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后,手下五虎上将什么下场?季布结局最好,辅佐三个皇帝
有本事的人在项羽手下都混不下去,比如韩信、陈平、范增、英布等等。究其原因,也很复杂,既有他们自生的原因,也有项羽的原因,但总体而言,还是项羽的缘故多一些,因为除范增外,日后那些人都成了刘邦的顶梁柱。这就说明项羽不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材,而刘邦在方面要强过他许多。
可能是跟性格及年龄有关,项羽更像是一个重义气的人,所以身边聚集了不少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比如龙且、季布、钟离昧、曾经的英布,及传说中的虞子期等。在近代演义小说中,这五个人被称为是项羽的五大虎将,也有人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也将他们称为“五虎上将”。当然,项羽的“五虎上将”比起刘备的“五虎上将”要逊色许多,光是“忠义”二字他们都不能完全做到。
那么项羽乌江自刎之后,手下的五大虎将都是什么下场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细致的回顾。提示一下,出场顺序并不代表他们的排名。
一、英布严格上讲,项羽逃到乌江边上的时候,英布离他而去已经差不多有三年多时间了,所以也不能算作是他的部将了。原来早在楚汉之争开始时,刘邦就派说客随何将英布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英布为什么要背叛项羽呢?利字当头罢了,这也与英布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英布剧照
英布早年比较落魄,时刻怀揣着富贵梦想,与韩信颇有些相似。不过,英布的发迹之路并没有韩信那么励志与阳光。
据说英布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人给他看了一下相,说他大富大贵,将来很了不得,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经历牢狱之苦,还得受“黥面”之刑。也就是说,英布成为被脸上刻字的犯人之后,方能时来运转,成为一方诸侯。这就是“受刑而王”的来历。
英布听了相士的话,没有扇他嘴巴子,反而心中窃喜,感觉人生总算不再迷茫。
按史书记载,英布后来的人生轨迹确实是按“相士之言”走的。他先是因罪被抓入大牢,脸上被刺字后,便被扔到骊山给秦始皇修陵。之后,英布领着一帮刑徒逃亡,做起了强盗。没过多久,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英布带着上千手下投奔了番阳县令吴芮。吴芮将女儿嫁给英布,并带着他投奔项梁,共举反秦大旗。
项羽、英布剧照
由于英布作战勇猛,所以很受项梁器重,还被封为当阳君。项梁战死后,英布随项羽北上救赵,于巨鹿之战大显身手。项羽能破釜沉舟击败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团,至少有英布一半的功劳。章邯投降之后,英布随项羽入关,途经新安时,英布又听从项羽命令,将20万秦降卒活埋。
进入关中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并主持分封各路反秦势力,英布被封为九江王,而且是项羽部将中唯一一个被封的诸侯王。英布的老丈人吴芮被封为衡山王。
从英布封王事件上,可说明三个问题,一是英布在项羽心中的重要性;二是英布并不单纯是项羽的部将,还存在一层合作关系,因为当初英布是带着人马加入项氏集团的;三就是项羽有主动拉拢英布的意思,因为英布确实有勇猛过人的一面。
按理说,项羽对待英布也算够意思,但是英布自从有了自己独立的地盘之后,就与项羽貌合神离了。
关中分封结束,一切似乎尘埃落定,可是没过多久,齐国田荣、田横兄弟自立为王,项羽之前所封的“齐地三王”,要么被杀,要么逃亡。霸王项羽有维护诸侯王之间秩序的责任,于是领兵前往齐国平乱。临行时,项羽要求英布率兵相助。可是这时的英布却不听使唤,始终无动于衷。
项羽怒火中烧,但又不想彻底与英布决裂,所以选择了隐忍不发。而英布也觉得有愧于项羽,又怕项羽秋后算账,所以内心惶恐不安,这样一来,二人之间就生出了间隙。这个细微的变化,很快被刘邦捕捉,所以他没费多大力气就将英布拽了过去。之后,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建都六安,管辖九江、庐江、豫章、衡山四郡。自然而然,最终英布也成了埋葬项羽的一把铁锹。
刘邦称帝之后,英布连续三年朝见。可是当韩信被杀之后,英布不敢“自投罗网”了,并且积极备战,防范刘邦率兵来攻。后来,有人告发英布谋反,刘邦亲征,双方在蕲县以西决战,结果英布大败。之后双方又进行了几次战斗,英布一败再败,只好逃往长沙国避难。
长沙国是吴芮的封国,当时吴芮已经去世,儿子吴臣继承王位。吴臣不敢得罪刘邦,于是将姐夫英布诱杀于番阳兹乡的一所民宅之中。
其实英布的败局早已被一个叫作薛公的人预测到了。薛公曾对刘邦说,以英布的性格,他一不敢进攻吴、楚、燕、齐,占领崤山之东,与皇上平分天下;二不敢占领吴、楚之地,然后在成皋一带迎战陛下东出的大军;他唯一做法就是先试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战况不利,他必逃往南越或长沙国。
