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五千年简史:孔雀王朝比肩强汉,笈多王朝追平盛唐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约公元前3300年至前1300年),相当于中国的五帝三皇时期至商代中期,又称哈拉帕文明,是印度半岛最早的文明,也是印度文化的发端所在,其文明极盛于公元前2600年至前1900年这八百年间,持续了约两千年时间。影响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河流域和萨拉斯瓦蒂河流域,即今巴基斯坦东部与印度西北、西南部,代表城市有人口上百万的摩亨佐——达罗城和哈拉帕城,该文明由印度本土民族达罗毗荼人的分支达萨人所创造,消亡原因未知(异族入侵、气候变化、生态破碎等都有可能),其后被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所创造的吠陀文明所取代。
印度河流域文明覆盖范围
二、吠陀文明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相当于中国商朝至春秋中期。由来自中亚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所创造,他们通过阿富汗开伯尔山口来到南亚,起初定居于印度半岛西北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地区),随后沿着恒河流域不断东进,最终征服了原达罗毗荼人居住的南亚北部地区,即整个恒河流域。通过建立古婆罗门教,他们逐渐发展出了吠陀文明,该文明持续了约九百年,范围位于印度河流域以东、恒河入海口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南、马尔瓦高原以北的半个印度半岛。最终由于佛教的兴起以及印度古代封建城邦制国家的兴起,印度随即进入了“列国时代”,吠陀文明结束。
吠陀文明覆盖文明
三、印度列国时代(约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中期至战国后期。又称佛陀时期、十六雄国时期,只因这一时期佛教崛起与城邦制国家林立同时出现,这一时期持续了约三百年之久,出现了16个规模与实力较大的城邦制国家。这“十六雄国”分别为迦尸、㤭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甘菩遮(剑洴沙)国,其中以摩揭陀国实力最为强大。摩揭陀国位于印度半岛东北部、恒哥下游,农业发达、经济富庶、人口众多,也正是因此,其在经历诃黎、幼龙、难陀、孔雀等四个王朝后,最终在旃陀罗笈多即月护王(前322年至前298年在位)推翻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后,开启了统一印度次大陆之旅,最终印度半岛北部的其余列国均被月护王所建立的孔雀王朝所征服,印度列国时代随之结束。
印度列国时代各国位置(约公元前600年)
与此同时,古印度西部地区即印度河流域先后被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19年至前326年)与亚历山大帝国所征服(公元前326年至前320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由于“继位者战争”的爆发,庞大的帝国瞬间四分五裂开来,此地遂又成为亚历山大大帝将领塞琉古创建的塞琉古帝国(前320年至前304年)的统治地盘。不过很快由于塞琉古帝国与孔雀王朝缔结的和谈契约,印度河流域再次易手,成为孔雀王朝的地盘。
亚历山大帝国极盛时期疆域(公元前323年左右)
四、难陀王朝(前424年至前321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中期,在它之前的幼龙王朝就已经是恒河中游实力强大的国家,它统治时期曾统一恒河流域大部,最终在继任者孔雀王朝月护王接力下继续扩大统一成果。
难陀王朝最大版图(约前323年)
五、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年至前184年,统治印度的时期为约公元前300年至65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东汉初年。孔雀王朝创始人月护王在公元前300左右统一了印度北部,并且在他的孙子阿育王在位时期(公元前269年至232年在位)孔雀王朝甚至还统一了除印度半岛德干高原南部(此地为印度原住民达罗毗荼人的地盘)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古印度地区在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大统一,古印度的佛教也在阿育王在位时期迎来了最为鼎盛、辉煌的时期。可惜随着阿育王的去世,原本统一的印度次大陆又马上进入了四分五裂的城邦林立状态,就这样持续了数百年时间,直到1世纪中叶贵霜帝国的南侵古印度恒河和印度河流域才再次迎来统一。
孔雀王朝最大疆域范围(公元前265年)
