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郑和

郑和本姓马,明成祖朱棣时的宦官,今云南昆明人。西洋是现在文莱和马来西亚以西,东南亚各国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明朝朱元璋时期,就开始积极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的态度。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和谐的世界关系体系。靖难之役后,朱棣继承了这一传统。明成祖朱棣在郑和之前就派人出海联系藩国,而郑和下西洋是最成功的对外联系。郑和从公元1405年---公元1433年,共七次下西洋。郑和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带领两万多人的船队,经过东海、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沿岸,最远处到达红海海岸的麦加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与沿途各国和平往来,互通有无,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和尊重。郑和船队有当时世界最大的海船,大的海船长44丈多,宽18丈多,船队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最先进的航海设备。郑和船队比欧洲的远洋航行还要早半个世纪,但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威德于四海,不是像欧洲殖民主义者为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此行为是建立在明朝国家实力支撑基础上的,随着国家衰落,航海事业无以为继。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西洋各国的友谊和联系,使后来有更多的华人到东南亚谋生,促进了东南亚社会经济的发展。

评论问答

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远洋航行活动,也是15世纪末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开始之前整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航海活动,其重要意义不..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

郑和下西洋的简介1、简介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

关于郑和的简介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回族人。永乐二年,成祖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

一,下西洋的动力:构建万国来朝的朝贡体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自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边是外夷,并且认为外夷就应该要臣服于天朝,向天朝进贡。这种思想在明朝显得特别的突出。对于以小农经济为本的中国来说,中国地大物博,足以自给自足,无需外夷的产品,外夷则必须要依赖中..

7月11日是我国第十六个航海日,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携手同行 维护国际物流畅通”。我国将着力推进航运业转型升级,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起锚,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开了15世纪“大航海”活动的序幕。郑和船..

郑和是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太监,本姓马,是云南昆州(昆阳)人。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九年间,率领大规模武装贸易舰队七次出使西洋。在这七次航行中,访问过亚非三十七国,到过六十多个地方。最南到达爪哇,最北到达波斯湾和红海沿岸的默伽,最西到达非洲东岸的木骨都..

在608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 (农历6月105),郑和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3宝,又叫马和、马3宝,云南昆阳人。洪武104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

本内容由张易之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郑和下西洋是一篇由张易之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张易之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820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