,得到成都后情感释放在法正身上的反映。
想想看,如果大事小事诸葛亮都在刘备面前叨叨,刘备还能那么信任他?
这就像孙权说张昭的那样,“所说的话不采纳,怨恨就将产生”,所以只有该说的说,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这样才会言必听计必从。
对于诸葛亮的劝谏,还在于刘备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说。
比如劝阻刘备入吴,诸葛亮不但劝刘备不要去,而且是“尤其坚决”。
刘备知道,他这次到东吴,是非常危险的一次旅行,还不一定有把握成功,诸葛亮担心就在这儿。
还有刘备入川一事,所有的记载都没有诸葛亮督促或者是劝阻一事,为什么?
入川是一件危险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万一取蜀不顺利荆州又遭到了攻击该怎么办?
取蜀这种战略方针已经在“隆中对”当中确定了下来,取不取或是什么时候取就看刘备的决定了。
也可以说,有了庞统建议的“急切”和诸葛亮没有表态的“稳妥”,刘备带着庞统入川和留下诸葛亮守荆州,才会毫无顾忌地进行。
《三国志》作者在评价刘备时,专门提到了托孤于诸葛亮一事,说这“确实是君臣都出于最大的公心,是古今最好的楷模”。
三国托孤行为有很多,又有谁能够让作者专门提出来加以评论?
所以刘备的知道诸葛亮,是一个长期相知的过程,并不是在托孤的那一刻才有的认识,也不是蜀汉国还有哪位大臣没有哪位大臣的问题。
评论问答

徐特立当校长时,常常在师生行经处挂一块小黑板,用温柔敦厚的诗教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长沙女子师范,他经常要女训育员陪同,一起巡视学生晚上就寝的情况。有一次,他发现学生脚步重,踩得地板“咚咚”响,还一边走路一边谈笑。徐特立当时并没有正言厉色地批评她们,而是在第二天,用那块小黑板写道..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又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曹操的人马从荆州赶走。荆州究竟应该归谁呢?刘备认为,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盘,他和刘表是本家,刘表死了,荆州应该由他接管;但孙权认为,荆州是靠东吴的力量打下来的,应该归东吴。所以周瑜只把长江南岸的土地交给刘备管。刘备认为分给他太少了,很不满意。不..

从前有弟兄俩。弟弟穷,哥哥富。 要过大节了。村子里的主妇们都在煮啊烤啊的,可是穷弟弟家里放食品的地方空无所有,连老鼠都没得吃的。 穷弟弟去找富哥哥。 “你好哇!” 弟弟说。 “你好。” 有钱的哥哥回答说。 可是哥哥的那张脸,好像吃了酸果子,歪着鼻子撇着嘴的。看得出来,他已经猜到了穷弟弟..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刘表发现了,就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智慧绝顶谋略超人的奇才。因身处乱世之时,他不求扬名群雄,因此隐居乡下耕田务农。当时,天下大乱,军阀溷 战不休,而刘备的军队因缺乏有才能的军师出谋划策,经常战斗失利。刘备非常苦恼,急于询访人才。当他听说诸葛亮是一条卧龙,就亲自登 门拜访诸葛亮。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

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只得凭借长江天险,拒守在大江南岸。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例,这其中,三国时候的火烧赤壁在民间流传最广,因为其间包含了许多至今仍让人津津 乐道的典故。鲍元二世纪末,中央集权政府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而曹操的势力最强 大。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里,家教极严。父亲是一个小科员,严谨、诚恳;母亲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对她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父母常常对我说,一个女孩子一定要自爱、自尊,只有自己活得有尊严,才能被外人看得起。但是,我的父母又绝对不是那种思想保守、僵化的人,我记得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

公元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发起攻势,南北策应,使魏国两面受敌。诸葛亮大军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蜀军纪..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忠臣都喜欢进谏,诸葛亮为什么却很少对刘备进行劝谏?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65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