六、贵霜帝国时期(公元30年至375年存在,但统治印度的时间约为公元65年至3世纪末),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印度北部与西部受其统治。贵霜帝国是由中亚游牧民族月氏人(月氏人原起源于我国河西走廊,后为匈奴人逼迫遂迁往中亚,最后击败中亚强国大夏国成为中亚霸主)所建立的,在第二代君主阎膏珍(公元65年至75年)在位时就已经攻下印度河流域与恒河上游,至第三代君主迦腻色伽一世(公元75年至102年)在位时更是将疆域扩张至恒河中游。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死后开始衰落,其最后一任国王韦苏提婆一世在公元2世纪末期继位,最终在西部萨珊波斯和本土恒河流域崛起城邦的威胁下被蚕食瓜分。
公元2世纪初的贵霜帝国疆域
而此时恒河以南、印度河以东的印度半岛则被众多王国与部族所统治着,面积较大的有印度西部由中亚游牧民斯基泰人所创建的西萨特拉普王朝(公元35年至405年存在,臣服于贵霜帝国)、印度中部原住民所创建的百乘王朝(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存在,长期与西边的西萨特拉普王朝相抗衡)。
百乘王朝疆域扩张图
七、笈多王朝时期(公元319年至550年),相当于中国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来自中亚的强权帝国——贵霜帝国衰落以后,恒河流域再次沦为无序的多国割据状态,而恒河下游一个叫室利笈多的部族开始兴盛起来,并通过联姻在4世纪初建立起笈多王朝。笈多王朝由旃陀罗·笈多一世(319年至335年在位)通过与东部华氏城的统治者离车族联姻所建立,此后他通过陆续灭亡21个王国与部族,最终征服了恒河中下游地区;他的儿子海护王(335年至380年在位)更是征服了除德干高原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势力远达马来半岛与爪哇岛;到其孙超日王(380年至415年在位)时,他不仅征服了印度河流域残存的抵抗势力马拉瓦人、古吉拉特塞种人(即西萨特拉普王朝)与卡提阿瓦人等,还与中印度的伐迦陀迦王国(约250年至500年存在,是百乘王朝崩溃后的继承者之一,联姻后成为笈多王朝的附属国)联姻结盟,此时的南亚次大陆地区唯一能对笈多王朝构成一定威胁的就只剩南印度的帕拉瓦王朝(275年至897年存在,同样是百乘王朝崩溃后的继承者之一),但帕拉瓦王朝主要的敌人以及作战精力都放在对抗其南部泰米尔人所建立的朱罗王朝(3世纪至1279年)上,因此此时的笈多王朝在南亚大陆上一国独大,毫无生存压力。
公元4世纪前后的笈多王朝疆域
中印度强国伐迦陀迦王国是印度半岛中部强国百乘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伐迦陀迦王国疆域(公元375年)
笈多王朝在鸠摩罗笈多一世(415年至455年在位)统治时期迎来了鼎盛时期,国家人口超过3200万人,军队高达50万人,战舰上百艘,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他的儿子塞建陀笈多(455年至467年在位)死后,笈多王朝的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开始面临中亚游牧民族嚈哒人的入侵。虽然嚈哒人在公元533年最终被笈多王朝赶出了印度河流域,但数十年来的战争已经促成各地王公各自为政,笈多王朝不久后因此灭亡,南亚大陆再次陷入混乱与割据状态。
嚈哒帝国极盛时期疆域(公元5世纪前后)
八、后笈多王朝时期(550年至约606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末期至隋朝中期。笈多王朝因为嚈哒人的入侵而灭亡后,原本统一的恒河流域再次沦为无序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征伐后,恒河流域只剩下4个强国,分别为恒河上游的坦尼沙王国(普西亚布蒂王朝、伐弹那王朝)、恒河中游的穆克里王国(又称羯若鞠阇国)、恒河下游的摩腊婆王国(又称后笈多王朝)以及恒河入海口的高达王国(又称羯罗拏苏伐剌那国、金耳国),坦尼沙王国与穆克里王国、摩腊婆王国与高达王国分别为结盟关系,且前二者与后二者互为敌对国。最终由坦尼沙王国末代国王曷利沙伐弹那通过征服、合并其他恒河流域国家再次统一了北印度,他就是未来的戒日王。此时南亚大陆实力较强的国家还有阿拉伯海北岸的迈特拉卡王朝、德干高原西部的遮娄其王朝、印度半岛东南部的帕拉瓦王朝、德干高原东北部的卡拉丘里王朝、布拉马普特拉河河谷的迦摩缕波国(又称东星国、东辉国)。除迦摩缕波国外,其余诸国均位于恒河以南;遮娄其王朝是中南印度实力最强的国家,跟此后的戒日王朝曾一决雌雄、划江而治。
后笈多王朝(公元590年),四分五裂的印度
九、戒日王朝时期(606年至647年),相当于中国的隋末唐初时期,又称曷利沙王朝,由坦尼沙国末代国王曷利沙伐弹通过消灭恒河流域摩腊婆王国并兼并穆克里、高达王国而来。前期仅占有恒河中上游地区,后期将势力扩张至印度河与恒河下游地区,但在南侵时受挫,与南部的遮娄其王朝同为古印度地区两大霸主国。
戒日王朝前期疆域图(公元625年)
戒日王死后,其王位被其权臣阿罗那顺所篡夺,恰逢唐朝使臣来访,阿罗那顺扣押唐朝使臣最终爆发与吐蕃的对战,阿罗那顺被王玄策所俘,戒日王朝随之瓦解,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诸邦此后便长期臣服于北方的青藏高原民族吐蕃人。
