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被谁杀死的,诸葛亮一生的3个克星
陆逊是怎么死的?
1、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2、人物简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3、任务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丞相娄侯陆逊”。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邓艾、陆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逊。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逊亦位列其中。
历史上的陆逊怎么死的,真的是被孙权逼死的吗?
对于陆逊的死因有的人说他是病死的,有的人说他是被孙权给活活逼死的,在电视上易中天老师讲的时候,他的看法也是被孙权逼死,那么陆逊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知道东吴由盛转衰的契机就是,孙霸同孙和争夺嗣子之位,给东吴内部带来分裂的迹象。
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因为孙权晚年昏庸无能,其后代子孙为了皇位又自相残杀,加速了东吴的灭亡,关键是当时的情况下,陆逊就卷入了这场嗣子之争,落得身死的下场。当时的东吴孙权年老,继承人之争已经来到了明面上,在这场东吴国本之争中,先后有多位重臣受到无辜牵连,孙权的三子一女,更是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反目成仇。
原本的太子孙登早早去世,继承者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孙权剩下的两个儿子之中,孙和更具储君风范,但是孙权更中意孙霸,不过最后还是孙和成为了太子。但是他这个太子当得也不稳当,不但有一个时刻盯着他位置的弟弟孙霸,还有公主鲁班也对他成为太子不满,因为她和孙和的母亲有过节,所以就厌恶孙和。
然后有了这两人的谗言,最后孙权逐渐厌恶起了孙和。而这和陆逊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当时的孙权已然有了废掉孙和的打算,但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丞相陆逊还有其他朝臣的反对,因为陆逊没有支持孙权的做法,孙权心下十分的不满,他不仅没有听从陆逊的意见,还竟然对支持孙和的人生出了杀心,而后陆逊被排挤出了中枢,而与他交好的朝臣,也纷纷受到孙权打压,最后陆逊被逼迫致死。
东吴大将陆逊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有什么记载呢?
陆逊后期在东吴阵营内的地位相当于蜀汉的诸葛亮,做到了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陆逊帮助东吴拿到了荆州,斩杀了关羽,最关键的是在之后的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直接将刘备大军打的大败,间接要了刘备的老命。他还在石亭之战中阻止了曹军的南下,官至上大将军兼左都护。就这么一个牛人,最后却卷入了孙权立储之争,触犯了皇帝龙鳞,最后被活活吓死,甚是悲惨。
陆逊出生的陆家是江东大族,其父亲为九江都尉,其叔父是庐江太守。孙氏家族想要控制江东,不得不看陆家人的眼色。到了陆逊这一辈,陆家势力有所衰落,陆逊几乎全凭自己卓越的才能才爬到那个位置。孙权直接将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陆孙两家形成了姻亲联盟。
孙权建都建业之后,在武昌留下了太子孙登和尚书台的部分机构,陆逊留在武昌辅佐孙登,被视为太子的党羽。无奈太子孙登早逝,孙权又立孙和为太子,但孙登太嫩,政治经验严重不足,引发了东吴集团巨大的政治危机。孙和成了太子却镇不住群臣,年老昏聩的孙权又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孙霸,导致群臣分裂为两派,陆逊作为太子党党魁全力支持孙和。
全琮、步骘等大臣则支持孙霸当太子,两派相互攻击,闹得乌烟瘴气。孙权和杨竺密谈立储问题,想要废掉孙和,谁曾想他们的谈话被孙和安插的一个密探打听到了,孙和迅速将此消息透露给了远在武昌的陆逊,想要让陆逊阻止孙权。陆逊立即写书替孙和仗义直言,劝孙权要分清嫡庶关系,力保孙和。孙权知道后大怒,远在武昌的陆逊是怎么知道此密谈内容的?他首先想到杨竺泄密,将其下狱。杨竺屈打成招,拉陆逊下水。身为丞相的陆逊居然敢派人偷窥皇帝的隐私,成何体统!陆逊直接被活活吓死。
陆逊怎么死的
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气死的。
陆逊卷入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他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孙权。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陆逊卷入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他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孙权。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真实的三国里陆逊是怎么死的?
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逼迫气死的。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听二人言,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 。
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 。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来源 陈寿《三国志》吴书. 陆逊传)
扩展资料: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二宫事件时卷入孙权孙和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