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有关资料?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的有关资料
曹雪芹(约1715~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为汉人,很早就加入满洲旗籍,隶属满洲正白旗,为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仆)。祖居辽阳(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六七十年之久。「织造」是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的官职,官阶虽不高,但是非皇亲不能充任。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住江宁织造署内,其中有四次由曹家接待,可见曹家实为声势显赫的贵族世家。曹家又是书香门第。曹寅是著名的藏书家,能诗,曾主持刊印《全唐诗》。曹雪芹少年时代就在这样的家庭裏过著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因事被罢抄家,家道从此败落,全由南方迁回北京。后来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长期过著「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靠朋友接挤和卖画度日。就在这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初题「石头记」。后来因为爱子夭折,他忧伤过度,加之贫病交迫,终於在壮年长辞人世。现存《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高鹗(约1738~1815年),字兰墅,又字兰史,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人。乾隆进士,在乾隆、嘉庆两朝,先后曾做过内阁侍读等职。他与程伟元合作写成后四十回,并由程伟元将前后合在一起用活字排印两次。虽然高鹗的续作,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不上前八十回,但对《红楼梦》在南、北方的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有些读者会抱著「自传说」去看《红楼梦》,即是把曹雪芹和贾宝玉看作一人,而把曹家跟贾家处处比附起来。不过有一点就是,作家多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取材,加以虚构,创作出作品来,这跟自传说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从整体来看,并没有概说《红楼梦》全书都是自传。故此我们看《红楼梦》必须撇开这错误的「自传说」,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认识。江宁织造首先是曹玺做的。他的儿子名曹寅。曹寅有两个儿子,一个亲生的叫曹连生即曹顒;曹顒死了,又过继一个叫曹頫。曹雪芹是曹寅的孙,他是曹顒之子还是曹頫之子却不能确定。但本人则认为若说是曹顒之子,这个可能性要大些。据「雪芹为曹顒遗腹子」之说,初见於李玄伯文,又见於文学遗产第六十期王利器文。曹寅有曹顒、曹頫二子,若说曹雪芹为曹顒之子,年龄可以符合;若说是曹頫之子,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奏摺上自称「黄口无知」,五十七年康熙朱批上说「你小孩无知」,可见那时曹頫的年纪的确很轻。雪芹即使说他整活了四十岁,生於雍正初元,距康熙五十七年不过三年,其为曹頫之子已不大可能;从积极方面来看,曹頫之子何人不见记载。近人多说曹雪芹是曹頫之子,不过用错误的「自传说」,从红楼梦裏贾政跟宝玉的关系推断出来,本不可信。曹雪芹在十四岁以前还是过著无忧无虑、富贵豪华的生活。不过,好景不常,就在1728年曹頫丢官抄家以后,全家北返。曹雪芹的后半生都是过著清贫的生活,在这段日子裏,曹雪芹穷毕生精力著作《红楼梦》。后来曹雪芹却因抵不过丧子之痛而伤感成病,不到几个月他也死了(此时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葬在北京西郊。曹雪芹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现时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此书被公认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并在国内外形成一门称为「红学」的学问。《红楼梦》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荣、宁二府等贵族之家的兴衰,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的腐化。主角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徵,深入人心。结构宏伟严整,情节波澜起伏,充满生活气息,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余个,成为后世家传户晓的故事。创作了代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等一大批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一大批身份不同,命运各异的妙龄女子的形象。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借以发展故事,展开各种矛盾冲突。改变了中国古典小说向来不大重视人物内心描写的传统,深入、细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扩展资料:
一、生平概括
在被抄家以后,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曹雪芹曾在“虎门数晨夕”,“虎门”即北京西单牌楼北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结识了张宜泉、敦敏、敦诚兄弟等人。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文献资料极少。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
张宜泉的《伤芹溪居士》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曹雪芹的诗,有创新独特之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赞道:“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识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
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亦有红学家考证认为《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的那段时间,无论是生活条件和思想交流的条件都无出其右。
根据脂砚斋等批语显示《红楼梦》应该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后半部大约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留下新婚不久的遗孀,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二、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很多学者都认为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而且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因此书中贾家与曹雪芹真实家族的事迹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红学家认为曹雪芹是在写曹家的历史,但亦有人认其是为写清朝时期有名词人纳兰性德之历史。
《红楼梦》早期抄本流传以来,作者并未署名。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曹雪芹。
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主要来自脂批与书中第一回,书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脂批也多处明确指明作者与“雪芹”为同人,如甲戌本第一回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来发现的脂批与曹家的线索相符,因此广泛被主流红学所接受。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诗《题红楼梦》序中说道:“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雪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