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320万日本人离开中国,有3样东西坚决不允许带走!


抗日战争结束后,320万日本人陆续离开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严格按照国际准则遣返日侨和俘虏,对待日侨的态度也是极其的人道,但是,日侨在离开中国国境之前,有3样东西是坚决不被允许带走的,这是作为中国人最后的底线。

蚕食东北的日本开拓团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占领我东三省之后,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

大批的日本贫民和农民纷纷涌入我国东北境内,成为了日本开拓团的第一批侨民。

到1945年为止,日本军一共组织了14批次的侨民迁徙,共计20万日本人在此期间来到了中国。

日本妄图通过移民政策改变东北境内的民族结构,反客为主,将东北据为己有。

当时,日本的移民计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从1905年开始,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结束。

日本人称之为“爱川村”移民,由日本人福岛安正从山口县玖珂郡川下村和爱岩村收罗了17户日本人家,再加上1户从新泻县搬来的移民,共计18户43人移民到满铁附近日本人的租赁地开荒种地。

福岛安正

第二阶段是从九一八事件到七七事变前,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8月,日本议会通过了向“满洲”移民500名的方案,这次移民招收的对象均为在乡军人,以军队的形式编制,并配发武器,所以被称为“武装移民”。

第三阶段是从七七事变之后到抗战结束,是日本移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猖獗的阶段,即“国策移民”。

1936年4月,日军召集了关东军和在东北的伪满组织 ,举行了“第二次移民会议”,会议通过《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

自此,日本内阁正式将“二十年移民百万户计划”,纳入日本国策之一。

地处水深火热的东北农民,粮食的年产量在2000万吨,其中1000万吨要供应日本国内,剩下的粮食还需要负担在东北的日军、日本移民和朝鲜移民的日常口粮。

当时,中国人吃米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日本人留给中国人的口粮是用来喂养动物的饲料类似的“复合食品”。

原本属于中国人的土地被日军掠夺分给日本的移民,中国人被迫沦为廉价的劳动力,日本人在东北实施的政策等同于变相的种族灭绝。

抗战后的日侨遣返

1945年8月6日9点14分17秒,一架装载着原子弹的B-29(44-86292)美军战机对准日本广岛一座桥的正中,启动了自动投弹装置。

1分钟后,原子弹在离地面600米的高空爆炸,强烈的白光伴随着巨大的蘑菇云,顷刻将广岛夷为平地。

紧接着第二颗原子弹被以同样的方式投到了日本长崎,接二连三的打击,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停下了继续侵略的步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终战诏书》,正式对外宣布投降。

日本刚宣布投降,日本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伪满机构和一些伪满的企事业纷纷土崩瓦解。

分住在东北的日伪军队和日本侨民顿时慌作一团,因为长期在中国的境内欺压中国老百姓,他们害怕中国人会借此机会报复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一些日本侨民在田野里抱头鼠窜,火车站和码头上挤满了拖儿带女逃亡的日本人。

有些日本人担心在逃亡的路上被中国人杀害,甚至伪装成中国人的模样,女人纷纷穿上旗袍,男人则穿着香港衫短裤,操着一口中文,混迹在逃亡的人群里。

身处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鹤岗的开拓团里,一些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毒害,在断粮和恐惧的支配下,选择了切腹自杀。

其实,在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中国政府就签订了以安排战后事宜制定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中规定,在日军正式解除武装之后,其军队和侨民将被允许安全回国,得到和平生活的机会。

9月30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颁布了《中国境内日侨管理办法》,明确了对日侨和俘虏的集中和遣返的细则。

10月25日,中国政府联合美军司令部在上海举行了遣返日本人的中美联合会议,中国政府从11月15日起,在美国的协助下,开始组织日侨和日本俘虏的遣返工作。

因为日本人在中国境内的人数居多,用于运输的船只有限,中国政府只能组织撤离的日本人,分为若干个批次乘船离开中国境内。

但是,这些遣返计划只能针对除了东三省之外的中国境内的日本人,当时,东三省的情况有些特殊,8月10日,苏联红军进驻东三省,在陆续解除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之后,迅速占领了东北全境,不允许任何执政党的军队进入东北境内。

