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比李白大,才比杜甫高,他才是大唐最靓的仔?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春,京师长安,惠风和畅,百卉含英。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唐帝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帝都长安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更加巍峨肃穆。

此刻,朝廷正在长安东南的曲江举行盛大宴会,奖掖新科进士,这就是极负盛名的曲江宴,也是长安人民每年倾城而出的日子,他们都想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

曲江已是花如潮,歌如海。

宴会上,一白袍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怀抱琵琶,转轴拨弦、轻拢慢捻之际,曼妙之音自指间似泉眼细流而出。

曲风时而明快,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时而悲壮,又如易水送别,悲切痛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曲惊四座,现场观众的激情被瞬间点燃,掌声,啪啪声,尖叫声直冲云霄,仿佛欲刺破天穹。

“谁人奏之?”

在紫云楼观宴的玄宗皇帝拍着小胖手问道。

“回禀皇上,是本榜状元太原王维所奏。”贴身侍从答道。

“甚好,此等人才不需要再进行考核了,直接安排到太乐署上班吧。”

“臣遵旨。”

天了噜,这王维运气也忒好了吧,考上进士还不算,还得是状元,状元还不算,还得立马上班拿银子,我代表独木桥下的那些“天之败子”们流下了口水,真特么的要羡慕死啦。

你知道唐朝的进士有多难考吗,就拿这一届科考来说吧,通过海选从各地州府选拔出来的3000多名优秀举子,争夺25个进士名额,我眼睛一闭、掐指一算,靠!100个举子中才摊上0.8个。

可就是考中进士的这25名幸运儿,还需守选三年,经过翰林院的再次选拔考试,才可顺利入职,到时又要淘汰一部分。

“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四次参加进士考试,三次落榜,第四次终于考上了,然后再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是三次折戟,彻底成了一名“资深”复读生,好在他“脸皮厚”,最终通过了铨试。

好巧不巧,今天唐玄宗皇帝亲自参加曲江宴,更巧的是玄宗皇帝通晓音律诗文,而且是一个重症“音乐发烧友”,对文艺人才是格外赏识。唐玄宗在舞蹈和音乐等领域也取得了杰出成就,更被后世尊为梨园鼻祖。

看到这儿,或许又有很多人再次感叹:王维的运气真的不错哦,碰到了这么懂行的李大大。

运气吧,当然是有一点,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如莎翁所说,掌握我们命运的不是星座,而是我们自己。

成功还是要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就算是天才,那也得呕心沥血、百炼成钢,时年21岁的状元王维,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公元701年,两颗巨星划破天际,降临在盛唐大地,一是山西诗佛王维,一是四川诗仙李白。

一位诗佛,一位诗仙,他们是大唐诗坛最负盛名的天皇巨星,碰到了将会产生怎样的思想火花?无数的人都希望能看到这“世纪之碰”。

遗憾的是,据目前史料,尚未发现他俩来往的任何“蛛丝马迹”,这在大唐诗歌史上留下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留待人们去探索发现┈┈

王维出身五大望族之太原王氏,母亲则属五大望族之首的博陵崔氏。唐朝虽然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度,但论及门第出身,却是等级分明。

五大望族在社会上独享崇高的威望、尊贵的地位。至于尊崇到什么地步,举两个栗子就明白了。

据史载,唐太宗为公主选招驸马,本想竞争应该是相当的激烈,可出人意料的是,大臣们各种推脱,甚至装病不上朝,我想唐太宗当时的表情:%@#$%^^*&,唉,肯定是没法看了┈┈

200多年后,到了唐文宗这里,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唐文宗有意和宰相郑覃攀亲,想让郑覃的孙女嫁给皇太子,结果悲催了,又吃了闭门羹,人家郑大人坚决地把孙女嫁给了九品官的崔氏,姓崔的崔。

气得唐文宗差点吐血:“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光有好的出身还不行,出身和天赋是先天的,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一样“泯然众人”,像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就是一个反面典型,大家要引以为戒,坚决不向方仲永同志学习。

