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至今仍无人破解,你知道几个呢?
阴谋,是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欺骗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而阳谋,则是利用人性,让人明知前面是坑,还不得不跳。
相对比于阴谋,阳谋更无解。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至今也没人想到破解办法。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算得上是阳谋的典范,就是把选择给你摆出来,而你在权衡利弊之后,必然选择我想要的答案。
在魏国和赵国交界处,有一个叫中山的地方,中山原本是个小国,后来被魏国占领,赵国又趁着魏国国丧,把中山据为己有。
因为这件事,魏国魏惠王一直耿耿于怀。
于是到了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想要派庞涓将中山抢回来。
而庞涓却认为,中山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土地,魏国兵强马壮,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魏惠王觉得庞涓说的有道理,于是庞涓就带着兵马围攻赵国都城。
赵国眼看都城不保,赶紧向齐国求助,并承诺,只要赵国得以保存,中山这个地方就是齐国的了。
齐威王应允后,派出田忌和孙膑出征,一个将军,一个军师。
尤其是孙膑,他和庞涓师出同门,非常了解庞涓,而且他的腿也是被庞涓弄瘸的。
于是,孙膑提出不要直接加入魏国和赵国的战场,庞涓带兵出征,魏国国内必然空虚,不如直捣黄龙,围攻魏国都城,庞涓必然退兵,等他退兵,再在半路伏击。
果然,在他们将魏国都城围住的时候,庞涓立刻带兵往回走。
赵国都城解困。
庞涓在返回途中遭到埋伏,损失惨重。
此为围魏救赵。
正因为孙膑了解庞涓,就明摆着告诉你,不退兵你就算打下邯郸,你连国家都没了,庞涓只能选择撤兵。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了解的比较多的就是曹操控制汉献帝。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汉献帝被逼的四处逃窜。
而曹操当时虽然有一定的权势,却因为出身低微,很多时候不能服众。
于是曹操到洛阳把逃到洛阳的汉献帝“请”到了许昌。
就这样,曹操控制了汉献帝,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很多时候人们都顾忌天下大义,不愿背上造反的名声,只能听曹操的。
曹操也因此笼络了一批文臣武将。
二桃杀三士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这个计谋就是晏子出的。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将军,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个个都非常勇猛,颇有功绩,还是非常好的兄弟。
然而他们有一个缺点就是看不起朝堂上的文臣,觉得武将更厉害。
齐景公也怕他们三个功高盖主,于是找晏子谋划除掉他们。
于是在一场宴会上,晏子让人端上来了两个桃子,跟三个人说,谁的功绩大谁就能吃桃。
其中公孙接说自己曾经救驾于危难,和老虎搏斗,自然应该有一颗桃子,于是就拿了一个。
田开疆说自己开疆扩土之功,于是也拿了一颗桃。
剩下古冶子眼看没有桃子,气得不轻,说自己曾经有救国之功,如果他都不能吃桃子,就没人能吃了。
古冶子说完,公孙接和田开疆都有些自惭形秽,干脆放下桃子,拔剑自尽。
眼看自己两个兄弟都因为这件事自杀,古冶子觉得是自己逼死了两个兄弟,干脆也拔剑自尽。
就这样,晏子利用他们三个的性格特点,仅仅用两个桃子就杀了三个人。
推恩令
上边三个阳谋已经是利用人性,无解的计谋,而推恩令则更厉害。
汉朝时期,刘邦为了巩固江山,将自己的亲戚们都封了王,给了封地,让他们去治理那一片土地,以防有人叛乱。
然而随着权利传承,藩王与中央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且他们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和中央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于是削弱藩王的权利成了皇帝必须做的一件事。
然而随着汉景帝的武力削弱计划的进行,差点引起大战,幸而周亚夫强势镇压。
后来汉武帝时期,谋臣主父偃给汉武帝献计,推行推恩令。
在原本的规定中,藩王的位置和土地都要由嫡长子继承,而推恩令中则推行藩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庶子继承,但分到土地的庶子则不是王,只能降为侯,受到中央管制。
虽然都明白这是在削弱藩王的实力,但是这件事又不得不推行。
因为推恩令下达后,庶子能得到利益,于是就有庶子想尽办法讨好父亲,以拿到土地,如果他们的父亲不给,他们甚至会联合起来杀掉嫡长子。
在利益之下,庶子们“各显神通”。
藩王的权利也不断背削弱,中央达成目的。
虽然这种办法实行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却没有什么风险。
而且因为关乎庶子的利益,整个事件只会朝着中央的想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