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呢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作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事发,被赶出钱庄。
如此这般胡雪岩和王有龄成了莫逆之交,在王有龄仕途通达官运恒通的时候,王有龄知恩图报,为胡雪岩做大做强,建立商业帝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
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在生丝交易上,导致阜康钱庄倒闭的原因如下:
其一,外部原因是胡雪岩要垄断生丝市场,展开了中外商业大战,结果就是胡雪岩是以一人之力,应对欧洲列强的各个国家,欧洲列强几个国家抱起团来,对付胡雪岩一个人。
其二,内部原因是李鸿章釜底抽薪,调换了相关对外贸易人员,从根儿上彻查胡雪岩(因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向来有隙,李鸿章欲搬倒左宗棠,只能从左中堂的身边人下手,既先搬倒胡雪岩。),胡雪岩岂有不败之理。
其三,这是胡雪岩自身的问题,胡雪岩坐拥偌大的商业帝国,胡雪岩的内心开始膨胀,胡雪岩驾驭不了内心欲望的烈马,胡雪岩的欲望远远大于了能力,面对白花花的银子,没有经得住诱惑,突破了道德底线。
以下是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评价:“道员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从前在浙历办军粮、军火,实为缓急可恃。臣入浙以后,委任益专,卒得其力。实属深明大义不得多得之员。”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真是赤条条来,又赤条条走;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才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
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向外挂的,唯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在胡庆余堂百年历史中,流传着许多耕心制药的故事。如“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镇惊通窍的急救药,按古方制作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熬药,为了确保药效胡雪岩不惜血本请来能工巧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现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
清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悬于厅堂,被奉为店训。
胡雪岩商道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理念浸渍在胡庆余堂品牌内涵中形成一个完备的人文体系,核心就是“戒欺”。其“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已超越了中医药范畴,将为打造“诚信”社会作出最明确的历史诠释。
“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上述文字是胡雪岩留给后人的最有价值的品牌遗产。
“戒欺”反映在生产上就是“采办务真,修制务精”。“采办务真”的“真”,指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从源头就优选药材质地;“修制务精”的“精”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员工要敬业,制药精细。
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胡雪岩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呢
胡雪岩的崩溃是必然。
很多人认为胡雪岩很了不起,其实他不过是一个白手套而已。
胡雪岩之所以起家,说通俗点不过是高官敛财的白手套,一个管家而已。
所以胡雪岩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他所谓的财富,大部分也不是他自己的。
上图是胡雪岩的妻子。鼎盛时期,胡雪岩妻妾成群。
这些钱的大部分不是房屋、田地和现钞,而是入股各种商业。
试问,李鸿章有多少钱去投资经商?无非是利用手中权力,官商勾结,由此分到的干股(公司无偿赠送给他的股份)而已。
胡雪岩也是一样。
他本来只是浙江普通商人,从伙计起家,生意很小。
自从攀附上湖州本地的官员以后,将湖州官府大量钱财收归自己的钱庄掌握,得以逐步壮大。
后来又是笼络浙江巡抚,最后成为闽浙总督左宗棠的部下。
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经济方面的助手,帮助建立了办福州船政局,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对洋人做了大量借款。
尤其,胡雪岩也利用左宗棠手中的权力,得到了大量财富。
不过,传说中的几千万白银的家产,可以推断有很多不是胡雪岩自己的,而是左宗棠等官员的。只是名义上挂在胡雪岩的手中,掩人耳目罢了!
胡雪岩靠勾结权贵上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然而,最终他也因此完蛋。
随着湘军的消失,国内的权力斗争逐步聚集到名气极大又掌握实权的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之间。
在斗法中,左宗棠不敌,节节败退。比如借助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件,左宗棠老巢浙江的派系几乎被赶尽杀绝。
而李鸿章却知道想要消灭左宗棠的实力,必须对付胡雪岩。
早在左宗棠表示要收复西北时,李鸿章表示反对,借口是朝廷没有钱。
然而,胡雪岩却帮助左宗棠筹集1595万两白银,让左宗棠在这次斗法中大胜,面子里子都有了。
当时左宗棠实力衰弱,已经无力保护胡雪岩。
于是,胡雪岩本来生丝投机失败,不过损失了几百万两白银而已。
然而,李鸿章却利用各种手段,使得老百姓蜂拥去胡雪岩的钱庄挤兑。
其实就算是今天中国大银行,如果遇到储户挤兑一样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