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长子豪格之死: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共同默契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平定四川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凯旋回京,可谓是为清朝立下不世之功,正常来说,豪格是太宗长子,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功成之后肯定要名就,就算当个议政王之类的都不过分。
但是世事难料,到了三月,立下大功的豪格却被十四叔摄政王多尔衮兴起大狱构陷削爵,同年四月死于狱中,年仅40岁。在壮年之际下狱没多久便死去,分明是被害死的,很明显这背后自然是多尔衮所为,更可悲的是在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多尔衮这是害死了大侄子豪格,还霸占了侄媳妇,对豪格是极尽羞辱。
豪格之所以立下不世之功,却被多尔衮除掉,主要是在于清太宗皇太极于1643年猝死以后的帝位之争。当时豪格这个长子,还有多尔衮这个十四弟,都有心问鼎帝位,豪格身为皇太极长子,又战功赫赫,所以有着自领的正蓝旗,父亲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皇太极二哥代善的两红旗,还有皇太极堂弟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共六旗支持,而多尔衮只有两白旗支持。
但豪格虽然军事能力很强,但不善权谋,政治能力有限,虽有六旗支持,但除却自领的正蓝旗以外,并非死心塌地地追随他,不如多尔衮的两白旗铁板一块,双方僵持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豪格还如同父亲皇太极当年那般谦让,自然是没有出现他谦让,众人力推他为帝的局面,很是尴尬,而多尔衮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退让一步,同意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而他则与济尔哈朗共同为摄政王,济尔哈朗为第一摄政王,他则是第二摄政王。
正因为有着这段恩怨,所以在入关以后,多尔衮对豪格是必除之而后快,先是借刀杀人,让豪格去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这块硬骨头,结果不成想张献忠和李自成一般是外强中干,豪格不只是啃下,而且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解决战事,不过豪格在外带兵,还被消耗实力,多尔衮却在朝廷经营,权势越来越大,此消彼长,等到豪格回来以后,多尔衮眼见借刀杀人不成,便自己亲自对豪格下手。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出人意料的是,以孝庄太后为首的两黄旗势力,并没有出来力保豪格,而是眼睁睁看着豪格这个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被害死,这可就很是耐人寻味。
以孝庄太后为首的两黄旗势力没有保豪格,是因为自身难保,无力支持吗?
虽然清朝在入关以后,多尔衮随着功劳越来越大,权势也越来越大,并且是打压诸王,独揽大权,像济尔哈朗被打压的从亲王降为郡王。但多尔衮之所以没有篡位,除却死得太突然这个关键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以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为主要力量的忠于皇权的势力存在,这股势力可不容小觑,即使多尔衮再是权势滔天,也只能打压,而非除掉。
当时顺治帝年幼,两黄旗是以孝庄太后为主,虽然母子两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可以说是自身难保,但还有着两黄旗为依仗,如果真想保豪格,并非有心无力,还是可以支持的。
还是因为孝庄太后已经下嫁于多尔衮,已经是一家人,所以没有干预?
孝庄太后下嫁于摄政王多尔衮这个说法,在正史之中没有记载,野史中倒是有记载,并不可信。
退一万步说,即使孝庄太后真下嫁于多尔衮,正史为了遮羞没有记载,但也肯定不是与多尔衮有着什么感情,只是为了保住儿子顺治帝的皇位,是虚与委蛇罢了。
多尔衮没有篡位,也不是说与孝庄太后有感情,更不是说顺治帝就是他的儿子,顺治帝绝不是他的儿子,主要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比如说有着两黄旗的反对势力,你可以打压他们,他们也可以忍,但你要篡位,他们绝对不会忍,会鱼死网破。还有当时清朝尚未彻底平定天下,依旧有南明永历政权反抗,多尔衮应该是打算彻底平定天下,没有外患,有着巨大的不世之功再篡位,加之他死的太突然,所以没有篡位罢了。
虽然今天的诸多电视剧,诸如《孝庄秘史》这样经典电视剧之中,孝庄太后与多尔衮年轻是青梅竹马如何如何的,但就历史来说,两个人根本没有青梅竹马的过往,更没有爱的死去活来过,所以电视剧经典归经典,但也只是戏说,不能通过电视剧来学习和认识历史。
所以就本质来说,因为最高权力之争,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是死敌,只不过多尔衮占据绝对上风,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处于弱势,是苦苦支撑,双方才没有拼个你死我活,才有了脆弱的平衡。
那么孝庄太后为首的两黄旗反对势力,为何没有出来力保豪格这个皇太极长子呢?
