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是谁?关于八贤王和雍正之间真实的历史资料


八贤王是谁

1、八贤王是:爱新觉罗·胤禩。2、爱新觉罗·胤禩简介:爱新觉罗·胤禩(yìnsì,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卒于雍正四年,享年45岁。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者,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被朝中重臣保举为皇太子候选人。雍正上位后,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四年,雍正打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九月,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3、人物评价:雍正评“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注:《清世宗实录》卷31,雍正三年四月癸未)“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清世宗实录》卷18,雍正二年四月庚戌)“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注:《清世宗实录》卷30,雍正三年三月乙丑)“颇有识量。”《雍正朝起居注》二年四月初七日条。《上谕内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谕云:“从前众皆保廉亲王为皇太子,视为奇人”。《雍正朝起居注》闻旧记作:“从前众皆奇异廉王,保为皇太子”。雍正甚至承认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与相当”(注:《上谕内阁》,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注:《起居注》记载雍正帝在二年四月初七日对诸王大臣论说胤禩为人:朕之此弟较诸弟颇有识量,可资于理,朕甚爱惜,非胤禟、胤䄉等可比。盖起《起居注》时胤禩尚在人世,还未彻底搞臭,皇帝对他的美言可以照实记录,迨至编辑《上谕》和《实录》时,胤禩早已被定为结党夺嫡的恶人,不能过多讲他好话了。而有见识,是人的大关节处,给了这个评价,如何又去非法搞朋党?史官就只好把这个意思去掉了。王公大臣评胤禩在康熙朝众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内最好的一位。人们称赞他“朴实”、“极正气”,特别是深为康熙帝所挚爱、与之感情笃深的皇兄福全,曾在康熙帝前“力荐胤禩有才有德”,说他“心性好,不务矜夸”。易中天评实际上,胤禩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威望太高。二年(公元1724年)十一月,雍正就曾说他每次申斥胤禩时,“审察众人神色,未尝尽以廉亲王为非”。次年四月,又说“视诸王大臣之意,颇有以胤禩为屈抑者”。显然,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敏感的雍正哪能感觉不出来?二年四月,雍正下了一道圣旨:“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胤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不难想见,如果不是被逼无奈,雍正不会说出这样赌气的话。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但我们还是要同情胤禩。胤禩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该受康熙、雍正父子两代皇帝的一再打击和压制?杀人放火?贪污受贿?谋财害命?弑君篡权?都没有。何以被康熙视为肉中刺,雍正视为眼中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是这风来自父兄,便不免让人伤心;而这一父一兄又都是皇帝,就不但让人寒心,更让人惊心了。实际上,无论在康熙晚年,还是在雍正早期,胤禩做人都很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动辄得咎。比方说一个案子,雍正交给胤禩办,他是严一点好呢,还是宽一点好呢,就很为难.宽一点,是出卖原则,收买人心;严一点,则是居心不良,妄图让人主背上苛察,忌刻的恶名,总之都是别有用心。在康熙手下也是一样.工作卖力一点,是好胜逞能,沽名钓誉;消极一点,则又是心怀不满,懒惰怠工.也许,他应该一开始就表现的傻乎乎的.但这也未必能让康熙满意.康熙会说:我怎么养了这么个蠢儿子!杨珍评胤禩在皇子中有一批拥护者,胤禟、胤䄉、胤祯等皇子,“俱奉胤禩如师”,“俱听胤禩指示”[注: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第211页;《清世宗实录》卷18,雍正二年四月辛亥]。胤禩各方面的情况足以表明,他绝非是一“柔懦”、“软善”“易于挟制”之人,而是颇有领导才力,善于讨好众心。事实上,胤禩也有残忍的一面,三年(1725年),护军九十六因向雍正告密使得多人被判斩监候而被胤禩“立毙杖下”(当时胤禩喝酒醉了,九十六背叛主子),负责监视胤禩的王府长史胡什屯也曾被胤禩痛加棰楚,推入冰内,几致殒命。”如此凶悍之态,与其平日的作风举止,大相径庭,这表明他在大多数场合下,具有较强的克制力,比较冷静。胤禩的待人处事作风,具有灵活圆滑,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的实用色彩。这种非正统性,是他不同于其他皇子的另一突出特点,也是他在众臣中很有人缘,受到拥护的原因之一。胤禛继位后所定胤禩的部分罪状未免有夸大处,但无不体现了胤禩在办理政务中所奉行的一个基本方针,即改革以往治理帝丧时縻费钱粮过多,兴师动众,礼仪过繁的做法,尽量节约钱粮,就简务实。这些改易旧制,讲求实效的举措,透露出胤禩思想中对于部分儒家礼法的蔑视,同时也必然加重其已有的罪责。它显然了一种革新精神,以及不为自身计的勇气与魄力。然而胤禩建议的上述节约措施,被认为是“不忠不敬”之举,雍正帝一概拒绝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出胤禩与胤禛两人的政策分歧,尤其是对于封建礼法所抱的不同态度。据胤禩的老师何焯家人说,一次胤禩正在与老师谈话,福晋从门外望见,就大笑起来,笑声闻之于外,而胤禩见此,并未生气。足见,胤禩虽然从小在康熙帝的严格督教下,学习儒家经典,但对于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接受,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他本人及其福晋的部分言行,仍不自觉地表现出满族传统习尚。康熙帝曾批量斥胤禩“素受制于妻”,这并不排除后者想通过福晋笼络妻家戚属,以扩充其影响与实力。不过,胤禩对嫡福晋“不守妇道”之举熟视无睹,并不怪罪,是否也反映也他与儒家正统伦理观念有所相悖的处事态度,以及不务虚名的作风特点呢?

