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




孟子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只一句话,便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人生在世,岁月更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得到更多新的东西,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这时,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就像在很多时候,面对家庭、事业、人情往来等众多选择,我们无法兼得、兼顾,只能着重取其一。

那每一个年龄段,最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十岁:取天性,舍算计

东汉的孔融,生性纯良,四岁时,父亲让他给兄弟们分梨吃,孔融依次把大的分出去,自己只拿了最小的一个。

当父亲问及缘由时,他认真地说: “哥哥比我大,要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

听罢,父亲为他的纯真天性竖起了大拇指。

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说:“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

不要告诉孩子,世上没有超级英雄,你不会变身,也打不了怪兽,在这无忧无虑的年纪,守住他纯真善良的天性,护住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而不应该让他看到过多的计较。

如此才能在严肃、多变的世界,时刻保持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

二十岁:取朝气,舍安逸

一提到霍去病,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传奇故事,觉得既热血又青春。

十七岁,他带领八百骑兵出征,大胜而归,封冠军侯;十九岁,率一万精骑攻打河西地,势如破竹,令匈奴哀叹“失我祁连山……失我焉支山”;二十一岁,率军奔袭两千多里,歼敌七万人,从此“漠南无王庭”,被封为“大司马”。

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

生逢盛世,当有为之。

在二十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最该保持朝气,舍去“躺平”的安逸和“躺赢”的幻想。

纵使自己的梦想会遭遇冷眼、嘲笑,也要敢于追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活出最出彩的自己。

未来,永远属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者,属于借一束微光,就能倔强生长的有志青年。

三十岁:取小家,舍应酬

汉宣帝时,有个叫张敞的官员,为官期间,嫉恶如仇、赏罚分明,为人称道。

有时下朝坐上马车后,他不仅让车夫赶马快跑,还会自己用折扇拍马,为的只是赶紧回到家与夫人团聚,为她画眉,自此,“张敞画眉”的典故开始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夫妻恩爱。

林语堂先生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三十而立,立己成人。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要尽可能地舍去一些无效的酒局、饭局、牌局,回归自己的小家:对日渐老去的父母,多一些孝顺;对相濡以沫的伴侣,多一些体贴;对活泼可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

家和万事兴,人和财运旺,风雨人生,无论你多大,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温馨的避风港。

四十岁:取清醒,舍糊涂

嘉靖时期,奸臣严嵩把持朝政多年。

期间有不少官员直接上疏弹劾、犯颜直谏,最后或被贬、或被革职,而张居正清楚,这种硬碰硬的方式发挥不了更大价值,于是,他忍辱负重、明哲保身,即便提意见,也能避免情绪化地发生冲突。

正是由于张居正的清醒、不冲动,才使得他的仕途一路坦荡。

古语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四十不惑,当取清醒,舍糊涂:

第一,不等,时机转瞬即逝,等来等去往往徒留遗憾;

第二,不靠,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第三,不怨,抱怨是一剂毒药,只会大量消耗能量和福气。

人到中年,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活得游刃有余、进退有度。

五十岁:取天命,舍强求


北宋词人柳永,年轻时素有文才,却屡试不中,归根到底,在于他的词风,非当时主流审美。

为此,他不仅与主考官辩论,还在一怒之下写词发泄自己的不满,此后屡屡不中,后来由于录取条件放宽,五十一岁的柳永终于中了进士,可是他却始终官运不济,好在后来柳永想开了,他放下“在政坛大放异彩”的执念,专注于写词,最终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婉约派”佳作。

古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命已到时,当修一颗平常心,那些爱而不得的人,就放下吧;曾经追而不得的梦,就看开吧。人这辈子,别和任何人过不去,尤其是和自己。

余生,不强求,不留恋,不执念,先尽人事,然后听天命。

六十岁:取自乐,舍纠结

唐代刘禹锡一生,有着一道鲜明的分水岭:30岁前,事事顺心、春风得意;30岁后,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他为官40载,却有23年都在被贬官外放,直到晚年时,才被调回了京城。

飘浮半生,见惯了人情冷暖、荣辱成败的刘禹锡,终于意识到:争名夺利,都是浮云。

于是,他便改变立场、放下抱怨,开始享受生活。

《小窗幽记》中说:“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六十耳顺,当取自乐,舍贪婪。

不要让闲言碎语,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要让“壮志未酬”,左右当下的状态,可以冲一壶好茶,轻摇蒲扇,感受身边的美好;

也可以选一个心仪已久的目的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时你就会明白:放下无谓的追逐,享受够得着的幸福,是如此自在舒畅!

