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109)红颜祸水张丽华,巾帼英雄冼夫人


上接前文——

纵使一代雄主宇文邕的突然病故,暂时减缓了北周扩张的步伐,但另一位雄主杨坚的登场,便很快接过了宇文邕的大旗,继续北人雄霸天下的大业!不数年,杨坚彻底掌控朝政,建立隋朝,立即对南朝用兵,且轻易收下两淮,南朝军队则是一路送人头,逾十万大军被北周吃掉,南北朝再次回到隔江对峙的局面。

陈宣帝陈顼对此怒不可遏,但势比人强,有再多怒气也无处可泄,最后竟忧愤成疾,一病不起了。次年,陈顼自知已无幸理,遂传位于太子陈叔宝,是为陈后主,不久,陈宣帝陈顼撒手人寰,时年52岁。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陈顼次子陈叔陵素有篡位之心,他在陈顼患病之时跟陈叔宝一起为其侍疾。当陈顼驾崩的消息传来,陈叔陵暗中叫身边的侍卫取剑来,准备刺杀陈叔宝。可这个侍卫不知是脑子秀逗,还是陈叔宝安插的内应,竟给陈叔陵送来了一把木剑!

陈叔陵当即怒火中烧,竟不顾场合地训斥起那个侍卫,结果自然暴露了自己的企图。陈叔宝闻之大惊,立即带遗诏逃遁,陈叔陵追之不及,加之野心暴露,为天下人所不齿,大失人望,只能狼狈逃回自己的封国,妄图苟延残喘割据一方,后为大将萧摩诃一到,陈叔陵兵败被杀。

此后,陈叔宝正式继位,陈朝的灭亡也进入倒计时。陈叔宝是个天生的昏君,一改陈朝诸帝励精图治、保境安民的国策,开始骄奢淫逸、任意妄为起来。他贪图享乐,并大肆扩建宫殿,只顾享乐。而且宠幸贵妃张丽华,不但对其言听计从,甚至连朝政都让张丽华参与,最后甚至发展到,前朝诸事先揍请张丽华,后再呈给陈叔宝御览!

昏君配妖女,亡国之君的历史戏码再度上演,朝政因此荒废,再往后,自然就是亡国的大戏上演——在位仅7年的后主陈叔宝,迎来了杨广南下的50万大军。隋朝大将贺若弼一战过长江,名将韩擒虎攻下采石矶,杨广大军屯兵六合镇(今南京北),建康立时危在旦夕。

沉浸在温柔乡的陈叔宝这才反应过来,慌乱起兵对抗隋朝大军。可惜为时已晚,隋军再下京口、姑孰(今马鞍山市当涂县),一路势如破竹,且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南朝官民均望风而降。南陈此时大势已去,风闻隋兵将至,建康朝堂之上竟空无一人!

自小长于深宫的陈叔宝哪见过这般阵仗,听闻隋军进宫的消息,立时慌乱不知所措,走投无路之下,还不忘带着爱妃张丽华,最后携美躲入宫中一口枯井之中,结果依旧逃不过被隋军所擒的命运。

主帅杨广见张丽华貌美,一度想将其纳为妾室,但为大将高颎所阻,高颎劝谏杨广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众将在场,杨广不好反驳,且其素怀异志,此番灭陈之战,正是赚取政治资本的好时机,必须装出礼贤下士的模样!

杨广心念转动、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同意高颎所言,一代美人张丽华就此殒命(一说杨广下令斩杀)!而昏君陈叔宝则被押解至大兴,舒舒服服地做了长城县公,一直活到52岁病故,结局跟上一位后主刘禅极为雷同!

此后,隋军携陈叔宝以令江南,南朝各州郡得知建康已破,皆望风而降,南征大军一路如秋风扫落叶,兵至城降!隋军就这么一直打到岭南(大致囊括今两广、海南、越南北部一带),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冼夫人才吃了瘪!岭南多山水,交通极为不便,且瘴气遍地,中原政权始终难以进行有效统治。

岭南自古便是化外之地,就算被秦皇汉武先后征服,中原政权也只是一时之胜,难以征服世代生活在岭南的百越诸部。历届朝廷分派至岭南的州郡长官,也仅限于名义统辖,毫无实权可言。千年以降,岭南从版图上看,一直都分属华夏,但实质上一直都是部落自治。所以,岭南百姓对中原王朝一直没什么归属感,直到冼夫人的出现!

冼夫人,本名冼英,俚人(今壮族先民)首领,其祖上世代皆为百越部落领袖,成年后嫁于高凉郡太守冯宝。这个冯宝也不简单,其祖上是当年北燕国主冯弘之后,北燕灭国后,跨海南逃至南朝,被当时的刘宋国主刘义隆收留,便世代旅居南朝。到了冯宝这一代,冯氏已经式微,被排挤至岭南之地。

冯氏家族不得已,只能跟本地豪族联姻,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以方便统御高凉。冯宝死后,冼英代替乃夫镇守岭南,她允文允武、巾帼不让须眉,屡次带兵平定岭南叛乱,在当地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望,百越诸部共称其为圣母!

