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勇士,文成武就弟子几百,最初却被孔子小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来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还被推崇认可,据说他门下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将他的思想理念传播推广出去,一代又一代,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但俗话常说人无完人,这位伟大的人物也有看走眼,事后“真香”的时候,这位被看走眼的学生是谁?他又是怎么让孔子转变态度的呢?
这位学生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日后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出生在鲁国武城,和孔子喜爱的学生子游是好朋友,有次孔子询问子游在武城做长官时有没有发现什么人才,子游就推荐了澹台灭明,他对老师孔子说:“有位叫做澹台灭明的人,他做事始终不忘初心,总是为别人着想,他不在乎自己在帮助别人时候的利益损失,因此总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什么公事他不会特意来拜访我,也从不因为我的身份讨好我。”
孔子听到这人品行如此端正,非常欣赏,子游就将澹台灭明引见给了孔子。孔子是抱有很大热情的,但没想到刚见到澹台灭明本人,孔子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原因无他,实在是澹台灭明相貌实在是过于丑陋。虽然以貌取人不对,但在当时,外形是否优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相貌端正、身姿挺拔,那么这个人就会被众人认为是如其外表一般端正。如果相貌扭曲、身形猥琐,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大家认为和外形一样的猥琐。所以孔子在看到澹台灭明时大吃一惊,这和他想象中的端正君子完全不符。
但澹台灭明是来拜师的,而且除了外貌其他能力都不错,孔子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也有有教无类这一条,所以就算心中有些纠结,孔子还是正式收了澹台灭明为徒。澹台灭明虽然外形不佳,但别的方面确实十分优秀,拜了孔子为师后潜心学习,学习完毕后就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将所学传授下去,造福百姓,在为人处世方面光明正大,不会将心思又在什么旁门左道上,对于有权有势的人也是毫不谄媚,坚持自己的操守。
澹台灭明在后来还去往了南方的楚国,在楚国他更是积极弘扬儒家学说,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管理制度,他门下弟子三百,成为当地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而澹台灭明也是当地有名的君子,他不止影响了所在的楚国,诸侯各国都盛传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十分欣慰,同时也不由感叹:“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位贤人的才干受到众人称赞,他重义轻财的品德甚至被神化,在唐代《括地志》中就有一段关于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故事。说是有天,澹台灭明身上带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珠,来到河边要乘船过河,一开始风平浪静,小舟行至河心时河水突然翻滚起来,两条蛟龙从河水中跃出,想要击沉小舟,杀死澹台灭明夺取他身上的宝珠。澹台灭明勃然大怒,高声说道:“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之后拔剑跳入水中,和两条蛟龙在一番激烈的争斗中成功取胜,杀死了两条蛟龙。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吝惜钱财,他坚决地将价值连城的宝珠扔入河中。这种高尚的品德为他的家乡鲁国所推崇,数千年来鲁人一直有种 “宁让钱,不让言”的坚持。
澹台灭明死后,他的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他虽身死,对于他的纪念却一直没有停过,后人争相为他立墓,现存的澹台灭明墓就有三处,分别在今天的今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通许县 和江西省南昌市。儒家传人将他供奉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西庑内从祀孔子。从明天启四年(1624),主祀曾参和子游的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在清乾隆三年(1766),将澹台灭明改为主祀。
澹台灭明虽然先天条件不佳,相貌丑陋,但他的才干超出常人,在这样优秀的能力面前,外貌上的劣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虽然外形条件有时确实十分重要,改变起来也实在不容易,但这都是次要的,在真正的高强本领面前,所谓外貌都是只是加分项罢了。真正的强者始终是用实力说话,就像澹台灭明,他不止让孔子佩服,还让几千年来的人们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