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到底屠杀了多少功臣?正本清源,用数据说话!
一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想必"杀人魔王"、"屠杀功臣"这样的标签是少不了的。在野史之中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说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深怕一起开国的功臣们怀有二心,于是就建造了一座庆功楼,请文武功臣们来赴宴庆功。然后趁大家喝得酩酊大醉之时自己悄悄离席,并派人将庆功楼烧毁,赴宴功臣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功臣里面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基刘伯温因为看穿了朱元璋的目的,跟着皇帝一起出门,这才逃过一劫。
小说家胡编的故事固然是漏洞百出,但是明太祖到底有没有屠杀功臣呢?今天笔者就结合史料,用数据来做个梳理。
南京明孝陵
大明王朝开国功臣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大封功臣。原因也很简单,在称帝之前,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就领命分别北伐和南征,明军在两条战线上为了国家的统一正在艰苦奋战。因此直到洪武三年大局已定,主力班师之后,朱元璋才正式大封功臣。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上召诸将臣,谕之曰:汝等其听朕命。朕今日定封行赏,非出己私,皆仿古先帝王之典。筹之二年,以征讨未暇,故至今日。…今天下既定,是用报以爵赏。其新附将帅之有功者,亦如之。凡今爵赏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在本次大典之中,共封公爵6人,侯爵28人,伯爵2人,合计36人。
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侯爵:中山侯汤和、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荣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友德、豫章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
伯爵: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
这36人之中,郑国公常茂是因为其父追封开平忠武王常遇春而获封公爵,蕲春侯康铎则因为其父追封蕲国武义公康茂才而获封侯爵。对于这两家爵位的传承,有着"处女座"倾向的朱元璋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郑国公常茂如无后嗣则兄终弟及。蕲春侯康铎嫡终如无后嗣,庶长及之。主要原因也在于常茂和康铎都有兄弟,万一他们死后没有子嗣,可由其兄弟继承爵位,以免常遇春和康茂才的爵位中断。
由此可见,彼时的朱元璋心中是很愿意和这些老兄弟一起善始善终的。朱元璋本人也是非常清楚杀功臣会在后世留下什么样的骂名。比如中书右丞薛显功劳极大,可他在军中滥杀无辜,甚至连从小追随朱元璋的天长卫千户吴富也被他随意杀害。按薛显的罪名,足够砍头。但最终朱元璋不想背上杀戮功臣的名声,只是把他贬居海南岛了事。
朕欲加以极刑,恐人言天下甫定,即杀将帅。欲宥之,则富死何辜?今仍论功,封以侯爵,谪居海南。——(《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九》)
数据统计:大明开国功臣的死亡方式
一、开国公爵
6位公爵之中,有4人寿终正寝,2人死于非命。
寿终正寝
魏国公徐达:洪武十八年二月去世,享年54岁,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子徐辉祖嗣魏国公。
郑国公常茂:洪武二十年九月因罪除爵,流放广西,洪武二十四年于广西去世。弟常升另封为开国公。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三月去世,享年46岁,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子李景隆嗣曹国公。
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十一月去世,享年41岁,追封宁河王,谥武顺。子邓镇改封申国公。
有野史传说徐达和李文忠都是朱元璋害死,基本上属于不值一驳。以明太祖的个性,如果二人为其所杀,根本就不会对其追封王爵,子孙袭封。
中山武宁王陵园神道
死于非命
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五月被打为胡惟庸余党,《明太祖实录》称李善长自尽,《明史》则称李善长与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被一起诛杀。
宋国公冯胜:洪武二十八年二月赐死。皇太子朱标去世后,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为了孙子能顺利继位,对众多武臣下手。冯胜作为皇五子周王的岳父,可能是其最终获罪的主要原因。
韩国公李善长剧照
二、开国侯爵
28位侯爵之中,有15人寿终正寝,2人战死,11人死于非命。
寿终正寝
中山侯汤和: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去世,享年70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长子早逝,长孙年幼,故汤和去世后未及时袭封。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八年六月去世,子华中袭封淮安侯。
济宁侯顾时: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去世,享年46岁,追封滕国公,谥襄靖。子顾敬袭封济宁侯。
临江侯陈德: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去世,子陈镛袭封临江侯。
巩昌侯郭子兴:洪武十七年十一月去世,享年54岁,追封陕国公,谥宣武。子郭振袭封巩昌侯。
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八月去世,追封许国公,谥襄简。子王威袭封六安侯。
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去世,享年58岁,追封江国公,谥襄烈。子吴高袭封江阴侯。
靖海侯吴祯:洪武十二年五月去世,享年52岁,追封海国公,谥襄毅。子吴忠袭封靖海侯。
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去世,享年53岁。子廖权袭封德庆侯。
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弟俞渊改封越嶲侯。
广德侯华高:洪武四年四月去世,追封巢国公,谥武庄。无子。
营阳侯杨璟: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子杨通袭封营阳侯。
蕲春侯康铎:洪武十五年七月去世,享年23岁,追封蕲国公,谥忠愍。子康镇袭为大宁右卫指挥使。
东平侯韩政:洪武十一年二月去世,追封郓国公。子韩勋袭封东平侯。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十月去世。子梅义袭为辽东都指挥使。
这15人之中可能只有德庆侯廖永忠之死可以有所商榷。《明史》的说法是"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则是"至是卒,年五十三。上赙遗之甚厚,以其子权袭爵。"笔者还是持上文的看法,如果廖永忠是赐死,其子就不会袭爵,故而还是将其归为自然死亡。
沙场殒命
长兴侯耿炳文:建文元年八月,在真定平定燕王叛乱时战死。作为唯一活过太祖朝的开国元勋,耿炳文做到了对朝廷的善始善终。
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五年六月于胪朐河一役中战殁,追封安国公,谥忠壮。子曹泰袭封宣宁侯。
死于非命
1)胡惟庸党案
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
李善长一案爆发之后,上述7位侯爵被打为胡惟庸余党一起处死。
2)因罪伏法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以帷薄不修伏诛。这是《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而根据《明史》周德兴是因为儿子周骥秽乱后宫,而受牵连而死。
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被朱元璋连同其子朱暹一起亲自用鞭子打死。朱亮祖因镇守广东时欺罔朱元璋,致令番禺知县被无辜赐死,可谓死有余辜。
豫章侯胡美:洪武十七年赐死,当时死因成谜。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在《昭示奸党录》中提到胡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也就是和江夏侯周德兴死因相同。
3)含冤而死
颍川侯傅友德: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赐死。傅友德的死因其实和宋国公冯胜一样,他和皇第三子晋王之间的联姻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开国伯爵
2位伯爵之中,1人死于非命,1人寿终正寝。
忠勤伯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在流放海南岛的途中畏罪自尽。
诚意伯刘基:洪武八年四月去世,享年65岁。孙刘廌袭封诚意伯。
诚意伯刘基
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统计出在总共36位开国功臣之中,寿终正寝的有20人,占比为50%以上。另有2人战死,真正死于非命的为14人。而在这14人之中江夏侯周德兴、永嘉侯朱亮祖、豫章侯胡美基本属于罪有应得,实际为朱元璋所屠杀的开国功臣人数为11人,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朱元璋在李善长一案中将大批开国功臣打为胡党加以屠戮,此后又借着蓝玉案屠戮了一大批新晋功臣和二代勋贵。
朱元璋为其一姓之江山永固所做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行为,笔者无意为其辩护。但就此说这位明太祖屠杀了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则是简单粗暴和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通过统计,笔者不得不指出洪武三年所封的36位开国功臣,大部分都得到了善终。另外若是没有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长之案,则几乎所有的功臣们都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