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的人生:一直在准备,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寻找机会
这几年随着《芈月传》和《大秦帝国》等电视剧的播出,芈月一下子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芈月的人物原型其实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又称芈八子。她年纪轻轻便从楚国陪嫁到秦国给秦惠文王当妾室,她读书不多,出身也不高贵,但正所谓薄积厚发,韬光养晦这词在芈八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芈八子可谓一直蒙头发育,只等对面一个失误,趁你病要你命立刻毫不留情痛击敌人。
机会出现在武王四年(前307),武王年轻气盛,一次举鼎失误砸死了自己,我国古代的王位继承一直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恰好武王无子,芈八子马上意识到这天赐的良机,立即联合赵王和弟弟魏冉,迎回了被扣在赵国做人质的的孩子嬴稷继位秦王,然后她便以太后的身份执掌大权《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诞生了,《史记·穰侯列传》中这样记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随后她一改以往的低头忍让的面目,清洗竞争者和反对党派,从此牢牢掌握秦国大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芈八子抓住了她一生中可能仅有的这一次机会,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大秦帝国。
实际上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互有政治联姻等往来,芈月的远嫁就是秦楚两地的一场政治联姻。在秦与楚的这场政治联姻中,论身份显贵,芈八子不如芈姝,毕竟芈八子只是作为公主芈姝的陪嫁而嫁过来的人,其实就是件嫁妆而已;论能说会道、伶牙利嘴,芈八子也不如芈姝,所以芈八子时时隐忍,处处退让,可能是芈八子从小的经历练就了这样的性格吧,在处处暗藏杀机的王宫不忍又能如何呢?不退还能怎样呢?论背后势力,芈八子更不如芈姝了,芈姝背后有娘家人楚国太后的势力支持,芈八子可算是孤家寡人,但是面对七国政治博弈下的后宫勾心斗角,她在努力,在找机会,她广结人缘,默默积蓄,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大秦王宫中一步一步站稳脚跟,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扶儿子嬴稷继位,她得以大秦宣太后的威仪执掌朝政几十年,带领大秦帝国南征北伐,破合纵,灭义渠,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为以后统一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芈八子一无所有的时候,她不是自暴自弃,任人宰割;她也不是选边站队,成为别人的斗争工具;她更不是呈匹夫之勇,去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她选择了蛰伏待机,选择了积蓄力量,所以最后成功的是芈八子,而不是原本具有天然优势的芈姝。
芈八子任贤用才,善于交际,先是联合燕赵两国,并借助魏冉之力,将儿子嬴稷迎立为王。她命魏冉辅政,魏冉用铁腕手段维护了秦国的政权稳定;其次重用张仪,张仪巧用连横之计破解六国合纵;任用白起,白起征伐四方,战无不胜,为秦国开疆拓土。优秀的领导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识人用人,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力,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要学会借力,用别人的智慧,用别人的能力为自己服务,芈八子很显然她都懂,她也都做到了。
芈八子头脑清晰,杀伐果断,她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精准的自我定位,知道什么时候该蛰伏,什么时候该出手,初进宫她隐而不发,机会来临她果断出击,而后控制秦国军政大权,然而武王后要拥立公子壮,也就是武王赢荡的弟弟赢壮即位,面对政局即将面临的动荡不安,她下手狠辣,尽诛公子壮、昭王异母兄弟及大臣,《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记载:“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随后她大肆培植势力,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外戚专权的格局。为了避免秦国的两面威胁,她不惜牺牲色相诱骗义渠王,最后杀之于甘泉宫并趁机攻灭义渠国,彻底解决了秦国的后顾之忧。
芈八子把持秦国朝政近40年,对内杀伐决断,维护秦国的政权稳定;对外攘外安邦,为秦国开疆拓土。她的美谥“宣”可能就是历史对她最大的认可吧,正所谓“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她的一生称得上精彩绝伦,运气与实力并存吧,作为政治联姻的陪嫁品原本一无是处,却获得了秦国惠文王嬴驷的欣赏,长子七八岁了还质在赵国,后续也看不到希望,但是武王却突然横死,她扶子上位,立刻成为万人之上的大秦太后,她的成功可以说是偶然的,要是武王不死,或者武王有子,再或者没有迎回嬴稷,她可能一生都只不过是个芈八子而已,再也不会有后来的大秦宣太后,但是她的成功却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她一直在准备,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寻找机会,这样的人连上天都眷顾她,又怎会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