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之 郑世家 - 小国生存本不易,奈何总是起萧墙


写在开篇,

郑国,不像齐鲁这类自周建国一来就存在

郑国的存在也解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春秋战国诸侯国可以到数百个之多

郑国的建立则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诸侯的封地除了册封、抢夺,还能怎么来?

                             郑国的由来 


彼时,周武王初定天下,他是这么安排的


天子六军,军事实力高于诸侯国


直系王侯,拱卫都城,大功臣者居要地


人头有限,分赏容易,作为分封体制的制订者,周公旦其实走的也是阳谋,如此一来,诸侯会一直没有实力对抗天子,天子便可稳稳的统治天下,以及震慑天下


这一点,同天子一起讨伐,小国为主,可见一斑


郑国,并不是周开国时分封,而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叔叔


周宣王也不知道是年龄原因,还是考查他,一直到宣王二十二年,执政了22年后,封弟弟于郑


一般的记录在这里,我们习惯会默认为,有个地,叫郑,就像当年成王桐爷封叔虞于唐


直到郑世家,看下来,这个郑,不见得是个固定的地,更像一个“诸侯建国许可证”


郑桓公姬友,是首代的诸侯,开局就是“公侯伯子男”的首位,爵位一次到顶


郑桓公在周幽王时,被封为司徒,虽说周幽王昏晕些,桓公还是不错的;你可以理解为帝王,着实没啥事,吃喝玩乐是常事,只不过不能玩大了,玩大了是昏君


郑桓公注意到幽王这人早晚出事,就惦记着赶快给自己的家人们找个地方安顿,于是有一番超越时代的话


郑桓公问太史伯:“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


他认为太史伯是与上天走的近的人,和他确认好比得匮天道,看看太史伯的回答,译成白话文


太史伯,分四个部分


东部,可,都是贪婪之人,且都是自家人,您现在得势,一听您去,自然会孝敬您


南部,否,火神祝融的后裔,楚国与周的国运是相反的,周不济楚兴盛,您不会被礼让


西部,否,其民贪而好利,您属于开国,缺乏依仗,与之也是争利,不能长久


太史伯没提北方,郑桓公也没问,因为北方是西戎的天下,开国,还是小国,本就不该考虑


郑桓公一听,问出了个千古好问题


             “公曰:“周衰,何国兴者?”


太史伯的对答,也是千古好答案


太史伯:未来替代周,应该是齐、秦、晋、楚


他说了一些道理,但那些道理仅仅是基于传承,没有说出实话

从这个问题回答,到折射出来两件事的重要性


一、读史以明智,对常人而言政治也不得不忽略


二、史记、资治通鉴,真的很有必要,尤其后者


常人对政治往往是两种态度,


要么,完全不在意,你不在意,就会忽略这个时代的方向,你会在这个点去买房,买股票


要么,假装特在意,在意到大选貌似他定的一样,谁是谁的谁谁谁,也有点太过


那么合适的态度是什么?郑桓公做了个榜样


      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我们分析一下桓公的行为


首先,他不一定看不清形势,只不过需要个验证


其次,他找太史伯是问对了人,那个时代能有足够的人认知的人,一定是这波人,包括太史伯、天官、图书馆馆长之类掌握大量古今之事的人


最后,他形成判断后,快速出击,在自己有权有势有信任的时候,部署完毕


虢国、郐国争相献城,十邑,郑国,成!


史上最容易的建国完成,秦国看着都流泪

                            郑国的老几位

 

开国的郑桓公,确实如自己所愿,把自己家属安抚好了,也没躲得过自己的预判,果然被周幽王坑了

桓公的儿子,给自己的儿子挖了个坑

评论问答

创业第一步就业还是创业,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前都会面临的一个抉择。我也曾经去外地找过实习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回到了家乡————文港"毛笔之乡,华夏笔都"。可我们家父辈开始做的却不是毛笔,而是金属签字笔。不同于市面上随处可见的中性笔,金属签字笔更多的是一种内敛的独特气质。因为是..

少年时的他最喜欢的是舞蹈,渴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家。可是,因为家里很穷,父母根本拿不出钱来让他去专门的舞蹈学校学习,只能让他去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工。他一点也不喜欢做裁缝,觉得这样下去是在耗费自己的生命。他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痛苦。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无比崇拜的一位舞蹈家,觉得只..

通常有两种人能够取得成功,一种把成功当成追求,另一种被生存逼迫,不成功就成仁。而剩下的那些人,则只能碌碌一生。到现在为止,我觉得,生存是一个人首先要面对的事情。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因此在大学毕业之后,需要自己去找工作。首先是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以后结婚了,大部分..

1一次坐飞机,遇见一个小伙儿,一路上我们用普通话聊天。飞机到北京,他问我:“你是北京人吗?”“不是,”我答,“我是南京人。”他顿时惊叹起来:“我也是南京人啊。”原来聊了一路,却是老乡。老乡相见分外亲,各自留了电话和MsN。网上经常问候,有一次他说,他在北京两年了,我是他唯一认识的南京..

网上盛传《200年来的未解之谜一览》,其中一条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本文是历史故事网对此的后续说明。最终的结论是:那8具骨骼不是史前人类,而是史前巨猿,雷同好莱坞电影中的金刚。以下是具体资料。据英国《泰晤士报》、《每天邮报》2005年15日报道(有乐趣的读者可以去检察原文),..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一定要感谢..

作者:李志刚自唐开科取士以来,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用率很低。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用10万余名进士,均匀每年录用进士76人。杜佑在《通典选举六》说:开元时每年录用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用的进士均匀不到二十七人。能考中进士的,大抵相当..

第一个探险家的报告中国史籍中最早的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有些书籍,曾把《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分改称为张骞所著的《出关记》。这个提法尚有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只在《隋书经籍志》见到著录有一种地理类的书,叫《张骞出关志》,没有注出作者。而这个出关志排在南朝宋的僧人..

小城里来了个小马戏团,每场表演1个小时,成人10元,儿童5元。我替他们担心:这么低廉的票价,这么长的演出时间,怕是只能赚饭吃。进场之后,我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小马戏团只怕要赚大钱。票价上,儿童5元,微不足道。但每名儿童至少带来一个大人陪同,所以,场子里的近300个位置座无虚席。场地设在..

乡村的夜晚,总是那样的迷人,浩渺的天穹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高悬天空,淡淡的星月光使山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此时的她,依旧像往日一样,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河边。她在一棵树下,来回不停的踱着步子,习惯性的向村外的小径眺望,期盼着三哥的出现,但她知道,这一切都只能是幻觉了。夜色小河边的花..

本内容由发布在羽扇纶巾最书生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史记 之 郑世家 - 小国生存本不易,奈何总是起萧墙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羽扇纶巾最书生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17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