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8年,63岁的汤和准备向朱元璋交出兵权,朱元璋大喜,问他要啥赏赐。汤和
公元1388年,63岁的汤和准备向朱元璋交出兵权,朱元璋大喜,问他要啥赏赐。汤和厚着脸说:“我什么都不要,只想要100个美女。”朱元璋瞬间无语,奈何金口已开,只好答应。其他大臣听闻后,都嘲笑汤和老不正经,但汤和却笑而不语。 (本文由民间故事改编而成) 都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在朱元璋称帝之后,这句话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不少心腹大臣都成为了王权的牺牲品。 但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却逆天改命,得以善终,他就是汤和。 汤和性格刚烈,志向远大。年少时,他响应义军起义,以勇武善战闻名,很快便升为千户,受到领袖的赏识和重用。 当时的朱元璋还在当地一所寺院出家为僧,法名朱重八,过着清苦的生活。汤和听说朱元璋出家当和尚的消息,深感遗憾,他毅然放下手中的兵权,来到寺院,劝说朱元璋加入义军,一同完成夺回河山社稷的理想。 起初,朱元璋对汤和的想法很犹豫。但汤和以兄弟之情相劝,表示只要有朱元璋在,他们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朱元璋经过深思,终于接受了汤和的建议,决定还俗从军。两人兴高采烈,踌躇满志地加入了义军。 在义军中,汤和和朱元璋配合天衣无缝,连战皆胜。朱元璋很快以出众的统帅才能和过人勇武,得到领袖郭子兴的赏识,被提拔为镇府,地位仅次于汤和。 有些参谋因为资历较深而对朱元璋不服,但汤和坚定支持朱元璋,并化解了众人的疑虑。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逐渐在军中确立了权威。 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接手大权,对抗元朝残余势力。在此期间,汤和始终辅佐朱元璋,出谋划策,跟随征伐,立下汗马功劳。 经过数年苦战,朱元璋终于消灭各路叛军,平定天下,在应天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开国皇帝。 大明王朝建立后,汤和成为重要大臣。但由于他性格直率,有时会直接批评朱元璋的决策,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一次,汤和在给朱元璋的奏折中直言不讳地批评朱元璋重用宦官并资财浪费。这激怒了朱元璋,使他开始产生猜忌之心。 察觉到朱元璋变化的汤和并未退缩,他认为忠言逆耳是臣子的责任。但其他大臣劝他应该谨言慎行,避免触怒圣上。汤和听从建议,改变了直言苛责的作风,但他的内心依然憋屈。 一次,汤和镇守边城时,向朱元璋请示军需却久久得不到回复。汤和借酒消愁,怨言“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意思是自己也可以另结高明。这番言论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大怒,认为汤和有谋反之心。 当听说胡惟庸谋反时,病中的汤和不顾劝阻,率领族人自发加入朱元璋部队,最终为平定叛乱作出了贡献。 在之后朱元璋准备削减将领兵权时,汤和为化解朱元璋的疑虑,主动请缨告老还乡。朱元璋欣然同意,甚至厚赏金帛以示离情。汤和谢绝财物赏赐,只求赏赐100名美女。 退居乡里后,汤和重新拾起年轻时的学业,研读典籍,过起清净隐居的生活。他还经常去拜谒朱元璋,述说家常趣事,朱元璋也渐渐放下戒心,不再猜疑汤和,最后恢复他的原官职务,加封他为信国公。
晚年的汤和引退政坛,在乡里创建学校,教导后学。他清正廉明,深得乡亲敬重。虽然退隐田园,但汤和内心依然挂念国家大事。 公元1395年,70岁的汤和在家中病逝。朱元璋为他举行隆重的公葬,亲自撰墓志铭,追赠东瓯王,以表彰他的功勋和忠诚。 汤和一生跌宕起伏,功勋卓著。他勇猛果敢,又知进退,在维护自身和国家之间找到了平衡。这份政治智慧值得后人学习。 汤和忠心报国的精神永远鲜活,他与朱元璋并肩创业的历史,也成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