被解除武装的59万关东军被苏联秘密押送到西伯利亚关押,那些日伪企业在东北的矿业设备,也被当成“战利品”运往了苏联境内。

至于遗留在东北的150万日侨,苏联方面根本没有遣返的打算,如果依据条例遣返,这150万人的遣返费用将是十分庞大的,苏联无意承担如此巨大的费用。

处在东北的日侨一时间陷入了绝境,负责遣返的中国军队进不来,苏联人又不管,通往外界的交通工具全部处于停运状态,为了自救,东北的日本侨民开始自发组织撤离东北的活动。

没有交通工具,就改用步行,从东北各地往铁路沿线城市迁徙,等待苏联人发善心或者国际组织能够被批准进入东北,按照中国内地的遣返方式将他们遣返回国。

一些地处偏远农村的日本侨民为了能尽快赶到铁路沿线城市,离开的时候都选择轻装上阵,除了携带食物和少量的衣服之外,其他的财产都放弃。

这些人里的壮年劳力都被抓去当了兵,只留下一些老弱妇孺,行动缓慢,上路不久便迎来了深秋,食物和御寒衣服不足,加上混居在一起,鼠疫疾病流行,导致大批移民抵挡不住饥寒和疾病的侵袭,死在1945年东北寒冷的冬天里。

仅在黑龙江省方正县的一个村就死亡了日本侨民5000余人,大批日侨的死亡,导致很多的侨民家庭成了绝户。

归国的希望遥遥无期,食物匮乏、瘟疫横生,加上亲人的离去,留下来的日本侨民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纷纷选择自杀来了结生命,位于黑龙江省的鸡西地区,500户侨民家庭选择了集体自杀来告别这场毫无希望的逃亡之旅。

到1946年春,至少有8万在东北的日本侨民死于严寒和疾病。

1946年4月,在国际舆论和中国国内多方政治力量的施压下,苏联同意从东北撤军,国共双方以不同形式同时接管东北。

4月下旬,开始按照遣返顺序,遣返滞留在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

遣送工作初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6年4月23日-7月20日,遣返国民党监管区域内的日本侨民,具体的遣返工作由国民党东北行营的长官负责。

各地日侨先到所在市的日侨遣返管理所登记造册,再进行身体检查和所带行李的检查,对于日侨离开的行李也有明文规定,有三样东西是禁止携带离开中国境内的:

第一: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等武器离境,为了防止部分危险分子携带武器,在遣返的路上制造恐怖事件,毁损中国政府的声誉,武器是绝对禁止携带的违禁物品;

第二:大量的金银珠宝和文玩字画,日本侨民在我国领土通过卑劣手段获得的巨额财富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非法所得,作为战败国的俘虏和侨民没有资格携带属于我国的大笔财物出境;

第三:历史书籍、重要科研资料和报告等,这些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资料,其获得的方式,都是建立在压榨中国老百姓的血汗之上的,在一定意义上他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所以,不得携带离境。

除了以上三样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的东西之外,出于人道考量,每个离境日本侨民的行李里可以携带25公斤东北大豆,作为侨民回国初期的粮食。

经过检查之后,这些侨民会分为几个批次,送往锦州和锦西进行二次集中,之后再被送往葫芦岛乘船离开。

至7月20日,从葫芦岛乘船离境的日本侨民达37万人,沈阳到长春8个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侨民,除了长春和沈阳两个日侨人口分别超过25万的特大人口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日侨基本遣返完毕。

7月24日,美军遣送东北日侨的专员贝尔上校专门就我党遣返区域内的日侨问题,和东北民主联军司令林彪、谈判代表李敏然协商。

8月19日,开始遣返北满和东满的日侨,具体的遣返方式为:

每天由中共方面用火车送出7500名日侨,至松花江北岸,下车后,侨民即刻登上由国民党提供的船只渡江,到达南岸后,再由国民党统一接收,用火车运往葫芦岛乘船离境。

到9月27日,我党占领区的235000名日侨已全部遣返出境,占整个区域的70%以上。

9月底,沈阳和长春的遣返基本完成,至10月2日,共遣返日侨91万人,其中有日军俘虏9600人。

在东三省中,遭受日军殖民时间最长的是大连,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使得滞留在大连的日本侨民人数是其他城市的数倍。

而大连地区自光复后一直被苏军占领,要想遣返必须得到苏军的同意和协助。

1946年5月起,美军特使马歇尔就一直与苏联方面周旋,终于在10月取得苏联同意,开始遣返大连的日侨。

由于大连本身就是海港城市,大连的侨民可以就地乘船离境,每天有2万日侨乘坐美国提供的运力工具,离开大连海港回国,到11月中旬,大连的日侨基本遣返完毕。

剩余在东北各地的日侨分别由所属辖区内的国共政府分别组织离境,到10月24日为止,东北国共占领区的日侨已经基本上撤离完毕,1946年,共计从中国遣返日侨达130万人。