戒日王朝后期疆域图(公元647年)
十、拉其普特时期(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戒日王朝灭亡后,直到12世纪末回教徒征服北印度之前,拉其普特人在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故被称作是“拉其普特时期”。
拉其普特人画像(绘于16世纪)
(1)前“三国时代”(7世纪中叶至10世纪末),相当于中国的中唐时期至北宋初年。当时印度北部曾有三个较强的王国在恒河流域三足鼎立,它们分别是印度西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上游的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绿色部分,7世纪中叶至1036年存在,后期面临各地封建领土坐大各自为政中央空虚、西部来自中亚的回教徒突厥人国家加兹尼王朝步步蚕食的危机,最终国王被废,其领土被加兹尼王朝所吞并,由此印度次大陆西部开始了伊斯兰化进程)、印度中南部德干高原的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橙色部分,753年至982年存在,是由推翻前任遮娄其王朝而来,期间还灭亡了南印度的西恒伽王朝与帕拉瓦王国,最终被遮娄其王朝王室后裔所覆灭,后者趁机复辟重建遮娄其王朝,史称“后遮娄其王朝”或“西遮娄其王朝”)以及印度东北部恒河中下游的波罗王朝(紫色部分,8世纪至12世纪存在,是印度次大陆上最后一个宗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最后在12世纪后期被来自印度南部信奉印度教的斯那王朝所灭亡,鼎盛时期的公元810年人口高达1030万人)。
南亚大陆三足鼎立格局(公元750年至900年)
(2)后“三国时代”(约973年至1187年),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初期至南宋前期。随着西部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南部罗湿陀罗拘陀王朝以及东部波罗王朝等三大王国的覆灭,南亚次大陆地区再次被三大强国所瓜分,这三大强国分别为东侵的加兹尼王朝(由阿富汗地区的回教徒突厥人所建立,据有西部印度河流域,977年至1187年存在,在12世纪末期被阿富汗地区的古尔王朝所灭)、复国的西遮娄其王朝(由信奉印度教的遮娄其王朝后裔拉其普特人所建立,位于德干高原中北部,973年至1189年存在。长期与东部的朱罗王朝及其同盟东遮娄其王朝作战,导致国力日渐衰弱、领土减少,最终被不受控制的辖地领主们所瓜分)以及崛起的朱罗王朝(9世纪中叶至1279年存在,在德干高原南部及孟加拉湾西部沿海地区,为印度南部最强国,由印度原住民泰米尔人所建立。崛起于公元985年,它不仅灭亡了恒河下游的波罗王朝,还吞并了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并东渡远洋灭亡了马来群岛西部强国三佛齐王国,势力直抵马来群岛,王位后来被东遮娄其王朝后裔所篡夺,最终由于在13世纪衰落而被其辖下的潘地亚王朝所消灭)等新的三足鼎立格局,这一时期大约位于973年至1187年期间,共持续了二百余年。
朱罗王朝极盛时期疆域图(12世纪)
朱罗王朝是通过兼并印度半岛南端“泰米尔三国”之二潘地亚王朝、哲罗王朝(8至12世纪)而来。
古印度泰米尔三国:西朱罗、东哲罗、南潘地亚
十一、古尔王朝时期(12世纪中叶至1215年),相当于中国的宋末元初时期,古尔王朝在12世纪中叶灭亡加兹尼王朝后,不仅据有原受加兹尼王朝统治的印度河流域,还向恒河下游进军,并最终在1175年统一了整个恒河流域。至1206年古尔王朝印度地区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讲突厥语言的外高加索地区钦察人,曾为奴隶身份,出身低微,人生经历堪比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汲桑)建立德里苏丹国库特布沙希王朝之前,即12世纪末期至13世纪初这段时间内,古印度北部与西部地区都一直是古尔王朝的领土。
古尔王朝极盛时期疆域图(13世纪前后)
潘地亚王朝(7世纪末期至1371年),是南印度与北印度古尔王朝、德里苏丹国(库特布沙希王朝至图格鲁克王朝时期)同时并立对峙的国家,它继承了朱罗王朝的征服果实,继续统治着海峡对岸的马尔代夫群岛与斯里兰卡岛。
潘地亚王朝疆域,位于印度半岛南端,据有斯里兰卡岛
十二、德里苏丹国时期(1206年至1526年),相当于中国的元中叶至明中叶时期,这一时期印度中北部被德里、德干两大苏丹国所统治,古印度地区的伊斯兰化大大加深了。德里苏丹国并不是一个王国的特称,而是包括库特布沙希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以及洛迪王朝等五个先后继承王朝的统称,因全部都是定都于德里地区,故被统称为“德里苏丹国”,历史上共存在320年。德里苏丹国建立的同一年蒙古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并起尊号“成吉思汗”强势崛起,此后蒙古大军开始不断西征攻城掠地,靠近中亚地区的古印度地区自然不能幸免,因此德里苏丹国在未来的数个世纪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抵抗北方蒙古人入侵上。德里苏丹国历代王朝扛住了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以及帖木儿帝国等多个蒙古游牧帝国的攻击,国力日渐衰败,最终亡于帖木儿帝国王室后裔巴布尔之手。