侯景之乱时,陈霸先起兵三吴,正是因为得到了冼夫人的相助,才能获得稳定的大后方,遂能全心全意地争霸江左,最后成就霸业!陈霸先称帝后,感念冼夫人恩义,册封其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位同刺史。此后,冼夫人经略岭南,上尊陈帝下抚百越,鼓励当地百姓开荒种田、段文识字,使岭南各部逐渐融入华夏文化圈,为民族团结做出了极大贡献!

所以,在面对山水崎岖的岭南,以及威望无人可及的冼夫人时,隋朝50万大军根本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只能望之兴叹,最后只能遣使劝降冼夫人。因岭南地处偏僻,与江南交流匮乏,冼夫人此时还不知道陈朝已灭。当隋朝信使带来旧主以降的消息,冼夫人便知已是不可为。遂带领百越诸部向建康方向叩首道别,大哭三日,才开城请降。

隋朝十分重视冼夫人,册封其为谯国夫人,继续镇守岭南。此后,岭南在冼夫人的治下重归安宁。终冼夫人一生,都在为岭南百姓的安危、国家的统一而操劳。冼夫人死后,各家史书均为其立传,足见其历史地位!

冼夫人文能治境安民教化百越,武能安邦定国牧守一方,堪称古今第一女中豪杰,总理更是称其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世人皆知花木兰、穆桂英等传说级别的女英雄,却鲜有人知冼夫人的功绩,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憾事!

随着岭南冼夫人的归附,隋朝终于完成了华夏大一统,这是继西晋以来,中国3再次重归一统,华夏百姓,尤其是北方百姓为此等了300年!受过的苦难难以想象,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刘聪暴政、石虎灭汉,此后,更有慕容、拓跋等诸部鲜卑先后屠华!北地汉人损失惨重,纵然能苟活至今,也已被诸胡蹂躏了无数回,北地胡汉血脉早已模糊不清了……

待续……

评论问答

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

在鲶鱼洼(今分水岭水库)西南,老嘉山北有座小山包叫"金牛山"。传说山上有头"金牛"常在春耕、秋种中出现,帮助贫苦人家耕田、耙地。奇怪的是只要是"金牛"耕耙下种的庄稼,无论是旱涝都能丰收。传说中此"金牛"就是五百年前金岭村金家老二,名叫金牛死后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容从头说起。相传金岭..

西湖风景区南缘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是当年华东四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的之江大学所在地,今为浙江大学分部,俗称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美籍《中国通》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任之江大学校长后,下令在校内头龙头与二龙头两山之间的山涧上架设一座木桥以便利师生通行。此桥周围林木葱蔚,桥下山泉幽..

在明光西北约40里的石门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缝,宽约一尺,长约七尺,深不可测。裂缝两边石壁如烟熏火烧一般,用手擦摸,手上会有一层黑灰。这裂缝中常常冒出黑烟,远看如云。每当有黑烟冒出时,天就会降雨,黑烟的浓度,烟云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曾有放牛的孩子将斗笠..

楠溪故事之一有一个剃头老师叫阿春,人生驼背,胆生大。他话会讲,手会动,见了美女,涎直流。他手艺好,名声臭,年过三十还没娶老婆。听说村里来了个新住户,那个女儿貌生好冇讲道,他就心里痒痒真想苦。想来想去冇办法,他只好重金求媒婆。媒婆热天穿短裤,陪那美女阿秋去溪边洗衣服。阿秋看看媒婆臀..

女山北面,东到洪山头,西至潘村东,范围数十里,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6/70年代,有一年端午节前,我还跟四婶去那里选苇叶包粽子。这片芦苇荡在当地人称"张凤滩",是因人得名,要问端详,得从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说起。相传,清朝道光年间,盱眙县城有个富商叫严伍信,家财万贯。城里有华屋楼阁,沿街..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湖上。相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今南昌)黄龙山以祷雨灵验著称的慧开(无门开)禅师应邀来到西湖,居住在栖霞岭北麓一处小奄中。一..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举人一边紧张学习一边掰着手指..

从前有个穷书生,屡试不中,仍苦读不已。这一年,赶考的日子又近了,他更是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刚睡下,便做了个梦,梦里他被关在一个四面都是墙的房间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没有用,吓得他一激灵就醒了。书生觉得奇怪,便去请人解梦,解梦的先生听完笑道:“好梦,好梦,置之死地而后生(升),你这次..

在滁州沙河镇和明光张八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

本内容由褚渊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109)红颜祸水张丽华,巾帼英雄冼夫人是一篇由褚渊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褚渊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196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