大凡名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童年,诗佛王维也不例外,元人辛文房所著《唐才子传》载:“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也就是说王维九岁就能吟诗作文,擅长草书和隶书,雅通音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辈子一事精致,便已动人,可人家王维般般皆会,件件都精,你只能叫他“神人”了。

唐朝文艺批评家殷璠所著《河岳英灵集》,将王维列为盛唐诗人之首,称之为“盛唐正音”;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王维的诗也给予高度评价:“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

诗佛王维更是将自己的一颗云水禅心融进青山绿水,诗中有画,诗中有禅,成为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派巨人。

相对于作诗,王维在绘画上的地位也许更高,“画中有诗”,后世誉其为“南宗画派之祖”,钱钟书也盛赞其“可以坐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画石飞去”这个成语故事,更是给王维的画技平添了一抺神秘的传奇色彩,就连王维自己也曾傲娇地表示“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王维之画作传世极少,所存多为摹本。

除了作诗和绘画,王维的音乐才能可称得上是“撒手锏”了,靠它迷倒了玉真公主,征服了唐玄宗,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良好开端。

王维的音乐神技有多牛呢?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搞到了一副奏乐图,但不知其名,王维斜了一眼,轻描淡写道:“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有好事者,请来乐师演奏,一对比果真分毫不差。

王维怀抱如此多门利器,当然不是上天赐与的,他也曾经历种种磨难,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在王维九岁这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暴击---他的老爸不幸去世,刚刚品尝到的父爱戛然而止。

母亲崔氏,这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一生笃信佛教的俗家弟子,用佛VS厄,带着6个儿女(长子王维9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回迁娘家蒲州艰难度日。

王氏家道中衰,没爹的孩子早当家,少年王维作为家中长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他不忍母亲日夜劳苦,常常瞒着母亲,在读书之余,临摹书、画,篆刻印章,拿到集市兜售,换些碎银补贴家用。

苦难的生活让少年王维飞速成长和强大。

公元716年,15岁的王维终于走出家门,向帝都发出了少年最强音:长安,我来了!

只是对少年王维来说,理想有多大,现实就有多残酷,第一次参加科考的他,不出意料的落榜了。

落榜就落榜吧,可是有点搞笑的是,王维和一个同样落榜叫李祖虚的同学,俩难兄难弟一合计,异想天开,决心效仿先贤,隐居终南山,企图通过“终南捷径”达到出仕的目的。

只是到了终南山,他俩天天盼星星盼月亮,望穿八百里秦川,也没看到朝廷来人请他们“出山”。这李祖虚同学身体也实在是虚,上山没几天就病倒了,接着终于“出山”了---被担架抬送下山,急紧就医。

山上草庐里只剩下王维一个人了,寒蝉凄切,凉气刺骨,一股股乡愁如潮水般肆意扑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好的诗句,就是言浅而意深。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撩拔了多少读者的“G”点,引发了多少游子的共鸣,刷屏千年而不衰,这就是诗意的力量!

最后在终南山,王维弹尽粮绝,饿得头晕眼花,找不着北,不得不自己“出山”---装逼失败。

作为诗佛的王维,字摩诘,没有辜负老妈给起的名字,他像法力高深的佛教居士维摩诘一样,内心隐忍而强大。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选自《少年行四首》

诗中体现了少年王维的无畏无惧、飞动厉扬的精神面貌,少年游侠的形象呼之欲出。

在高人的指点下,王维怀抱琵琶,身背诗卷,奔走洛阳、长安二都,拜谒朝廷郡望、文坛耆宿。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一大早就去敲人家大门,递诗稿,求推荐;傍晚紧跟在人家的“宝马”后边跑,吃了一肚子的灰。

个中艰辛,一言难尽。正如有人所讲,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天道未必酬勤,但你不勤,肯定没机会。

好在王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凭借自己在诗、书、画、乐上的深厚造诣,经数年打拼,王维终于在长安城蹿红,“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王待若师友”。(宁王、薛王都是唐玄宗的兄弟)

