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劝韩信自立,韩信犹豫不绝,不是不想更进一步,实在是没本钱
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联手抓捕并处死。彼时韩信已经被贬为淮阴侯在长安闲居,无权无势,可吕后为什么还要迅速的干掉韩信?并且萧何也毫不犹豫的去帮忙?司马迁写出了答案,韩信欲谋反:
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
可惜的是,事情暴露并被人告发,因此吕后果断的出手,清除掉了韩信这个威胁,夷三族。韩信临时前悔叹: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是否真心想谋反争议颇多,多数认知为冤杀。不过小编以为还是有可能的,毕竟让一位纵横沙场无敌的统帅委屈在方圆之间不能施展才华,他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的韩信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韩信本人也颇具功名之心,有试图改变自己的处境的动力。
韩信临死前说的蒯通之计又是什么呢?是楚汉战争时,一位唯恐天下不更乱的名士蒯通多次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起兵自立,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但韩信拒绝了,史书上的记载是: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即犹豫,然后是谢绝蒯通的劝谏,证明韩信还是有点动心的,他如果真心是愿意一辈子效忠刘邦的话,应该是主动上报,并把蒯通交给刘邦去处置。
韩信既然有这个心,军事上也有这个能力,那他为何不在最鼎盛时期按照蒯通所说的去办?去做称王称霸的大事?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即便同时对垒刘邦和项羽,相信也未必就处于下风。他犹豫再三的原因也未必真的就是感激刘邦的解衣推食,为此,小编总结出几条原因。
第一:韩信的名望不够,不足以号召群雄韩信在秦末大起义中投靠到项梁军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没有任何人知道他。而刘邦不但是沛县反秦的首脑,而且还有最先进入关中灭秦的首功,刘邦给自己赚取的名望和功劳让忌惮他的项羽想杀都不敢杀,捏着鼻子给他封王。
项羽就更不用说了,灭秦过程中的战无不胜杀得天下诸侯都怕他,灭秦后又以诸侯之王自居,全天下的诸侯王都是他分封的,天下人也都承认项羽的霸王地位。
因此,刘邦和项羽都有相应的全国号召力,韩信就差得太远,身上的烙印只有平民出身和刘邦部下这两项。即便在战场上用兵如神,也远没有项羽那样直接带兵冲锋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带来的威慑力。没有对应的名望和威慑力,谁听他的?要招揽部下,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去投奔他。
最重要的是,韩信是从一文不名被刘邦提拔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如果没有必反的原因而贸然反刘邦,名声会一落千丈。本来就没什么名望,再把名声搞臭了,在诸侯林立的时期是很难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
第二:韩信打仗厉害,但政治能力很差韩信曾在刘邦需要他帮助的时候请立为齐王,这种极有可能被视为威胁的请求不是一个有极高政治敏感度的统帅能做出来的,除了证明韩信对政治一无所知外,还说明韩信身边没有帮他出谋划策的谋士,估计是韩信自己脑袋一拍就做出的错误决定。
没有谋臣,韩信打仗再厉害,也无法做出自立的规划,因为独自割据一方或兼取天下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问题,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理由再充足,韩信也不敢反,他自己没有相应的政治能力来分析利弊,又没有亲信谋臣帮助他判断,只能以"汉王待之甚厚"这样的理由来拒绝蒯通和项羽派来劝说的人。
反观刘邦,在韩信讨要齐王的时候,身边就有张良及时的提醒,迅速的能够把利弊分析出来,刘邦马上就能定下对自己更有利的决策。韩信孤家寡人一个,自己又没有足够的政治判断力,让他造反还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蒯通劝他反刘,他犹豫不绝,其实就是自己想不出自立的好处在哪。
第三:军队不会听韩信的,韩信也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培植亲信韩信是独自领军作战,可他手下的军官和士兵到底还是刘邦的人。韩信起家太晚,整个楚汉战争一共也才四年,从他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到楚汉战争结束也就五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韩信根本就无法培植出自己的嫡系势力。
韩信本来就是孤身投军,在军中连个可靠的乡党都没有。刘邦曾几次很轻松的就把韩信的兵权给下掉,有一次刘邦甚至是单独就跑到韩信军中,以汉使的名义就把兵符印信拿到手,而韩信却呼呼大睡毫不知情,等醒过来后才知道情况。
垓下之战后,刘邦马上就又收掉韩信的兵权,史书的记载是:"高祖袭夺齐王军",直接冲到韩信军中拿下兵权,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都毫无反抗能力。
两次兵权被夺得如此轻松,这充分说明韩信在军队中的威望不足以让部下为他造反,甚至连一个刘邦派出的使者都不如,军队在韩信麾下作战,但根却牢牢的捏在刘邦手中。
综合以上分析,无论从军事上、政治上、名望上,楚汉相争时的韩信都没有办法搞割据。韩信除了军事才能超级强,其它能力大多都是负数,他自己估计心里也明白,所以有军队可以指挥,有仗打,能封王光宗耀祖,他就很满意了。
韩信性格高傲受不得委屈,被贬后,樊哙宴请他,以王事之,他也坦然接受,出来后还当众扬言:"生乃与哙等为伍!"。樊哙是刘邦的嫡系,还是吕后的妹夫,这样的人他都不放在眼里。那么好好的王爵被剥夺,让他干坐在长安做个和樊哙一样的侯爷,他当然极度的愤恨。
刘邦剿灭异姓王只是为了收兵权,韩信已经是纸老虎,本来未必就死,异姓王里赵王张耳的儿子和长沙王吴芮交出权力后不也活得好好的?燕王卢绾如果不是刘邦突然病死,以他和刘邦的交情顶多也是去除王爵,回长安闲置。是韩信自己熬不住寂寞,希望改变困坐围城的处境,主动要搞事,这才身死族灭,其实怪不得刘邦夫妻和萧何心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