二、龙且据说,龙且是项羽的发小,所以关系莫逆,而且勇猛程度不亚于项羽本人。第一次战败章邯的人就是龙且。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原六国贵族纷纷起兵,秦朝政权岌岌可危,章邯率“刑徒军”东出,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义军,致使各路反秦诸侯士气低落,甚至陷入绝望。就在义军颓废叹气之际,项梁与龙且在东阿一举击败章邯,让所有反秦势力重新振作精神。
由于史料记载不详,楚汉战争开始后,并没有龙且过多的记载。公元前203年,韩信占领齐国,西楚国大后方受到威胁,龙且率军迎击韩信。项羽之所以将这个任务交给龙且,可能就是不敢再轻视韩信,并认为只有龙且可以制服韩信。可结果是,龙且让项羽大失所望,潍水一战,十多万楚军灰飞烟灭,龙且本人也马革裹尸。
龙且剧照
与韩信一战,龙且损失了项羽近一半的家当,所以此战也成了楚汉战争的转折点。龙且死后,项羽接受鸿沟议和,率军东归,紧接着就被刘邦追击到固陵。项羽反击,刘邦大败,深沟高垒,避战不出。之后,韩信、彭越等人率兵赶到,项羽走向穷途末路。
三、钟离昧钟离昧是项羽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一直随项羽东征西讨,纵横沙场。钟离昧与韩信关系不错,曾经多次向项羽举荐韩信。遗憾的是,项羽太过自负,根本瞧不起那个曾受“胯下之辱”的青年。后来韩信“良禽择木而栖”,投奔刘邦,钟离昧依旧为项羽阵前拼杀。
曾经的友谊不能说忘就忘,所以楚汉战争结束后,钟离昧在无处栖身之下,辗转到了韩信门下。当时的韩信已经成了楚王,坐镇一方,风光无限。
起初韩信尽到了庇护钟离昧的责任,当刘邦的通缉令送到楚国时,他不予理睬,想必钟离昧也深受感动。可是当刘邦借游云梦泽之名来到楚国附近时,韩信乱了方寸,他预感到刘邦可能会对自己下手。在一丝侥幸的驱使下,韩信认为交出钟离昧便可化险为夷,因为这样能证明他对刘邦的忠诚。
钟离昧剧照
接下来,韩信找到钟离昧,说明自己的想法。钟离昧长叹一声,挥刀自杀。结果钟离昧的人头无济于事,韩信依旧被刘邦擒住,因为刘邦本来就是冲他而来,至于钟离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假如钟离昧不自杀,说不准还会被刘邦重用,季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季布季布也是楚国人,以守信重义著称,所以又有“宁得季布一诺,而不取千金”一说。楚汉战争期间,季布是与刘邦正面冲突最多的一位楚将,而且差不多每次都将刘邦打的灰头土脸,惶惶逃窜,因此也有“数窘于汉王”一说。意思是说,季布多次把刘邦打的很狼狈。所以,他也成了刘邦最恨的人。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最想杀掉季布解恨,于是四处发布通缉令,派人严拿季布。项羽死后,西楚国分崩离析,季布先是躲藏到濮阳一周姓人家。周氏担心自己保证不了季布的安全,于是与季布商议一番后,将季布改扮成奴隶模样,然后卖到鲁地一豪强家中为奴。
主人朱家是一位很仗义的游侠,他很快知道了季布的身份,并且怜惜季布的遭遇。随后,朱家到雒阳找到滕公夏侯婴,请他向刘邦求情,赦免季布。夏侯婴是刘邦的御用“司机”,深受刘邦信任,他的话在刘邦面前也具分量。
于是,夏侯婴把朱家的话向刘邦复述了一遍。他说,季布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皇帝不能逼他太急,否则他要么会跑到南越,要么会投奔匈奴,最终成为我大汉的敌人。再说,项籍(项羽)手下那么多逃亡的壮士,皇帝都能杀光吗?通缉他们,不过麦田里赶鸟,河里驱鱼罢了。所以,皇帝不如“化敌为友”,将季布为我所用。
季布剧照
刘邦听了夏侯婴的话,认为是高论,有见地,所以就赦免了季布,还给了他郎中一职。汉惠帝刘盈在位时,季布任中郎将。
汉文帝时期,季布任河东郡守。汉文帝听说季有才,于是想将他升为御史大夫,到身边辅佐自己,可是召季布入京后,又听信谗言,打发他走人。季布面见汉文帝说,陛下此举不妥,很容易被人看透陛下用人的深浅规则。汉文帝沉默良久,回答说,河东之地很重要,希望卿家不辜负朕的期望。
其实,尽管季布没有成为御史大夫,但他也是项羽五大将军中结局最好的一位。他先后服侍刘邦、惠帝刘盈(包括吕后)、汉文帝等三代帝王,并且在后世留下了很好的名气。
五、虞子期虞子期多是一位虚构的人物,所以在此不多费笔墨,他是根据项羽的爱妾虞姬影绘而来。因为既然有虞姬,她自然就有哥哥或兄弟,既然她与项羽是夫妻关系,她的亲人自然就会为项羽出力。虞姬与项羽的爱情故事令后人动容,留下无限的遐想,或许加入虞子期会更圆满一些。
虞子期剧照
结束语:项羽一生短暂,但难掩轰轰烈烈的过往。项羽看似一位孤胆英雄,其实他并不孤单,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光辉岁月里,他有过兄弟,有过爱情,所以他的生命虽然昙花一现,但也足见精彩,足够快意。只是出于现实无奈,所谓“五大虎将”,要么与他分道扬镳,要么死在他的前头,要么为苟活于世,要么继续活出精彩,要么干脆是一个传说,总之,在乌江边上,当他横剑在颈时,如血残阳之下,只有一个孤独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