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揭秘: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是同一场洪水?
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女娲补天发生在公元前3000余年,大禹治水发生于公元前2000余年,如果仅看文献记载,那么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相差一千余年,完全是另一个版本的“关公战秦琼”,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真相却未必如此,因为史前神话的形成,就是古人不断给真相涂脂抹粉加以美化神化,以至后人根本搞不清真实历史究竟什么样,如今我们想要还原史前历史,就必须清洗掉一层又一层浓厚的脂粉,露出里面的真面貌。换言之,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神话,无论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可能被古人扭曲了,导致后人的误解。
女娲治水传说西周周宣王(?-前783年)太史所写的《史籀篇》,最早记载了女娲事迹。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时期,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始流传,《列子·汤问》中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女娲断鳌四足,以及炼五色石补天,实际上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而非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擦屁股。
不过,按照《列子·汤问》的记载,女娲出现在颛顼(zhuān xū)之前,颛顼是黄帝之孙。而大禹出现在舜帝时期,属于五帝末期,与女娲自然不可能是一个年代,两者相差估计千余年。
关于女娲,《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文解字》等记载中,认为女娲要比黄帝还早,属于远古创世之神,比如《说文解字》中“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如果从这一时间点来看,女娲治理的洪水,更不可能和大禹治理的是同一场洪水。
大禹治水与女娲差不多,最早的大禹文字记载,也是出现于西周时期,即本世纪初发现的西周初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面最早记载了大禹和大禹治水,说明西周初期大禹治水就已流传。
在此之后,《尚书》、《庄子》等书籍也记载了大禹和大禹治水事迹。《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说明洪水持续了很久,按照“鲧复生禹”和大禹“居外十三年”来看,估计洪水持续时间不下于30年,最终才被大禹成功治理。
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之后,帝舜在南巡中去世。三年治丧结束,大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大约是今天的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天下诸侯的拥护之下,大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所谓“禹都阳城”,国号夏,距今4000余年。
从传世文献来看,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面临的绝对不是同一场洪水。然而,关于女娲治水和大禹治水,却又有几个疑问。
一,大禹治理的水患,根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大约可以确定在鲁西南济水到淮河一带,整个夏朝实际国土面积不到10万平方公里。天下那么大,除了大禹活动区域之外,其他区域也应该存在水患,那么又会是谁在治理?
二,女娲出现的时间无法界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母系社会的女酋长”,有学者推测女娲可能来源于少数民族,最终演化成汉族的创世神。在大禹的华夏联盟(已进化到父系社会)之外,是否还存在母系社会部落,他们是不是以女娲为首领(或部落名称就叫女娲,或部落酋长固定名称叫女娲)治理了水患?
三,根据考古发现来看,女娲应该是北方人,尤其辽宁牛梁河遗址出土的女神庙、挖出的1500坩埚和“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等,显示女娲很可能是北方人,和大禹生活区域相去甚远。因此,会不会女娲是一个部落名称,传承到4000余年时,正好遭遇一场大洪水,女娲部落由此留下治水传说?
如今不少学者提出“夏商二朝并列存在”的观点,那么大禹和女娲并列存在就未必不可能了。到了后世,由于缺乏足够传承记载,所以就将我们熟知的上古人物,搞出一个传承族谱出来,实际上很多只是同时代不同部落的人物,将之糅合在一起,排序形成中华文明不同时代的先祖。
可以大胆猜测一下:4000余年时,华夏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鲧和禹父子接力30余年治理成功,但在华夏联盟之外的广大区域中,却也有其他部落或政权治理了洪水,比如一个叫女娲的部落也治水了,只是传说中手段极为神奇,采用的是“补天”手段。最终,这个女娲部落融入华夏联盟,于是补天的传说也就此流传了下来,成为华夏上古神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