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杀了曹彰吗,曹丕杀了哪些大臣
曹丕杀了几个兄弟?
曹丕杀了一个自己的兄弟,曹丕杀二弟曹彰。
曹彰骁勇过人,常常领兵出征。任鄢陵侯。曹操死后,曹丕为防诸弟争权,分遣他们回各自的领地。曹丕认为曹彰手握重兵,对自己是个威胁,也想把他赶出京城。
曹彰一气之下,交出大军,回封地中牟县去了。但曹丕对他还是不放心,怕他起兵谋反,因此决心除掉他。黄初四年六月,曹彰进京朝见,曹丕邀曹彰在卞太后宫中边吃枣边下围棋。
曹丕事先已命人将毒下在一部分枣子里,他挑无毒的吃,而曹彰则毫不留意,随便拿着吃,结果中毒而死。
曹丕暗中削弱庆曹植的势力
三弟曹植能文能武,胸有大志,特别受曹操的宠爱。朝臣杨修、丁仪、丁等都称赞曹植地为奇才,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
曹丕于是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与亲信们谋划对付曹植。他先是争取讨得曹操的欢心。在曹操出征时流涕跪拜,伪装诚实仁厚,蒙蔽曹操;还在表面做出俭朴勤勉的样子,使曹操感到他的弟弟曹植只是个能说会道,任性而行的才子而已,不堪大任,而使曹植失宠。
曹丕即位称帝后,曹植虽为临淄侯,但曹丕却派心腹去管制监视他,使他动辄违犯规定。他心灰意懒,深感死活苟且都难,便终日借酒浇愁。
曹丕就借口他“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想治他的罪。在朝廷之上,曹丕说:“我和你情分上是兄弟,但道义上是君臣,你竟敢倚仗有才就蔑视礼仪。
以前先王在世时,你常常向别人夸耀显示你的文章,我怀疑你是找人代笔写的。现在我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则从重治罪,决不宽贷。”
曹植连想都没有想一下,即随着曹丕的话言赋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动了骨肉之情,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母亲从堂后走出来说:“你为兄的为什么要对弟弟如此相逼呢?”曹丕慌忙说:“我们虽是兄弟,但国法不可废弃。”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随后迁为鄄城侯。
曹植在母亲的庇护下,以其超群的文才总算逃过了一劫。
曹丕真的毒死弟弟曹彰吗?曹植的词有什么秘密?
曹丕毒死曹彰其实是有很多不同意见的,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说明曹丕毒死了曹彰,一切都只是猜测。曹植的词虽然其中暗含曹丕毒死曹彰,但其实那种暗含也只是我们的一种理解。个人觉得曹丕还不至于毒死曹彰。首先曹彰志不在皇位,他是属于战场的,他自己也知道他是为战场而生的。所以在三国中曹彰能征善战,手握兵权。其实从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曹彰志不在皇位。那就是曹操死后,曹彰回去时,并没有带兵回去了,到都城连一个亲兵都不带。
这就已经表明了他曹彰并不想争夺皇位。让我们再来看看,曹丕之所以顾忌曹彰,一是他手握兵权,二是他与曹植联合。曹彰手握兵权这件事对于曹魏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因为曹彰确实是一为好的将领,比如他曾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鲜卑臣服。所以说曹彰用处甚大,曹丕不会轻易杀掉曹彰。就算他怀疑曹彰与曹植联合,那么个人觉得要杀的是曹植。因为我上面表明曹彰只是个将帅之才,如果曹植与他联合,那么也是曹植想夺位,那么主谋也是曹植。杀掉曹植不是更好吗?
你杀掉曹彰,还会有下一个曹彰,问题主要是曹植。所以我是认为曹丕是不可能杀曹彰的。很多人说曹丕毒杀曹彰,证据就是曹植写的词,曹植的词中表明了曹丕毒杀曹彰。曹植做了一首词其中有两句暗示曹丕毒杀曹彰就是“同盟饮泪,百僚咨嗟 ”。意思就是平常一个王爷死了,大家顶多就是流流眼泪,但曹彰死了同僚们都是将眼泪往肚子咽。因为当时曹丕党委魏王之后性格也有些改变,对于大臣诸侯们并不是很客气。故此诸侯们生怕自己落得跟曹彰一样的下场。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仅仅只是大家猜测。
曹彰是被曹丕杀死的吗?