关于八贤王和雍正之间真实的历史资料

八贤王指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为良妃卫氏。雍正指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帝第四子,生母为德妃乌雅氏。

八贤王:

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

第一次康熙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

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雍正:

因雍正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

扩展资料:

对八贤王的人物评价:

康熙帝评价:

1、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

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

2、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易中天评价:

1、实际上,胤禩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威望太高。显然,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

2、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

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3、胤禩在皇子中有一批拥护者,胤禟、胤礻我、胤禵等皇子,“俱奉胤禩如师”,“俱听胤禩指示”。

杨珍评价:

1、胤禩各方面的情况足以表明,他绝非是一“柔懦”、“软善”“易于挟制”之人,而是颇有领导才力,善于讨好众心。他在大多数场合下,具有较强的克制力,比较冷静。

2、胤禩的待人处事作风,具有灵活圆滑,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的实用色彩。这种非正统性,是他不同于其他皇子的另一突出特点,也是他在众臣中很有人缘,受到拥护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贤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

评论问答

200万年前,人类进入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辛亥革命爆发后,金岳霖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还仿照唐诗(黄鹤楼》写了首打油诗: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1921年4月21日,来自德国的露娜小姐在洛阳见到吴佩孚后,一见倾情,无奈吴却并不领情。回国之后,露娜小姐写信对吴大帅下了“最后通牒”:“吴大帅,我爱..

1、电影里的唐伯虎是用装病来回绝宁王朱宸濠的征召。历史上的唐伯虎,确实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聘,去江西做官。但唐伯虎在宁王幕下工作了半年,发现宁王总是在做不法的事,预料到宁王必反。有一次,宁王派人送礼物给唐伯虎。唐伯虎就故意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蹲在地上。同时还当着送礼人的面,动手玩弄自..

陈化成,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县人,生于公元1776年,去世于公元1842年。陈化成行伍出身,随后因为军功一路升到福建水师提督。鸦片战争爆发之时,为了加强江南一带防务,陈化成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中为保卫吴淞要塞,最后壮烈殉国。陈化成与侵略中国的英军力战,最后战死沙场,是值得后世人敬..

在男女主的故事里面,往往都会被安排上一个两个甚至几个配角,这些配角往往又喜欢着主角,在电视剧《大唐荣耀》中也不例外,女主沈珍珠是一代才女,在唐朝中期,运用自己的才智,对唐朝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剧中的沈珍珠温柔具有才智,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不仅如此,她的容貌也极其出众,是个..

每日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以下便是故事亭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日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日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摘抄 1. 如果一段亲密关系要偷偷摸摸,你根本不应该涉入。 2. 一眨眼的功夫什么都会变但是别..

最新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 人生在世,我们应该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以下便是故事亭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摘抄 1. 人活着就意味着艰辛,苦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2. 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3. 机会只对进取有为..

段子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情感,下面故事亭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能笑到你肚子痛的干货段子,希望可以帮到你!最受欢迎的国庆段子1、虽然你六十多岁了,心脏很堵,肚子闹台风,上半身才有供暖下半身才包邮,脚丫子旅游比东南亚还贵,但我还是爱你屁屁上的水果,脑袋产的大米,锁骨的海..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以下便是故事亭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关于哲学的经典段子摘抄1.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2.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3. ..

笑死人的真实段子 每日都有搞笑有内涵的段子,是不是很期待?其实在生活当中的日常对话,我们的可以经常使用这些搞笑的段子,来缓解气氛。接下来就是故事亭小编为你精心准备的《笑死人的真实段子》,欢迎观看! 笑死人的真实段子(热门篇) 1.昨日去洗车,熟识的洗车店老板非常好奇地向我问到,你们银行是..

本内容由李陵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八贤王是谁?关于八贤王和雍正之间真实的历史资料是一篇由李陵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李陵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953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