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国文化中有争议的儒家哲学家
#纪录片中国#
荀况(公元前313年至238年)也被称为荀子,是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荀子学者的光荣人生经历荀子出生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前221年)强大的王国赵国。 荀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学者,曾在赵,齐,楚和秦各国学习,教学和工作。荀子晚年定居楚国。 他的绝大部分精彩文章都组织在一本名为《荀子》的书中,书中提出了他的哲学思想。 荀子尊敬孔子 ,自称儒家。但是,由于他的著名非儒学学生,他经常遭到其他儒家的质疑和批评。
荀子的杰出学生根据记载的历史,荀子有五名学生,其中三名非常有名,有实力,并受到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皇帝的信任。但是,他们都没有实施儒家思想。因此,作为他们老师的荀子及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遭到其他儒家的抨击。 荀子最有才华的徒弟是韩非(约公元前280年至前233年),他是法家最重要的大师之一 。 另一个聪明的徒弟李斯(公元前284年至前208年)是秦国最有权势的宰相,他是法制主义的另一个有影响的宗师。 李斯协助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集中的封建专制王国,即秦王朝(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遵循法制思想的政策。荀子的第三个徒弟张良(公元前256年至前152年)曾协助 刘邦皇帝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然后晋升为新帝国的宰相。 但是汉初皇帝尊重并实行 道家为主要意识形态。 张良本人除了建立了儒家所倡导的皇家礼节并消除了一些残酷的处罚外,他更像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撰写了《九章》并制定了日历。
荀子的主要思想荀子继承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但实际上,他也发展和总结了自己的其他不同观念。
荀子倡导人们天生就怀有不良的欲望。如果他们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来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需要以道德和良好的行为教给人类,这使得教育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善良是获得修养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本能。
人类的行为与自然规律或天意分开。 自然现象的变化并不代表人们的活动,也不代表财富。
人类可以使用或影响自然和周围环境,但他们应遵守自然的基本定律。
神仙或鬼魂不存在,迷信活动应放弃。 祭祀仪式和纪念仪式与人们的福祉无关。
礼节与法律的适当结合与平衡是王国治理的关键方面。 道德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法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是在道德和礼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保证了其实施。
行为是学习知识的资源和目的。 人的知识是现实的反映,因为人们从实践中学习。 同时,他们学到的一切都将指导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