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冷知识4则:什么是七情,什么是六欲?
1、烧香的历史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
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日常生活。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香料”传入了中国。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武帝时的香事格外兴盛,香具也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香品与香炉相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2、“七情”、“六欲”
儒家《礼记·礼运》所说的“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佛教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但把“欲”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上的“七情”稍有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这7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病症。
什么是“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提出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秀对此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说明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活得有滋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而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言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6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3、“有钱能使鬼推磨”
唐代张固在《幽闲鼓吹》的著作里编造了一个故事:有一新鬼,很瘦弱,见一肥鬼就问他何以能肥起来。肥鬼告诉他要到人间作祟,人们害怕就会给你东西吃。瘦鬼到人间后,见一家屋内有磨,就推起来,推了半天也没有捞到半点吃的,还累得半死。
这个故事,是说瘦鬼上了当,但鬼的原意是“作怪觅食”,也就是说,只要给鬼一定好处,就可以使鬼给人推磨。由此,后来就把“钱能通神”这句话通俗化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了。
4、趣话“红得发紫”
说某人一帆风顺,红得不能再红了,就形容他“红得发紫”。古时,紫属杂色,不如大红正统。孔子说过;“恶紫之夺朱也(见《论语》)。”可见紫色是不被看重的。
春秋时的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甚至因自己喜欢紫色而禁止百姓穿紫色衣服,自此上行下效,紫色反而成为高贵之色了。“紫”开始胜过“红”了。
汉唐时,紫色又进一步攀升,生活中高贵的东西常冠以“紫”字,如紫薇、紫檀、紫貂等。唐朝规定:一、二品高官穿紫色衣服,较低些的官员才穿红色。这时,若原穿红色衣服的官员穿上了紫衣服,说明由“红”到“紫”,就是提升到高官之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