德里苏丹国历代王朝疆域变化图
德里苏丹国在卡尔吉王朝(1290年至1320年)统治时期疆域扩张到极致,与德干高原地区的巴赫曼尼苏丹国(1347年至1527年)同为南亚次大陆两大强国之一,巴赫曼尼苏丹国后来一分为五,最终均被北方新兴强权帝国莫卧儿帝国所吞并。
卡尔吉王朝在1525
十三、莫卧儿王朝时期(1526年至1858年,实际在1707年第五位皇帝奥朗则布死后其疆域便大幅缩减,被马拉塔帝国所继承),相当于中国的明中叶至清朝前期。莫卧儿王朝创始人巴布尔是一个突厥化、讲察合台语并且有帖木儿帝国王室血统的蒙古人回教徒,鉴于其复杂的身份关系,因此他所建立的莫卧儿王朝极具开明性与包容性,在莫卧儿王朝下不同教派信仰、民族血统的人可以和谐相处,也因此他和他的继任者们可以成为最后一统南亚次大陆的枭雄。巴布尔灭亡德里苏丹国最后一个王朝洛迪王朝后占据了北印度恒河流域,在他死后其子胡马雍在位时期莫卧儿王朝曾被来自北方阿富汗普什图人的苏尔王朝(1540年至1557年)短暂击败并占领过,不过随即在西部波斯萨非王朝的支持下卷土重来,赶跑入侵者复国成功。胡马雍之后的数代皇帝励精图治,至第四位皇帝沙贾汗 (1628年至1658年)在位时期莫卧儿帝国迎来极盛时期,第五位皇帝奥朗则布 (1658年至1707年在位)更是将疆域扩张至历史最大版图(印度半岛南端的泰米尔人地区除外)。正所谓物极必反,在第五位皇帝奥朗则布死后(生前由于强化伊斯兰化的政策、锡克人和拉其普特人的反叛以及东部马拉塔帝国的崛起严重削弱了莫卧儿帝国国力),莫卧儿帝国迅速衰落,英、法、葡萄牙、荷兰等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它们在南亚次大陆沿海地区建立多个殖民据点,逐步蚕食莫卧儿帝国领土,最终大英帝国胜出,将羸弱的莫卧儿皇室当作傀儡政权,直到185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被加冕成为“印度女皇”,古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才宣告正式灭亡。
莫卧儿帝国疆域,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
苏尔王朝(1540年至1557年),曾短暂灭亡莫卧儿王朝的北方霸主。
苏尔王朝疆域主要位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十四、马拉塔帝国(1674年至1818年),相当于中国的清初至清中叶时期,又称马拉塔联盟,最后一个宗印度教为国教的古印度王朝。莫卧儿帝国第五位皇帝奥朗则布死后马拉塔帝国趁机坐大蚕食了其原来的领土,莫卧儿帝国则一路西退至印度河流域。1761年在与来自北方阿富汗地区的杜兰尼王朝对战时(即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败给珍珠汗杜兰尼(1747年至1772年在位,历史上首位统一阿富汗地区的君王),国力大损,由此各地王公领主们开始各自为政,逐渐演变成松散的邦联制度;1818年在与大英帝国的马拉塔战争中败给对方,英国遂趁机兼并其大部分领土进入“英属印度”内,马拉塔帝国随之宣告灭亡,同时也象征着南亚地区最后一个统一政权的垮台。
马拉塔帝国疆域(1760年,黄色部分)
十五、番外篇:与马拉塔帝国几乎同时被大英帝国所征服的迈索尔王国(1399年至1947年),它在1799年便成为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下辖的土邦;而南亚东北部的孟加拉地区更是早在1757年普拉西战役的中就已经沦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国,算上英国早在印度半岛东西海岸地区设置的苏拉特、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据点,英国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完成了对南亚地区的基本侵占。
迈索尔王国,僻居印度半岛西南端的南印度大国
注:中国古代有关古印度的文献经常提及一个地方叫曲女城,它是古印度羯若鞠阇国的国都,位于今印度北方邦卡瑙杰,后来成为戒日王朝戒日王的首都,更是拉其普特时期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以及波罗王朝三大王国的必争之地,在公元7至11世纪是印度北部最为重要的城邦,玄奘西行求法时曾到过此处,最后随着这三大王国的衰落以及中亚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帖木儿帝国等不断的南侵骚扰而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