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 徐阶张居正结局为何大不相同?
徐阶和张居正都是明朝中期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两人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
从才能来说,两人都称得上明朝顶尖的政治家,徐阶在任期间虽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却也有不少善政,启发了后来张居正的改革。
从品格来说,两人都不是传统意义的清官,两人的家人都是横行乡里,大肆侵占农田,以至民怨沸腾。
两人也都捞了不少钱,徐阶据说在松江老家有几十万亩地,而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也搜出十几万两黄金白银,凭明朝官员的正常收入,肯定是不可能累积这么多财富的,钱怎么来的自然不言而喻了。
但比较吊诡的是,徐阶在隆庆朝自求致仕以后,虽然被高拱打击报复,差点落个晚节不保的下场,但终归是有个善终。万历十年,皇帝还亲自派人去慰问80岁的徐阶,并赐玺书、金币以示荣宠。而张居正呢,死后不到一年就被万历皇帝清算,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差点被开棺鞭尸。
从实际权力来说,徐阶任首辅的时候,其权力之大是不在张居正在万历初年之下的,而且因为他除去严嵩的威望,百官对他的敬服甚至远远超过张居正当政。
举几个例子来说。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一生热爱修道,而且极为自我,对臣子是恩威并施,不容许有一丝冒犯。严嵩追随他二十余年,仅仅就因为迁居西苑一事就遭受冷落,但徐阶当上首辅之后却不止一次触犯他的逆鳞。
比如嘉靖的儿子景王死后,徐阶上奏要求把景王所侵占的土地归还给当地百姓。这些土地属于皇庄,收入归皇室所有,而把土地还给百姓,无疑是抢嘉靖的钱,但嘉靖同意了。
又如嘉靖皇帝一生崇尚道教,对于长生不死,修道成仙极其着迷,在这件事上徐阶也敢反对,“帝欲建雩坛及兴都宫殿,阶力止之”,想修建道观祭坛讨好神仙,徐阶表示没钱修不了。就这样,嘉靖皇帝对徐阶也是无可奈何,顶多腹诽几句。
嘉靖死后,莫名其妙出来一个嘉靖“遗诏”,对于这个遗诏,大家都知道是徐阶和他的学生张居正“伪造”的,但满朝文武无一人敢提出,可见徐阶当时的权力也已是登峰造极。
既然都是权倾朝野的首辅,那为何两人结局大不相同呢?大约有两个原因。
其一,徐阶、张居正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很多人将张居正被清算归结于实行改革触犯了众多官员的利益,这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张居正死后他的改革依然在继续。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万历皇帝要消除张居正的影响,树立他作为皇帝的权威。
张居正在位时,通过京察手段排除异己,并实行考成法,将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手中,这种行径和之前的首辅都大不相同,但迫于他的权威,官员们是敢怒不敢言。
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铲除张居正的羽翼,重新提拔那些之前因为反对张居正而被罢免的官员,对年轻的万历皇帝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树立权威的机会。通过对张居正的清算,既可以消除张居正的影响,赢得百官归心,又可以提拔和培育自己的亲信,何乐而不为?
而徐阶所处的环境就大不相同了,徐阶当上首辅时,嘉靖已到暮年,再加上前十几年的折腾,百官离心,最宠信的严嵩又被赶走了,眼下只有一个徐阶能帮他镇住场子,因此就算徐阶再怎么擅权,嘉靖也不能再选辅。到隆庆朝后,徐阶又急流勇退,多次乞求致仕,在皇帝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因此最终能够全身而退。
第二,徐阶和张居正的性格不太一样,简单来说,就是徐阶这人谦逊,而张居正则拔扈,不招人喜欢。
如前文所说,徐阶在嘉靖朝威望已经到达了顶峰,嘴上对皇帝还是非常尊敬的,说“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既让嘉靖听起来舒服,又不得罪百官,虽然实质上还是徐阶一人作主。而张居正呢,却口出狂言,说“我非相,乃摄也”,丝毫不把万历皇帝放眼里。
徐阶、张居正两人家里厅堂上的对联也很说明两人的性格。徐阶致仕回松江老家后,其堂联云:“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虽然颇有自得之意,但大体谦逊。
而张居正在位时,厅堂上赫然挂的是“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将别人吹捧自己学冠天人,功勋盖世的对联挂在堂上,未免显得过于招摇。徐阶和张居正这两种性格的反差,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人下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