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杀缴粮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还是冷心薄情
1
杀人偿命,做错事情接受惩罚,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是,在古代,这只是用来约束底层人民,约束弱者。对于王室贵族、上层阶级来说,惩罚从来不存在,更谈不上偿命了。
那是因为有一条更加残酷的、更惨无人道的规则,那就是这些人做错了事情,有人来代替他们接受惩罚。
那些上层阶级的公子、小姐做错了事情,有丫鬟小厮受罚,王室的王子、公主做错了事情,不但有丫鬟小厮代替惩罚,老师也要因为没教好,而代替接受惩罚。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齐衡违背母亲的意愿偷偷见明兰,不为就被活活打死。还有如兰偷偷去见文言敬,小喜鹊差点被盛纮打死,这都就典型的主人犯错,仆人挨罚。
《大秦帝国》现在告诉你,王子殿下杀了人,照样有人背锅。
2
秦国太子嬴驷的封地白里氏族人收了庄稼后,兴高采烈地拉着大车小车的粮食来给嬴驷缴粮,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袋子一袋子干干净净的粮食为什么变成了混有大半土沙的脏粮食。
嬴驷一看给自己送来的粮食都是土沙,怒火中烧,不问青红皂白一剑刺死了前来缴粮的里正,这还不解恨,又带着一大帮子随从,骑马冲到封地郿县白里氏的打谷场,大开杀戒,又杀了二三十个无辜的人,这才罢休。
嬴驷杀了人泄了愤,转头回家了。
白里氏无缘无故被杀了这么多人,岂能善罢甘休。
白里氏是秦国的名门望族,老秦人,于是全族人在族长的带领下,拿着种地工具到咸阳“交农”(交出农具,停止耕地,有点暴动的意思),如果官府不给个合理的说法,就要全族反出秦国。
商鞅为了平息白里氏的怒火,迅速解决太子杀人,白里氏交农事件,拿太子的两个师傅嬴虔和公孙贾开刀,公孙贾被刺字流放,嬴虔被割了鼻子。
随着两个大人物的受刑,太子杀人事件迅速被平息。
这件事情看似被商鞅霹雳手段,完美地解决了,可是受刑人嬴虔不甘被罚,觉得自己受了无妄之灾,从此闭门不出,而且开始仇视商鞅。
就这样,商鞅给自己留下了隐患,而且这个隐患在秦孝公死后很快凸显出来,商鞅被车裂。
现在有一个问题,商鞅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是必须割了嬴虔的鼻子才能解决问题,是非割不可?还是根据法律制度,需要割了嬴虔的鼻子,还是商鞅本身冷心薄情,以牺牲嬴虔换来快速平息白里氏的怒火,从而不耽误自己的变法事业?
3
首先,看看嬴虔的地位。
嬴虔是秦孝公的庶出哥哥,秦国的左庶长,掌管秦国最精锐的五万骑兵,无论在军队里,朝堂上,还是王族宗室里,都是核心人物,一言九鼎。
秦献公去世后,如果没有嬴虔的鼎力支持,秦孝公能否顺利继位都是问题,更别说快速稳定朝堂。
很多事情,秦孝公都要找嬴虔商议,只有获得嬴虔的支持,他才能办成事。
商鞅变法更是如此,秦孝公首先与嬴虔秘密商议,得到嬴虔的全力支持,才开始运筹帷幄,进行变法。
可以说,如果没有嬴虔的支持,商鞅就不可能在秦国变法,就那些老士族的反对就能让他应接不暇,反应不过来,何谈变法。
所以说,嬴虔,秦孝公,商鞅是秦国初期变法的铁三角,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嬴虔为了支持商鞅变法,主动让出了自己左庶长的位子,担了一个太子太傅的虚职。
嬴虔从一个手握国家大权的核心人物,变成一个闲人,把手里的实权一部分过渡给商鞅使其变法,一部分移给了车英,让他辅助商鞅变法。嬴虔自己仅剩一部分权利,以及自己在宗族、朝堂和军队的地位和威望一力支持商鞅变法。
嬴虔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只要变法对秦国有利,他都是全力支持,即使有些法令让他不舒服,他也决不会反对。
在变法走过了艰难的初期,进入稳定期后,基本顺利推行所有变法后。这样担了一个太子太傅虚职,从来没有真正教过太子的人,却因为这个虚名被割了鼻子。
这样让他如何接受?
4
其次,割嬴虔的鼻子,是不是制度如此?
赢驷犯了错,商鞅拿赢虔和公孙贾出来顶缸,那就说明是有这样的制度的,也能被秦人接受,要不然白里氏也不会立即就拿起农具回家了,从此此事翻篇。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了,商鞅已经在秦国变法多年,原来的法律、制度、规则都已经改变了,要不然也不会杀了士子赵亢,这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律法。
孟西白三族与戎狄人争水,打了群架,商鞅一次性杀了几百人,后来白氏仗着太子封地拒不接受开阡陌,商鞅又一次杀了许多人,这里不但有平民还有贵族,最后连墨家都惊动了。
这两件事说明商鞅已经颁布了新的律法,旧的律法已经废除,按照新法,无论平民还是贵族,只要触犯法律就要接受制裁。
为什么到了赢驷这里,新的律法就失效了,要用原来的制度呢?
5
其实,不是商鞅要用原来的制度,而是秦国虽然实行了新的律法,但是旧的律法在老秦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太子犯法,老师受罚,在老秦人眼里天经地义。
并且这两个太傅,一个是赢虔,王室中人,地位超然,让人替太子受罚,更能显示出商鞅的威严,增加民众对他的信任,同时能最快的平息白里氏的怒火。
商鞅口里说着“公族犯法,与庶民同罪”,一面又以太子年纪小为开脱,庇护了赢驷,一面又把赢虔推出来,牺牲赢虔来消除白里氏的怨气。
商鞅用的一招“偷梁换柱”,是在新法和旧法、老秦人的原有认识和对王室中人犯罪的敌意之间的无痕切换。
就像现在,一个普通人犯了事,大家也就说两句,给嘴过个年。可是如果这个人稍稍有点地位,大家就会上纲上线,把他扒得体无完肤。
前几天网上出现那个没戴口罩出去,还怒怼维持秩序的疫情人员一样,有人说他是退休副局长,于是大家就在网上声讨他,好象他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一样,好象不对他绳之以法,那就是执法人员不公一样。
当时的白里氏也是这种心理,而商鞅也是摸透了白里氏这种心理,所以霹雳手段,割了赢虔的鼻子,平息了这件大事。
事实上,赢虔根本不需要为此事件买单,会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此事。只是因为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办了他,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地解决此事的方法。
说白了,商鞅是以牺牲赢虔为代价,换来了自己地位的稳定,变法的继续,以及国人对自己的信服。
6
商鞅在最短的时间里,想出了这么一个好的办法,真的不愧是商鞅。
可是,赢虔不是别人,不是想牺牲就能牺牲的人。
他可以说是商鞅能够顺利变法的功臣,他与秦孝公合力把商鞅推到秦国变法功臣的位置,让商鞅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如果仅从个人层面说,赢虔是商鞅的贵人都不为过,赢虔为了变法顺利推进可谓是两肋插刀,可是变法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刚刚稳定,商鞅就在后面给了赢虔一刀,这让他情何以堪。
所以,赢虔恨商鞅,把他恨到骨子里。
而商鞅在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要通过娶公主荧玉来给自己保驾护航,只是最后公主也没能保护了他,只是这是后话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商鞅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牺牲了赢虔,割了赢虔的鼻子,既不是制度新法如此,也不是必须割了赢虔,而是商鞅真的有点薄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