关于这点,正史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两黄旗在入关以后,被多尔衮屡屡打压,已经在苦苦支撑,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孝庄太后为了保存实力,为了保住儿子顺治帝的皇位,不愿意因此打破与多尔衮的脆弱平衡,只能听之任之,是放弃了豪格。
二是孝庄太后还有一个大大的私心,那便是多尔衮是个巨大的威胁,但豪格同样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想要借此除掉豪格。
换个角度来看,豪格比多尔衮威胁还要大,因为他可是皇太极长子,可以得到两黄旗认可,而多尔衮却做不到。像当年两黄旗最早支持的是豪格,后来才退了一步,变成必须是皇太极子嗣才可以继承皇位,如果多尔衮一除,顺治帝立足未稳,豪格这个太宗长子想要抢班夺权,可是有着巨大优势。
所以多尔衮要除掉豪格,孝庄太后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一方,自然是听之任之。
至于再下面的两黄旗大臣,当年对皇太极可是忠心耿耿,如今皇太极长子豪格陷入死局,孝庄太后放弃可以,他们为何也放弃了,在这方面,孝庄太后可不一定主导得了他们。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年为何两黄旗先是支持豪格,再是不支持呢?
因为如果豪格上位,两黄旗肯定还是天子亲卫,但豪格自领的正蓝旗才是最大受益方,会后来居上,肯定在两黄旗之上,这点是两黄旗不愿意接受的。
相比之下,顺治帝福临年幼才6岁,并没有自领的旗,如果他上位,两黄旗的天子亲卫之地位肯定不会受影响,加上其母孝庄太后又是五宫后妃之一,在皇太极猝死以后,自然成为两黄旗的主心骨,最终使得顺治帝继位。
正因为有着这段往事,所以豪格其实对两黄旗也是有意见的,只不过双方有共同敌人多尔衮,并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孝庄太后不表态,下面的两黄旗大臣,即使有看不惯多尔衮行为者,但是也不会像当年为了皇太极子嗣继位,不惜鱼死网破那般来力保豪格,于是豪格就这样被自己的后母和对父亲皇太极忠心耿耿的两黄旗大臣放弃。
虽然多尔衮除掉豪格过程中,孝庄太后并没有参与,但是她明明可以阻止,却冷眼旁观,坐收渔翁之利,其实也可以说参与了进去,是与死敌多尔衮共同默契之下,除掉了顺治帝的一大威胁之豪格,豪格可说是大清第一冤死的王爷。
其实豪格有如此下场,虽然凄凉,但也说得过去,因为他在死后得到平反,在顺治八年,刚刚亲政的顺治帝马上平反了大哥豪格,恢复其封爵,而豪格的肃亲王一系,更是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如果豪格活到顺治帝亲政以后,身为曾经的皇位有力竞争者,顺治帝不见得容得下他,更何况豪格对于失之交臂的皇位也是很难释怀,还不善权谋,政治能力很一般,这种行事作风很容易与顺治帝起冲突。
若是因此兄弟反目,届时祸起萧墙,还不知如何收场,一个搞不好,有可能豪格一系都没有之后的铁帽子王待遇,毕竟顺治帝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被多尔衮架空七年之久,内心很是疯狂果断,像多尔衮死后,英亲王阿济格想要继续架空顺治帝,结果是被削爵幽禁赐死。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