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术指什么?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指什么
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减系狱。儒家势力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
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所以,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就当上了博士,掌管经学的讲授。
到了后来汉武帝继位后不久,汉武帝让各地推荐贤良之士,寻求治国方略,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也就是类似现在的顾问的意思。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都是,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董仲舒在策问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影响
其中大一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汉朝初期,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的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
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当前最重要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一书中找到了"大一统",并提出了大一统理论。他说:《春秋》一书中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每个王朝也当然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