七十岁:取童心,舍悲叹

古语有云:“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

一个有童心的老人,会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而焕发青春、收获快乐,反之,若时常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则会暮气沉沉、疾病缠身。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虽然无法抗拒生命的流逝,却可以通过养一颗童心,来延缓精神的衰老。

人至暮年,该如何保持童心呢?

一来,常好奇、多体验。

不妨学学摄影,留住眼中的春秋夏冬;或者学跳舞,在每一个日升暮落,翩然起舞,当你能玩、会玩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帮你找回年轻时的感觉。

二来,结童友、拾童美。

可以寻一个“忘年交”,和孙辈一起“瞎聊”,一起游戏,感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重拾爱美之心,管理好自己的体形、面容、精神和气质。

丰子恺说:“你若可爱,生活就可爱。”

这世间,其实从来就没有大人、老人之分,只有长皱了的“大孩子”和“老小孩”。

未来养一颗童心,不悲叹,不落寞,傲视生命的界限,感受世间皆烂漫。

生命,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风景,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享受好每一个当下,守护好该取的,放下该舍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往后余生,愿你我能不惧岁月蹒跚,坦然面对所有的取舍与得失,自在生活。

本文作者:霞光满天 有书

评论问答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

“你带的都是李云龙那样的人物,你要让这种英勇善战的人服你,这需要能力。不是有权力就行的,你有没有智慧,你有没有能够吸引他的人格魅力?”她曾是中国啤酒行业大集团中最年轻的董事副总经理。加盟青岛啤酒后,她使青啤在华南连续三年年增长率达到270%,被誉为“营销铁娘子”。 当又一个十年即将过..

一直以来,章小蕙这个名字,是和“克夫”、“拜金女”、“丧门星”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女人要背负这么多不堪的骂名,所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是她,依然衣着光鲜、从容自信地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向外人证明:我是打不倒的!这样的一个女人,不由得让人对她产生了许多好奇。借着..

女人如红酒,只有千回百转的酿造才能成为世间珍品。一杯红酒从葡萄枝头到夜光杯中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一个女人从脆弱青涩到成熟优雅需要多少次历练?在祝晓琳——这个如红酒一般沉蕴迷人的女人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20年前,她会因为上司的一句责骂失声痛哭,如今,她的生意已经横跨中法两国,而她也..

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去。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无奈地结束学业,挑起赡养母亲、抚育弟妹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他坚信,建立更..

人物简介:王宇,河北廊坊人,出身穷困,北漂一族。由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到自己发明创造无烟烧烤工具,使烧烤成为中华名小吃;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创业项目奖”、“创业带动就业首选推荐项目”等荣誉称号。5000块的小本钱三十多年前,河北廊坊一个普通农家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个村庄,在廊..

凤凰卫视的男主持人里,我最喜欢胡一虎,黝黑的皮肤,一双电眼,浑身上下似乎永远散发着活力和动感,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已经过了四十岁的男人。将这些赞美之词告诉胡一虎,他很开心地大笑,孩子一样地追问“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的吗?”而在胡一虎的心目中,最棒的主持人却是自己的父亲,无论何时说起自己的..

一,小猪入栏:小猪入栏就是买进低价股票和暴跌过的股票。因为猪崽价格便宜成长性好,即使有什么灾难,恢复起来也容易还损失不大。二,成猪出栏:高价股和刚暴涨过的股票就是已养大的猪。买进再怎么喂也长不了几两肉,而且难以掌握其习性,一旦发生猪瘟就亏大了。除非你有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否则别开..

励志故事:顺境抑或逆境中,别忙着得出人生的结论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坚强的人面对挫折告诫自己要忍耐、要坚强、要不放弃,殊不知坚强固然宝贵,但是永不放弃、永远抗争真的是不二的选择吗?其实未必。人生本来瞬息万变,就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道理,但是,不能没有希望,因为,生活只存在于希望之上,没..

励志小故事:选择,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个牧师正在为讲说词伤脑筋,他的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外面下着雨;小儿子又烦躁不安,无事可做。跑来找他玩。他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顺手自一翻,看到一张色彩鲜丽的巨幅图画,那是一张世界地图。他于是把这一页撕下来,把它厮成小片,丢到..

本内容由发布在云修行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人生在世,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云修行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473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