长安城里的王公显贵、文人墨客无不以结识王维为荣,王维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带巨星光环,迷死了一波又一波粉丝。

岐王李范也跟他的皇兄玄宗一样,是个狂热的音乐发烧友,更是王维的资深脑残粉。(这个岐王就是杜甫诗句里“岐王宅里寻常见”的岐王)

但诗佛就是诗佛,王维始终宠辱不惊,恬淡如水,因为他的梦想还没实现,那就是科考入仕,重振王氏门楣。

只是和他一同来长安求功名的弟弟王缙,告诉他一个坏消息:听说今年的考试,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得到玉真公主推荐,第一名恐已内定。王维不免心有惆怅。

岐王得到消息,看到偶像闷闷不乐,安慰道:摩诘不必担忧,我来安排。

不几日,岐王在府上宴请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胞妹,唐玄宗对她甚为宠爱,要星星不敢摘月亮。这玉真公主同样精通音乐,能诗善文,且乐于提携文人,李白、高适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客。

这样规格的宴请,怎能没有音乐助兴,只见岐王对着早已准备好的王府乐队打了一个响指,坐在乐队中间的王维开始了琵琶演奏。

只见王维轻拨琴弦,指尖翻飞,大弦嘈槽,如雹落玉盘,小弦切切,若喁喁私语。一霎儿草际鸣蛩,惊落梧桐;一霎儿箭穿云霄,万马齐鸣。

一曲终了,满座为之动容。玉真公主听得是如痴如醉,赞道:“皇兄府上真是藏龙卧虎呀,竟有如此乐工!”

岐王闻之一笑:“皇妹误会了,此人并非乐工,乃是为兄知音,音乐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小玩玩而已,他的诗词绘画更是当今独步。”

“哦,此人还懂诗文绘画,可有诗作可赏?”,玉真公主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拱”上来了。

王维上前一步,拿出诗稿,恭恭敬敬递于公主:“学生乃太原王氏王维,参见公主殿下!”

公主翻开诗集,几行红笺小字映入眼帘,哇,这字写得好好漂亮,接着轻声念了出来: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哇,这首诗我早已拜读,原以为是先贤大家所作,没想到出自少年郎之手,了不起呀,有如此才华,何不去应举,为我大唐效力。

“皇妹,他不是不想参加,只是听说皇妹已将解头许于他人,恐怕他是不会去赴试了┈┈,大唐失此人才,可惜了,可惜了呀”,岐王作出痛心疾首状。

玉真公主此前沉迷听歌赏诗了,这才得空“凝视”王维,已经更过衣的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白衣胜雪,目朗如星,风姿天成。

阅人无数的玉真公主不禁叹道:“有如此颜值,又何必有如此才华!”

随即笑着对王维说:“你若应试的话,我当全力推荐。”

凭着自身的才华和颜值,有了岐王的“包装”、玉真公主的加持力挺,唐玄宗开元九年(721),21岁的王维状元及第,同时和他一块参考的弟弟王缙也喜中进士,兄弟俩同一年考中进士、一门双响,这在当时传为佳话。

而此时的李白还在四川“原地打转”,杜甫还是小屁孩一个,天天摘梨摸枣,爬房揭瓦。此时的王维是一枝独秀,独步天下!

金榜题名的王维自是春风得意,不久又实现人生中的另一大喜-----洞房花烛,和远房表亲崔小妹喜结连理,燕尔恰恰,三月桃花,二人一马,信步长安街头,羡煞了无数吃瓜群众。

月满则亏,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人红是非多,大红大紫的王维防范无效,遭到当头一棒。

话说在曲江宴上,王维的一只曲子就征服了唐玄宗,被直接任命为太乐署太乐丞,也就是皇家歌舞团团长,对王维来说也算是马马虎虎专业对口吧,王维也是干得风生水起。

一天,王维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大型舞蹈《五方狮子舞》,准备在重阳节的庆典活动中表演。