曹彰不是被曹丕杀死的,而是生病死的。曹彰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因病逝于府邸,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
曹彰的文学形象简介。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彰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同,曹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三年,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
后来带兵往阳平为曹操助战,曹彰使一条长戟,大败刘封,杀死蜀将吴兰。后来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继其位;曹彰时为鄢陵侯,留守长安,得知父亲病逝,便自长安引十万大军到洛阳;然而却被谏议大夫贾逵以片言折服,入宫交割军马后,便回鄢陵自守。
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
曹彰之死应该是如《魏氏春秋》所说:“故来朝不即得见。
彰忿怒暴薨”。
也就是曹丕有一定责任,当如果说是曹丕下毒杀了曹彰,也太过分了。
至于为何会突然死亡,其实也不奇怪,曹丕,曹植寿命也不长,都是四十岁左右就去世,曹彰死时三十六岁,和他俩兄弟差不多,可能是家族病史,再加上“忿怒”造成的。
还有一种可能,曹彰常“手革猛兽”,赤手空拳和猛兽搏斗,就算武功在高,时间久了,也难免被猛兽抓了,感染了病毒,导致暴薨。
首先,关于曹彰之死有俩种说法,即暴薨而死和被毒枣毒死。
暴薨而死有《三国志》《魏氏春秋》《资治通鉴》可以相互佐证,而“毒枣”仅出现于《世说新语》,是个孤证。
当然,你也可以说《三国志》替曹丕隐讳,可《魏氏春秋》《资治通鉴》总没必要,尤其是《魏氏春秋》,曹操送空盒让荀彧自杀就出于此书。
其次 ,“毒枣”说也疑点颇多,曹丕若想杀曹彰,定然是暗杀,应该是越隐秘约好,而按《世说新语》的记载,曹丕和曹彰“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旁边应该有有宫女和宦官,因为后文“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肯定是宫女和宦官去汇报她,而且杀曹彰的地点竟然还是在“卞太后阁”。
曹丕杀曹彰让如此多人知道,这不是往自己脸上抹黑么?
再者,文中记载曹丕在枣子做记号,枣子体积不大,并不好做记号,做的记号也应该是很小,还是和毒枣放在一起,“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
曹丕就不怕一不小心拿错了。
还是他拿枣子时要仔细瞧瞧,要是一不小心就扔掉,这样难道不会引起曹彰怀疑?当然也可以说曹彰专心下棋没注意到,曹彰就算在大意,也不至于“王弗悟”,一点都没察觉。
拓展资料:
曹彰(?-223年8月1日),字子文。
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
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曹丕即位后,曹彰与诸侯就国。
黄初二年(221年)进爵为公。
次年被封为任城王。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因病逝于府邸。
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
曹彰和曹植真的是被曹丕杀了吗?
曹植死在曹丕去世后,自然不可能是曹丕杀的,甚至“七步诗”的故事也并不可信。而《世说新语》说曹丕毒死了曹彰,这个故事漏洞重重,不是真的。虽然不能说曹彰百分百不是曹丕所杀,但没有证据的事,我们只能“疑罪从无”。
先说曹植,大家都知道,二人为争夺曹操的世子之位相争不断。最终,曹操选定了曹丕为世子。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为魏王,不久逼汉献帝禅让,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有个著名的“七步诗”的故事。曹丕欲杀曹植,曹植七步成诗,然后曹丕不得已放了曹植。
事实上,“七步诗”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这首诗也没有存于曹植的文集。它和曹彰吃毒枣身亡一样,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世说新语不是史书,而是小说。事实上这个故事也不合逻辑,且不说作不出诗就杀人特别儿戏,单说让曹植七步成诗这个事情,你怎么知道曹植会不会随口念出一首早年就想好的诗?这种方式本来就很弱智啊。
真实的曹植,在曹丕在世时,确实不是很得意,从临淄侯徙封安乡侯、鄄城侯,后晋升鄄城王,又徙封雍丘王,不过曹丕也还给他加了五百户封邑。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对曹植继续防范,徙封东阿王、陈王,于太和六年去世,年仅四十一岁,不过这已经是曹丕去世六年后的事情了。
然后说曹彰。作为曹操最会打仗的儿子,黄须儿一直是父亲的骄傲。他的理想也不是政治上有所抱负,而是做一个武将驰骋沙场。他北征乌桓建立军功。在曹丕即位后,把曹彰的封邑提升到万户,后将其从鄢陵侯晋升为公爵,不久又封任城王,是曹魏第一个封王的宗室。
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却突发疾病而死。于是《世说新语》又写了一个故事,说曹丕因为忌惮曹彰带兵的军事能力,邀请曹彰对弈,期间请他吃喜欢的乌枣,曹彰就被毒死了。而这个故事也被证明为假的。因为诸侯王进京是农历五月,乌枣那时候没有成熟。和“七步诗”一样,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其实,曹操的二十几个儿子,除了在曹操生前就病逝的那些之外,其他在曹丕在位时都今生爵位,一个个封侯、封公、封王。如果说曹丕要杀曹彰、曹植,难道其他兄弟都不用担心吗?好像也说不通。曹丕对兄弟们其实真的不错,连曹植这个死对头都能封王,加封邑,其他人更不在话下了。所以,说曹丕害兄弟,不可信。