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妈妈是环卫工人,被同学嘲笑了
一个10岁的女孩子,和同学起了点冲突,因为妈妈是环卫工人,就被嘲笑了:你妈就是个扫垃圾的,你神气什么?
小姑娘不甘示弱:我妈不扫垃圾你们能有这么干净的路?人家还不要你妈来扫呢!
围观的人都拍案叫好,觉得小姑娘的回答很霸气,觉得她很自尊,很维护自己的妈妈,对工作的认识也很正向。
孩子的回答很难得。
一是难在她就是这么想的,二是难在她在这种对抗情景中还能据理力争。
10岁的孩子,还不到会伪装的年龄。如果她内心中对妈妈的工作是鄙视的,那在这种情景中一般会表现出自卑,或者是退缩,极少情况下也可能是极度的愤怒。这就有些像我们的伤疤被人揭了之后的反应。
我们大部分人在和平环境中还能说个一二三四,一旦起了冲突,嘴巴就不听使唤了,就是能说,可能也说不到个点儿上去。而这个孩子,不仅反应极快,而且说出的话不是胡搅蛮缠。她的自信,自尊,通过这简短的回答也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再看那个嘲笑她的孩子,除了家境可能比较优越之外,论心智可能就不在一个档次了,他还没有脱离“拉大旗做虎皮”、狐假虎威的幼稚状态呢。
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个极重要的问题,是个关系到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关乎个体的生存,还关乎个体的幸福。
从最浅表处、其实也是最根本处说,工作可以让一个人有饭吃、活下去。一个人只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不丢人。当然,这里的本事是指被社会接受认可的,诈骗、偷盗也是本事,但这些本事都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基础的。
工作实际看起来就是通过出卖自己的智力或者是劳力,来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但更紧要的,工作是一个人独立存在的根本。经济独立,人格才能独立。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一棵爬在树上的藤长得再粗壮,再高大,也不能独自傲然屹立于这个世界。靠父母,靠社会福利,都不如靠自己。靠自己,最踏实。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个人做到了这个地步,反而处处都会留你。
也要承认,这看似简单的道理真要做起来还是挺麻烦的,真做到了就是一个挺高的境界了,所以不能强求,或者说人各有志。但是,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自己认可自己并被他人认可的人,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具备独立的人格就是唯一的道路。
工作不分贵贱,但可以用另一个指标来衡量,就是劳动的投入产出比。比如,扫马路工作8个小时的收益可能是200块钱,而一个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工作8小时的报酬可能会达到2000元,这就是投入产出比的差异。如果有机会、有能力,我们一定要提高这个产出比。人往高处走,我认为应该是这个高。
怎么才能提高投入产出比呢?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本的途径。
世界正在变得复杂,复杂的世界就需要复杂的能力去应对。但掌握复杂的能力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需要努力相当长的时间,而这种长时间的努力是和我们的本性相违背的,好逸恶劳才是我们每个人骨子里喜欢的。而且,这种本性在物质条件突然改变但精神约束还没有建立起来的个体身上体现的更明显。
也许这就是上帝的公平所在吧,希望这个小姑娘的意志力水平能远远高于那个嘲笑她的同学,能持续的努力学习,这样,小姑娘就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妈妈扫垃圾是工作,妈妈用扫垃圾挣来的钱一样可以提升孩子劳动的投入产出比。
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或者暂时没有能力提高自己劳动的投入产出比,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像这个小姑娘的妈妈一样从自己能胜任的的工作做起,不能眼高手低,更不能把自己在工作上的无能转变为嘴巴上的刻薄。
也许,工作就是工作,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