岐王几天没见到王维了,就直接找到太乐署来了,看到王维正在排练《五方狮子舞》,提出要看黄狮子舞,王维很是难为情,因为他知道,黄色是皇帝专享,只有皇帝可以“黄”,别人要“黄”,那就扫你不商量。

为人谦谨的他,经过请示领导同意,勉为其难地让岐王看黄狮子表演。

果然如王维担心的那样,不久就因为“伶人舞黄狮”被人一举告发,贬到千里之外的山东济州任职司仓参军(其实就是一个仓库保管员),这下王维的专业终于不对口了。

这时的岐王却躲在一边装猫不吭声,生怕引火烧身,真是成也岐王,败也岐王。说到底王维贬官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玄宗可不希望自己的兄弟身边聚集大量英才。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贬谪路上,王维百感交集,人生如闪电,空幻而倏忽。纵然是诗佛,也很难一下子承受这样的打击,“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对未来,王维不敢自信了。

事实上王维的预感没有错,他在济州苦熬了四年后,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可等待他的不是官复原职,而是再次外放----到淇上赴任。

罢黜外放的日子,王维最牵挂的是自己的母亲和一众小弟小妹们: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节选《偶然作六首(其三)》

寡母含辛茹苦培养6个孩子长大很不容易,身为长子的王维却不能在母亲身边为母分忧,心中是愧疚万分。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看到家乡来人,王维将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化成了这淡淡一问,语言质朴,寓巧于拙,“有悠扬不尽之致”。

好在王维毕竟诗名远扬,公元728年王维返回长安,受到名相张说的推荐,被任命为集贤院校书郎,虽然职位不高,但总算是回到了正轨,而自己的上级是颇为欣赏自己的名士张九龄,作为文坛前辈,王维对张九龄的学识和人品极为敬重。

不久,在长安,王维碰到了大自己12岁的孟浩然,和王维一样,孟浩然也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两人并称“王孟”。或许是久于世情疏,孟浩然在公元729年春试中进士落第。

作为好朋友的王维自然要摆酒安慰,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

突然下人来报:圣上~~~驾到-----

“额的个妈呐!”

这襄阳布衣孟浩然可吓坏了,按唐律:布衣身份,不能面见皇上。孟浩然双腿发软,直接滑到椅子下面,好在他大脑还没失灵,一个匍匐钻到了床底下。

诗佛王维就不一样了,淡定整理衣冠,恭迎圣驾。

“王爱卿可有客人在此?”玄宗皇帝瞄了一眼桌上的两副杯盏。

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报。

“哦,是孟爱卿呀,朕听说过他的诗名,快让他出来吧,恕他无罪。”

孟浩然不得不从床下匍匐而出,灰头土脸,一脸狼狈地俯伏在玄宗皇帝面前,叩拜圣驾。

唐玄宗看到孟浩然这副熊样,硬是忍住没笑,问道“孟爱卿最近可有诗作?”

孟浩然平生第一次经历如此大的场面,他身如筛糠,紧张至极,见皇帝索诗,慌不择言,脱口吟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

不才明主弃?玄宗皇帝一听龙颜大怒。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说完拂袖而去,孟浩然呆若木鸡,虚汗淋漓,一脸懵逼。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假若孟浩然能真实发挥水平,情商在线,或许-----

哪有那么多或许,事实上就是孟浩然如此大才,却终身不得仕。

王维在仕途刚有点起色,不料推荐自己的张说故去,而欣赏自己的张九龄回乡守制,好友孟浩然受到“惊魂一吓”:“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也返回襄阳了,王维顿觉生活索然无味。

这还不算什么,更大的不幸正在路上。

公元731年,王维的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这对王维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要问王维对妻子的感情有多深,王维并没有留下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豪言壮语。

此后年仅30岁的他,只是默默地做着一件事:孤居一室三十年,不曾续娶!

被网友戏称大唐第一“渣男”、曾经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动人诗句的元稹,在妻子去世不到一年就有了新欢。“始乱之,终弃之”简称始乱终弃,这个成语也是从他这儿来的。

白昼之光,怎懂得夜的深沉,沉默的人爱得才最深!