在整个遣返日侨的过程中,国共双方无论是在登记审查、给养发放、卫生检疫还是物品检查上都严格按照国际法准则进行,对于一些情况特殊、行动不便的日侨更是给予了许多人道主义援助,充分体现了我泱泱华夏的大国情怀。

1946年的大遣返之后,还有将近10万日本侨民自愿留在我国继续生活,他们中包括了工程技术人员、日企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医生、教师及其家属;已经在中国境内和中国男子婚配,建立家庭的日侨妇女。

对于这些暂时留下来的日侨,我国都给予了特殊的照顾,给他们颁发居住证明、留在中国工作的日侨按技术等级发工资,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允许日侨成立自己的民间组织、日侨学校和商店等,有效保护和满足了日侨的基本生活保障。

1947年东北内战升级,东北的工厂纷纷停产,一些留在东北的日本人失去了工作,生计难以维持,考虑到战争时期,无法安置日本侨民,第二次遣返开始。

1950年后,随着东北经济建设的发展,日本的工程师已经无法参与到我国的建设发展中来,余下的日侨开始要求回国定居。

1953年3月初,我国政府开始进行第三次遣返日侨的工作,到9月结束,一共从东北遣返了2万名日侨人员。

评论问答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那么你知道抗战期间有什么小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抗战小故事11941年10月5日上午,风和日丽。蔚县大南山的山脚下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张大义。正赶着地主的..

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那么你知道在抗战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抗战小故事1九岭人夺马有功驻在易家的日军野炮队,每天早晚总是要打几炮,一方面借以恐吓游击队,一方面也..

挺起你的胸膛,我的勇干无惧的阿拉伯湾。以你们的拳头告诉这个世界,有一种坚强叫做生死无惧,有一种死亡可以叫做奉献国家,以你们的鲜血洗涤这世界残忍已久了的麻木,以你们的生命告诉这个世界这是寻求自由。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抗战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抗战小故事1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

在鲶鱼洼(今分水岭水库)西南,老嘉山北有座小山包叫"金牛山"。传说山上有头"金牛"常在春耕、秋种中出现,帮助贫苦人家耕田、耙地。奇怪的是只要是"金牛"耕耙下种的庄稼,无论是旱涝都能丰收。传说中此"金牛"就是五百年前金岭村金家老二,名叫金牛死后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容从头说起。相传金岭..

西湖风景区南缘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是当年华东四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的之江大学所在地,今为浙江大学分部,俗称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美籍《中国通》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任之江大学校长后,下令在校内头龙头与二龙头两山之间的山涧上架设一座木桥以便利师生通行。此桥周围林木葱蔚,桥下山泉幽..

在明光西北约40里的石门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缝,宽约一尺,长约七尺,深不可测。裂缝两边石壁如烟熏火烧一般,用手擦摸,手上会有一层黑灰。这裂缝中常常冒出黑烟,远看如云。每当有黑烟冒出时,天就会降雨,黑烟的浓度,烟云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曾有放牛的孩子将斗笠..

楠溪故事之一有一个剃头老师叫阿春,人生驼背,胆生大。他话会讲,手会动,见了美女,涎直流。他手艺好,名声臭,年过三十还没娶老婆。听说村里来了个新住户,那个女儿貌生好冇讲道,他就心里痒痒真想苦。想来想去冇办法,他只好重金求媒婆。媒婆热天穿短裤,陪那美女阿秋去溪边洗衣服。阿秋看看媒婆臀..

女山北面,东到洪山头,西至潘村东,范围数十里,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6/70年代,有一年端午节前,我还跟四婶去那里选苇叶包粽子。这片芦苇荡在当地人称"张凤滩",是因人得名,要问端详,得从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说起。相传,清朝道光年间,盱眙县城有个富商叫严伍信,家财万贯。城里有华屋楼阁,沿街..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湖上。相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今南昌)黄龙山以祷雨灵验著称的慧开(无门开)禅师应邀来到西湖,居住在栖霞岭北麓一处小奄中。一..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抗战胜利后,320万日本人离开中国,有3样东西坚决不允许带走!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63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