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为何当时不效仿中国呢?戈尔巴乔夫的资料以及简历等等
戈尔巴乔夫为何当时不效仿中国呢
1、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被认为是激进式变革,许多人从中国的成功和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苏联如果采用中国的渐进性改革,情况会好得多。
但戈尔巴乔夫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一些俄国学者也不接受这样的看法,本人也认为不能把中国与苏联简单类比,两国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采取的措施在苏联未必行得通。
2、中苏改革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从下面开始的,正是安徽农民冒险签下承包土地的协议,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大门,之后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背后都有民众强烈的诉求。苏联的改革则不同,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革命。这源于两国的国情不同。
3、中国是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寻找出路,10年内乱刚结束,改革的阻力相对小。
苏联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人民的生活相对稳定,比中国好得多,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阶层,掌握着国家经济大权的企业领导人和部委领导,缺少改革的动力,担心影响自己的利益。
4、两国改革的国际环境也不同,苏联作为冷战的一方,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对抗的状态,全世界都在声讨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对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外交新思维,西方持怀疑态度,在经济上为苏联的改革制造了许多困难,石油降价大大加剧了苏联的危机。
5、此外,领导改革的领导人也不同。领导中国改革的邓小平经验丰富,有极高的威望,能够放手进行大胆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则缺乏领导者的魄力和经验,开始只能在既定的、有限的政治和经济框架内进行尝试。
扩展资料: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取消了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从而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联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资料以及简历等等
戈尔巴乔夫Gorbachev,MikhailSergeyevich(1931~)苏联共产党总书记(1985~1991),苏联总统(1990~1991)。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俄罗斯人。早年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机械与拖拉机站工作,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获法律学位。毕业后历任共青团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区委第一书记、边疆区党委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市党委第一书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1970年6月起连续当选为最高苏维埃第八至十一届代表。1971年任中央委员会委员,1978年入选中央书记处,主管农业工作。1979年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为正式委员。1984年4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85年3月继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职期间,戈尔巴乔夫积极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针,在1986年2月召开的苏共27大上,作了关于加速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政治报告。1988年10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2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要对苏共进行革命性改革,修改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重新考虑民主集中制,并建议实行总统制;1990年3月15日任苏联总统。1991年苏联8·19事变后,于8月24日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并以未能反对“政变”为由,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2年1月后,担任俄罗斯社会经济与政治研究基金会领导工作。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著有《改革与新思维》、《讲话和文章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