失去一个人,便失去了一座城。

此时的王维已厌倦长安的生活,既然灵魂已经出窍,那么就让身体在路上吧-----王维辞掉来之不易的官职,开始巴蜀、荆襄、吴越之漫游。

轻舟江山,醉看人间百态。

闲云野鹤,踏遍千山万水。

徜徉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清空自我,一路放歌,王维卸去沉疴,心清气爽。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之以微笑,她也会给你一个大大的surprise

公元733年,张九龄丁忧结束,不久拜相,王维上书道贺明志,被提拔为右拾遗,从八品,与十年前的太乐丞同一个级别,换句话讲,王维同志十年没升官。

只是官场如战场,波谲云诡,风云变幻。三年后恩师张九龄,唐朝最后一位名相,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所“刺”,贬为荆州长史。

和贬官张九龄最为亲近的王维则明升暗降,虽然升为监察御史,却总是以各种理由被派出远差、出长差。

先是以慰问军队的名义将他支到了荒远的凉州,冰凉的凉,然后又以选官的名义,将他派往岭南,岭南的最大特色好像就是贬官特别多-----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当年给友人写的送别诗,一不小心就流传了千年,成为送别诗中的经典名句。此刻的王维体会到了“被送别”的滋味,心中是别有一番感慨。

好在经过亡妻之痛的诗佛王维,灵魂已得到升华,“众生皆苦,心无惊怖,则安稳常在。”母亲教导的话语时常警醒着他,放下、不争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在凉州,王维没觉得有多凉,相反,雄浑阔远、悲凉壮美的塞外风光,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乃千古名句,意境雄浑,壮观千古,一轮红日横亘沙海之上,黄河九曲回肠穿梭其间,烽火台上浓烟冲宵,不由让人如临其境,“诗中有画”实非溢美之词,此句可领略一二。

几年后,王维从边塞返回长安。

只是曾经奋发有为的唐玄宗,此时已丧失了昂扬斗志,奢靡享乐,疏于国事。大权在握的李林甫,妒贤嫉能,排除异己,嚣张跋扈,大有“指鹿为马”之势。

清高恬淡的诗佛王维又怎能与之为伍。归去来兮,退隐林泉,以静制动,半隐半官,这或许是诗佛的高明之处。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象之唯美,意境之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一个高卧云林、远离尘世的隐士形象即刻呈现眼前。

再来欣赏一下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最为有名的一首: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雨初霁,如银月光下,青松如盖;山泉清冽如素练飘于山石之上。

浣纱女神,竹间嬉笑;莲叶田田,倚风摇曳,渔舟若隐若现,穿梭其中。

纵使芳华消歇又如何,这地方你值得留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

王维的隐士生活很快让另一场不期而至的“事变”给“搅和”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江山摇摇欲坠,洛阳、长安很快陷落。

可怜的王维扈从不及,不幸被叛军所俘,更不幸的是这安禄山本是一介武夫,大字不识一箩筐,却又附庸风雅,非得装作自己很有文化的样子,就想拿王维来作门面,借此抬高自己,非要给王维官做。

王维作为一清高文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自然是不肯就范,被安禄山逼急了,先是故意吃馊饭,让自己拉肚子,接着再吃哑药,非要把自己弄残不可,目的就一个-----非暴力不合作。

可这样的“废人”,安禄山就是不肯放过,硬是给王维安排了一个所谓的官职。

不是说,人世间最幸福的事就是做爱做的事吗?对王维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被逼着做官吧。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肃宗对叛军伪政府的伪官进行了清算,幸运的,王维死里逃生,原因有三:一是有诗为证,自己是身在贼营,心系大唐。

凝碧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二是王维的弟弟王缙在平叛中立有战功,愿意削减官职,为兄长赎罪。三是王维做伪官,实在是情非得已,他是不幸落入叛军之手,并非主动投降,任伪官期间也是出工不出力,更没有残害人民。

此时在朝廷任左拾遗的杜甫,也写诗“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力挺王维。

王维终是逃过一劫,后来还几番升迁,最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后人又称其“王右丞”。只是王维经此一劫,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愧疚感,他对政治的最后一丝热情也被浇灭。

晚年的王维隐居于风光秀美的辋川别墅,安禅悟道,和山水为伴,看花开花落,听蝉噪鸟鸣-------

这里有风竹秋韵: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有木蓉花开: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里有秋桂鸟鸣: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里有诗佛王维的幽怜自艾: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是诗佛王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曾经拥有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对王维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上天纵然给了王维很多,但又“公平”的让他失去了很多,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完美无缺。

王维幼年丧父,壮年丧妻,中年丧母,一生无子,30年孤独,仕途蹇塞,安史之乱后虽然侥幸逃生,但“失节”一说又让他背上骂名,为后世所谓道学家诟病,而他自己也为此抓骨挠心、痛彻心扉。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纵观历史长河,没有哪个文化大师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作为生命的个体,他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生存,王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的高人。

作为一个文化人,王维在政治上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诗、书、画、乐、佛等多种身份于一身。

他在盛唐诗坛开辟的清丽雅洁诗风,代表了“盛唐正音”,他在书、画、乐、佛等领域也都开花结果,成就斐然,论综合实力,说他是唐代诗坛第一人也不为过。

俗世有终,公元761年,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王维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从容地给家人朋友留下了书信,随后停笔坐化,连“告别”都是这么的佛系,千百年来,孰有几人?

他是佛于尘世间盛开的一朵奇葩,清新脱俗,静而益香,从未凋零-------

<>

参考资料:

1、《王维传》夏葳  

2、《唐代大诗人故事集诗佛•王维》

----唐代大诗人故事集编委会 

3、《唐宋诗鉴赏辞典》 付德岷 主编

评论问答

我一向把专利看得十分神秘、崇高并且非普通人所能为,直到认识了他,西南政法大学一个普通的小伙子黄伟。那是在从成都到重庆的路上,小黄与我同行。车子以每小时140千米的高速行进,风驰电掣一般。小黄突然转过头跟我说:“ 王老师,你看隔离带上的树是不是被车速带得好像都在晃动。”我定睛望去,果真..

冯家妹:脚踏实地的女孩才是真正的“超女”PK后的辉煌:“超女”包围了我的生活2005年7月5日,是2005年度“超女”大赛成都赛区5进3的PK大赛,湖南卫视演播大厅里流光溢彩的装饰,丝毫掩不住比赛时的紧张气氛。晚会进行大约一小时后,PK赛开始了,冯家妹这个清纯得让人吃惊的女孩,又一次站到了残酷的边..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在《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骚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所以他选择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再往前走,复行数..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

唐玄宗时,渤海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长安,唐玄宗召见番使,下令翰林学士宣读番书。不料翰林学士打开番书,见上面全是些鸟兽文字,竟一字不识。唐玄宗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个人识得。唐玄宗大怒。翰林学士贺知章回到家中,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引发迹中客人李白的关注。李白问明情形,道:惋..

女孩子,优秀才是你的发言权作者:杨熹文(网上人称老杨,常住新西兰)那是我背井离乡的第一年,家乡已经把夏天过腻了,我却一个人在南半球强撑着活过一个寒冬。我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端盘子,全靠这份工作为下个学期的学费攒资本,经常熬夜写作业的虚弱睡眠和高强度的工作量让我的记忆力有些吃不消。..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的佛性更是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地抬头..

高枫坐火车回老家,买的是卧铺的票。他睡不着,便准备看看报纸打发时间。突然间,上铺有人说话了:“兄弟,睡不着呀?我也是,咱们聊聊天吧!”“好啊!我也正想找人说说话呢!”两个人聊了起来,聊得很投机,这让高枫觉得旅途不再枯燥。天亮了,一个女检票员进来检票。看过高枫的车票后,检票员抬脚准..

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李白一番。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官比李白大,才比杜甫高,他才是大唐最靓的仔?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30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